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斑尾塍鹬
释义

斑尾塍鹬别名斑尾鹬。体长约33厘米。冬季头顶灰白色,具黑褐色纵纹,肩、上背黑褐色,羽缘浅棕,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沾棕,具灰褐色羽干纹,尾羽棕,具灰褐色横斑;眉纹棕白,颏、喉白色,前胸浅褐色,其余下体淡棕。嘴长而上翘,红色,尖端黑色;脚黑褐。每窝产卵多为4枚。栖息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分布在新疆、四川、东北以及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

中文学名:斑尾塍鹬

二名法:Limosa lapponi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鹬科 Scolopacidae

属:塍鹬属 Limosa

种:斑尾塍鹬 L. lapponica

分布区域:新疆、四川、东北以及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

概述

斑尾塍鹬 全长37cm,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岛(冬候鸟);台湾(旅鸟)等地。斑尾塍鹬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海边退潮时,常常见有5—6只,20—30只小群在一起活动,在沙滩上行走觅食;主要以甲壳类、蠕虫、昆虫、植物种子为食。春季时边飞边鸣叫,与中杓鹬、红腰杓鹬混群。在迁徙到越冬地时,雄鸟在空中炫耀飞鸣,时而扑翼时而滑翔,交替进行。

斑尾塍鹬在西伯利亚、堪察加、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常在苔原塍脊草丛间建造巢穴,铺少许地衣或桦叶,有时添加硬草。每窝产卵3—5枚,卵呈梨形,橄榄色或绿色,缀有暗褐斑。白天雌鸟孵化幼雏,雄鸟则在旁边进行保卫,21天后可孵出幼雏,雌雄共同抚养幼雏。

形态

体大(40厘米)而腿长的涉禽。嘴略向上翘,上体具灰褐色斑驳,具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胸部沾灰。与黑尾塍鹬的区别在翼上横斑具狭窄而色浅,白色的尾及腰上具褐色横斑。东部的亚种baueri下背偏褐,翼下较白。虹膜-褐色;嘴-基部粉红,端黑;脚-暗绿或灰色。叫声:少叫,偶然发出深沉的鼻音kurrunk或清晰的双音节吠声kak-kak,飞行时发出轻柔的kit-kit-kit-kit声。

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南迁远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分布状况:亚种baueri(=novaezealandiae)为过境鸟,迁徙时有记录见于新疆西北部天山、东北及华东各省。结小群在南方沿海及台湾、海南岛越冬。

习性

斑尾塍鹬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海边退潮时,常常见有5—6只,20—30只小群在一起活动,在沙滩上行走觅食;主要以甲壳类、蠕虫、昆虫、植物种子为食。春季时边飞边鸣叫,与中杓鹬、红腰杓鹬混群。在迁徙到越冬地时,雄鸟在空中炫耀飞鸣,时而扑翼时而滑翔,交替进行。

斑尾塍鹬在西伯利亚、堪察加、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常在苔原塍脊草丛间建造巢穴,铺少许地衣或桦叶,有时添加硬草。每窝产卵3—5枚,卵呈梨形,橄榄色或绿色,缀有暗褐斑。白天雌鸟孵化幼雏,雄鸟则在旁边进行保卫,21天后可孵出幼雏,雌雄共同抚养幼雏。

斑尾塍鹬保持着鸟类不间断飞行距离的世界纪录。这种澳大利亚涉禽能够在中途不降落进食情况下一路飞往阿拉斯加,行程达到惊人的7256英里(约11677公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5: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