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闫米洼村 |
释义 | 闫米洼村简介闫米洼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王渠则镇,总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365户,1356人。拥有耕地9000亩,其中涧地4000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比所在王渠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高出74%;马铃薯产业人均收入3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100%的农户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闫米洼村发展该村的马铃薯发展坚持“科技指导、板块示范、中心带动、整村推进”原则,科学制定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涧地开发,马铃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格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全村引进大中型农业机械132台,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实现了4000亩涧地农业机械化作业,同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农机户的服务和业务技术指导,为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基地规模化。全村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9000亩左右,预计总产1500吨左右。今年,发展水地4000亩,推广种植地膜夏马铃薯1100亩,秋马铃薯3900亩,推广马铃薯高产示范田2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的55%,在全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是管理统一化。农民的土地由村委员会和农民专业协会统一管理,采用“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耕作、统一收获、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四是生产专业化。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产业大户,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目前,全村涌现了一批具有辐射带动示范功能的产业示范村和产业大户。并逐步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的生产模式,为推进标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五是经营产业化。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全村组建农民专业协会1个,培育农民经纪人200多人,带动农户300多户。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最大化地保护了农民切身利益。 六是种植科技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面推广应用脱毒紫花白马铃薯优良品种和测土配肥、垄沟栽培、机种机收、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大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