词条 | 闾里 |
释义 | (1).里巷;平民聚居之处。(2).借指平民。(3).邻居。 词语·闾里【拼音】:lǘ lǐ 【注音】:ㄌㄩˊ ㄌㄧˇ [词语解释]闾里 lǘlǐ [native village;home town]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详细解释]释义:(1).里巷;平民聚居之处。【出处】:《周礼·天官·小宰》:“听闾里以版图。” 贾公彦 疏:“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闾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听决之。”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寒闾里。” 【示例】:太平天囯洪仁玕 《诛妖檄文》:“不下三五年间,俱是开囯勋臣,那时分茅裂土,衣锦荣归,闾里辉煌,方不负大丈夫建功立业之志。” 释义:(2).借指平民。【出处】:《史记·循吏列传》:“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示例】: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挟功恃勇,口出大言,凌铄闾里简慢公卿。在(齐)景公面前,尝以尔我相称,全无礼体。” 释义:(3).邻居。【出处】:《庄子·至乐》:“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示例】: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京师有僧 介庵子 ,是尔 滇 南旧闾里。” 建筑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和东四一条至十条就属于较上层的“闾里”,是当时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居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对称分布于“皇城”的东西两侧不远的地方。“闾里”之中的“街巷”即为胡同。据《周礼·量人》记载“巷中路大约二至三轨”,胡同宽度约为3.7~5.5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加上道路两侧便道,胡同宽应为7~9米左右。这个尺度相当于目前旧城内保存较好的较宽胡同,如西四北五条、六条等,与北京一般的胡同相比都要宽一些。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唐代以前施行封闭的里坊制。汉代称之为“闾里”,据记载有汉长安160闾里,“室居栉比,门巷修直”。居民区在长安城东北和外郊,160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闾”和郊外的“里”。城中则宫、衙、市、宅杂处。闾里的形式可能脱胎于农业井田制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社会的基本组织“邑里”,移用于都市,则成为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只是以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商业者等)取代农业居民。 《汉书·食货志》有生动的描述,《汉书·食货志》: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