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藜草花叶病毒
释义

学名 Sowbane mosaic virus,异名 苹果潜隐病毒(apple latent virus);藜星斑病毒(sobane star mottle virus); 藜种传花叶病毒(sobane soil mosaic virus) 英文名 Sowbane mosaic virus 缩写:SoMV,分类地位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

分布

分布较广;澳洲、欧洲、日本、北美、南美和南非都有报道。

寄主植物

自然寄主范围很窄,主要是藜科植物,很多都是产生褪绿斑驳,但是欧洲也发现很多果树和葡萄也感染藜草花叶病毒。有实验证明葡萄藤的分离株可经实验方法侵染其它科植物(Bercks&Querfurth,1969)。

Chenopodium spp:叶片褪绿斑驳

Vitis spp.,Prunusdomestica:几乎不侵染

Atriplex suberecta:矮化,叶片变形

实验寄主范围和症状

苋色藜(ChenoPodbo amaranticoI):机械接种的植株先出现褪绿局斑(图3) 然后出现黄色斑点和星状病斑(图1、2)。经种子感染的植株出现斑驳和斑点症状,也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单用水或缓冲液润湿的手指抹擦叶片,不可能引起病害症状(Dias &Whterwort,1967;Engelbrecht &van Regenmortel,1968)

昆诺藜和墙生藜的症状与苋色藜的症状相似。

甜菜(Beta vulgaris)非常轻微的系统花叶。

繁殖寄主

苋色黎、昆诺藜或墙生藜都适于保存病毒。

菠菜(SPinacia oleracea)是纯化病毒的良好材料。

鉴定寄主

苋色藜和昆诺藜都出现局斑,但是否适于作为鉴定寄主,还未曾试验。

危害情况

不少藜属植物产生褪绿斑驳,其中许多种类可作为其他植物病毒的实验测定寄主。实验植物,如苋色藜(ChenoPodbo amaranticoI)、昆诺藜(C.quinoa)和墙生藜(C.murale),都可带这种病毒,但经种子传播无症状表现。

经济重要性

SoMV在杂草的经济影响较小。栽培作物和观赏植物很少受到病毒侵染,经济作物如被侵染,症状一般为和性花叶或无症状。

形态特征

质粒结构

RNA病毒,质粒等轴对称,无包膜,直径 2 6nm。叶子汁液含有很多病毒粒子。有些分离物病毒粒子在pH4的条件下比pH7更稳定。经磷钨酸或醋酸铀染色的质粒的电镜照片分辨不出任何形态亚基(图4),

只有一种沉降组分。高度稀释下的沉降系数s(20,w):104±2S

分子量:6.3 ± 0.4 × 106(Kado&Black,1968)。

扩散系数:(D20/10-7厘米2/秒):l.2 9(根据 Kado计算,未发表);1.15(Paul&

Huth,1970)。

等电点:PH4.4。

部分比容(计算)0.70 ±0.05厘米3/克。

260毫微米吸收值(毫克/毫升,1厘米光程):4.9。

260/280比值(未校正光散射):1.49;230/260比值;1.67。

质粒组成

RNA:分予量约1.3 ×106,约占质粒重的 2 0%,可能是单链。核苷酸的克分子百分比:G 26.0,A 23.2,C 27.6,U 23.2。

蛋白质:

质粒仅含一种蛋白质亚基。C末端氨基酸是赖氨酸,N末端封闭。氨基酸组成(克分子%): 丙氨酸8.5;精氨酸4.6;天冬氨酸9.1;半胱氨酸1.1;谷氨酸6.8;甘氨酸9.1;组氨酸1.7;异亮氨酸5.1; 亮氨酸6.8;赖氨酸6.8;甲硫氨酸2.8;苯丙氨酸2.3;脯氨酸6.8;丝氨酸8.0;苏氨酸7.4;色氨酸1.7;酪氨酸4.0;缬氨酸7.4(Kado,1967)根据氨基酸分析提出,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为 l.92× 104(Kado,1967)。根据中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指出,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可能等于3.1× 104(Hill,1971)。

