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葶苈丸 |
释义 |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坠涎葶苈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甜葶苈(隔纸炒) 黑牵牛(炒) 汉防己 杏仁(炒,去皮、尖)各3克 【用法】上药将前三味研末,入杏仁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丸,如麻子大。每服5~7丸,用生姜汤送下。 【功用】宣肺平喘利水。 【主治】乳食冲肺,咳嗽痰喘,面赤。 葶苈丸【药物组成】葶苈子(纸上微炒)半两,芸苔子(拣净)1两,马兜铃(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皂荚(酥炙,去黑皮及子)半两,白前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方剂主治】乳石上气,呀嗽不得卧,卧即气绝。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葶苈丸【药物组成】葶苈7两,椒目3两,茯苓3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方剂主治】水肿。腹苦满急,妨碍饮食。 【用药禁忌】忌酢物。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葶苈丸【药物组成】葶苈子(慢火炒,别捣为膏)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羚羊角(镑)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柴胡(去苗)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3分,牛膝(去苗)3分,安息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剂主治】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 葶苈丸【药物组成】葶苈子(炒)1两半,消石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2两半。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方剂主治】涌水。腹满,小便难。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木通汤送下,1日2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