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班巴拉人
释义

班巴拉人是马里最大的一个部族,除沙漠地区外,遍布全国。他们是一个勇敢而有智慧的部族,坚持自己的传统宗教和风俗习惯。

简介

班巴拉人 Bambara 住在马利尼日河上游。所操班马纳(Bamana或Bammana)语属尼日-刚果语系的曼德(Mande)语支。班巴拉人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部落杂处在一起,没有集中的管理组织。每一小区由若干村落组成,并由一个家族治理,酋长或称「法玛」(fama),即由此家族产生。法玛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必须要服从长老议事会。他们同其他西非人,用独特的N'ko字母(由右至左阅读)。班巴拉人以一种奇特的玄学和宇宙观系统而著称,这些系统包括万物崇拜、祈祷和神话。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化包括在农业方面引进了诸如花生、水稻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人口流向城市。

历史

班巴拉于17世纪中叶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和非洲的所有民族一样,通常被称为异教徒。其实班巴拉人可能既不是异教徒也不是多神教徒。历史上曾经有人想在班巴拉人中间传播伊斯兰教,他们曾坚决进行抵制,结果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信仰他们祖先的古代信仰。

宗教信仰

班巴拉人崇拜大自然,热爱土地。他们认为土地广阔而睿智,供他们的吃喝,还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班巴拉人以土地为生,尽管耕种起来不易,热天还往往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但还是爱它没商量。不过土地也没有亏待他们。班巴拉人就是靠出售自己种植的稻米、棉花、甘蔗、黍和花生为生。有的人养有绵羊和山羊等家畜,有人靠猎羚羊糊口。他们从不猎杀猛兽,因为他们把猛兽看成自己的亲兄弟。

社交方式

现在的班巴拉人更为崇尚民主,善于结交,过去那种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班巴拉人不害怕同外国人交往,有的人甚至乐于同外国人通婚。

据一些西方社会学者的看法,班巴拉人的社会可能比西方社会更为和谐。他们没有严格的官职等级,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头领,村里人称他为父亲。他通常都是这个村庄创始人家年纪最长的男性,他的弟兄便理所当然成了“叔叔”。头领无权单独做出任何决定,凡事都得同“叔叔们”和村子各家各户的家长商量。当然,任何一个人间团体都存在吵架的现象,班巴拉人之间也少不了矛盾和冲突。有时候这种争执要由受到全体居民尊重的长老联席会议出面裁决。

民族特产

他们的木雕像特征是:脸面凸起,唇部方尖,发饰下坠,姿态生硬而有力。一种叫“塞古”的雕像,其鹰钩鼻从头越额而下,身躯细长并呈圆柱形;半圆形的乳房,雕刻在胸部较下的部位;两臂自然下垂,手部宽大,呈爪状或手掌张开,有突出的蛙嘴,发式也很别致。而且很少涂颜色,但附加装饰品和金属钉,有的嵌入贝壳或珠子作眼睛,鼻子和耳朵上附有精美的铜环。

班巴拉人的契瓦拉羚羊顶饰十分有名。羚羊是班巴拉人的象征,当地青年男女喜欢在喜庆节日时,用这种饰物装饰自己。班巴拉人经常将羚羊题材用于木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重复它,而是把它同人像及其他动物形象结合起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在尼日尔河上游,有一种水平式羚羊面具。其特点是两角向上而又向外弯曲,口形大张,好像在欢叫;后背有一个优美的曲度,刻有表示羚羊毛皮的刻纹;表面光滑,图案匀称;羚羊腿用曲折线表现。在布古尼的一些村落里,水平式羚羊面具被垂直式的苏古尼面具所代替。这种构图是一种较古老的形式,是跳羚羊舞佩戴的面具。在这类构图里,羚羊鬃是人字形,羚羊躯干上有一些动物形象(蜥蜴、马、小羚羊),并且在上面经常雕上一个女人像。

思维方式

应该说,老一代班巴拉人的专利和责任是思考,但这种思考绝不像东方式的思考。往往是一伙老人在日落之前在村中间广场的一个小木台上坐下来,大家都默不做声,只偶尔彼此说上一两句话。实际上老人之间是在进行一种不表现为谈话形式的紧张对话。班巴拉人把这种默默无声的交往看成是最和谐的“交往”。

和谐生活

有人说,所有的民族都是沿着一条历史大道前进,有的跑到了前面,有的落到了后边,但大家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朝着人类的进步前进。这到底对不对呢?也许就不该去乞求什么人类进步?可班巴拉人说,幸福不在这里,只需享受现成的生活就足够。因此,只要用上最低限度的技术发明,生活就相当不错了。当然,马里和班巴拉人并不完全摒弃技术进步。比如说,他们前不久便喝起了进口的炼乳,而过去他们是不喝的。在今天的非洲农村,有些人家甚至还看上了用太阳能电池的电视,有的用上了移动电话。如果说20年前搬家还用驴驮行李,那今天都骑上了自行车。不过,这些文明生活的迹象并没使班巴拉人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是知足常乐。他们学会了自给自足,从衣着到劳动工具乃至武器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都能自己生产。农村的生活还是老一套,大家都穿棉布衫,女人穿长的,男人穿短的。永久性的房屋用粘土和沙石盖起,下地干活季节就用草席搭一些便于挪动的窝棚。种地用的是锄头。别看生活相当艰辛,班巴拉人的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他们并不追求富足和表面的荣华,也不争权夺利。他们的生活信条是:“你所做的所有好事和坏事都会有所报应。”如果这句话对一些人来说有些抽象,那么班巴拉人可是奉如座右铭的。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为他们的一个家庭通常就是一个人口可达150人的大群落。生身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不起主要的作用,他们的真正父亲应该是家中最年长的男人,而且生身父亲的所有兄弟也都是孩子的父亲,他们的妻子同样也是孩子的母亲。

即使在农村,班巴拉人的孩子现在也都有学上。但是班巴拉人坚信,中学和大学都给不了一个人必需的知识,所以他们一生中还得经过几步修炼:最开始是儿童同盟,接着是男子铁匠秘密同盟,尔后是农耕或狩猎秘密同盟。班巴拉的女人似乎是独立于男人的,她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文化。但这绝不意味班巴拉女人没有地位。恰恰相反,她们也都有自己的能对男人同盟施加影响的秘密同盟。而且男人和女人的分工相当明确。比如说,男人干跟金属沾边的活儿,女人只同粘土打交道;男人下地种粮食,女人则在房前屋后拾掇菜园。能干的女人经商,男人却无权过问她们的收入,所以女人比自己的丈夫有钱是常事。

班巴拉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恪守秘密,这也是他们入盟必须承担的义务。

由于泄密有可能带来性命之虞,所以班巴拉人轻易是不多嘴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