汁液稳定性

昆诺藜汁液中,病毒热钝化点(10分钟)约90 ℃,稀释限点约10-7。在23℃下保持侵染性约60天。在冰冻条件下,侵染性可长期保持。

生物学

株系

所有分离株的血清学反应都一致。这些分离株包括:KirkPatriok等(1965)及 Bancroft和 Tolin(1967)的苹果隐症病毒;Holling和 Stone(1967)的香石竹 698号分离株;Silye等(1958)的藜花叶病毒;Kado(1966;1967)的藜星斑病毒;Teakle(1968)的鱼草(ChenoPodlum trigonon)病毒;葡萄藤的分离株(Bercks&Querfurth,1969)。除了葡萄藤分离株外,其它所有的分离株都很相似,因为葡萄藤分离株可经实验方法感染苋科、葫芦科、豆科和茄科植物

血清学

病毒的免疫原性很强。缓冲液含1%琼脂或琼脂糖凝胶的双扩散试验,试管中的沉淀试验,1%琼脂或琼脂糖凝胶的免疫电泳试验,都可以用。通常在凝胶双扩散试验和免疫电泳试验中,形成一条沉淀带。试管沉淀试验中,沉淀呈颗粒状。

亲缘关系

未检出该病毒与下列病毒之间有血清关系:苜蓿花叶病毒、南芥草花叶病毒、菜豆荚斑驳病毒、蚕豆斑驳病毒、豇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Y毒株、葡萄扇叶病毒、桃黄芽花叶病毒、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番茄斑萎病毒、芜青黄花叶病毒和野黄瓜花叶病毒。

病毒与细胞和组织的关系

所有的组织都能感染病毒。细胞质内的病毒呈膜包裹的晶状排列,引起"假核仁"一致密、环形、粒状的小区(Milne,1967)。

细胞病理学

病毒颗粒在叶肉细胞和木质部都有发现,但在韧皮部没有发现病毒粒体。在单个的细胞中病毒存在于细胞质和液泡中。受侵染细胞的内含体在细胞质中呈晶体状

纯化

每公斤接种的叶组织可得病毒200~500毫克。

下列两种方法均可采用:

1.Kado(1967)的方法:用 pH7.5的 0.05M二乙胺四乙酸钠研磨冰冻组织。过滤后,加入0.5倍体积的冷正丁醇,搅拌,经离心使乳浊液澄清。吸出上层的正丁醇,用玻璃棉过滤液相。高低速离心5次,使病毒浓缩,将病毒沉淀再悬浮在PH7.0的0.1M磷酸缓冲液中。

2.Steer(1956)的丁醇一氯仿法。

传播途径

介体传播

据报道,豌豆潜叶蝇(Liriomyza langei)、甜菜叶蝉(Circulifer tenellus)一种蝽(Halticus citri)和桃蚜(Myzus Persicae)都可能是介体(Bennet& Costa,1961)。然而Dias和Waterworth)没能证实桃蚜传毒。

种子传播

病株子代幼苗的感染率高达83%,感染率的高低取决于种子的取样(Bennett&Costa,1961;Dias&waterworth,1967 ;Kado,1967)。通过种子而感病的植株很少出现症状,甚至毫无症状。

菟丝子传播

加州菟丝子(cuscuta californica)不传毒,它显然对感染是免疫的(Bennett&Costa,1961)。

检疫与防治

检测方法

因为SoMV经常是潜隐或症状较轻,检测时要转接到无SoMV的指示植物如苋色藜、昆诺藜,然后进行血清学检测,或者是以血清学方法在初始寄主上检测。检测系统侵染的寄主如Chenopodium spp,因为病毒含量很高,较易检测,而在另外一些寄主上,因病毒含量很低且移动很慢,即使用DAS-ELISA检测也较为困难(Cardin et al., 1995)。

防治

很多时候,因为SoMV只产生很轻的症状,发作也是零星的发作,因此认为对其的控制不是很重要。它能引起的问题是污染苋科指示植物的种子,使其无症带毒,这会给以后的研究带来不便。

无化学或其他控制介体的方法。

藜属植物的种子可能携带藜花叶病毒,这一事实表明,当这些品种的植物作为其它病毒的寄主时,会出现污染的问题,尤其因为感病的子代幼苗可能不出现什么症状。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带藜花叶病毒的植株上收集种子时,务须谨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