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加乔夫 |
释义 | 叶梅连·普加乔夫(约1742—1775),俄国农民起义领袖. 生于顿河沿岸齐莫维斯克镇的一个贫穷的哥萨克家庭。18岁时被征兵到波兰打仗;又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生病,退伍回乡。 1773年,普加乔夫聚集了80名哥萨克人起义,揭开了俄国历史上一场反对农奴制压迫的农民战争的序幕。 中文名:叶梅连·普加乔夫 别名:普加乔夫 国籍:俄国 民族:俄罗斯 出生地:齐莫维斯克镇 出生日期:1742年 逝世日期:1775年 职业:农民 主要成就:起义 起义初始作为一个杰出的农民领袖,普加乔夫深知人民群众的苦难,他宣布解放农奴,取消人丁税。给农民分土地和森林等。因此,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席卷了广大地区:包括奥伦堡边区,乌拉尔、乌拉尔山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等,踊跃参战的起义者达10万人,直接威胁到了莫斯科。但由于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加上沙皇的重兵镇压,普加乔夫所领导的农民战争以失败告终,普加乔夫也于1775年被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处死。 起义背景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个女沙皇——叶卡杰琳娜二世。这是个阴险、狠毒、残暴的女人,她原来是彼得三世的皇后,因为彼得三世出卖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关系的幼稚表现而被杀死后被大贵族们推举为沙皇。 彼得三世莫名其妙地死了,民间传出有关他的种种猜测。1793年9月,在顿河和乌拉尔河一带,人们议论纷纷,都传说彼得三世没有死,就隐藏在哥萨克中间。 叶卡杰琳娜统治时期,采取了许多维护大贵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策,残酷剥削和压榨广大人民。那时候,地位最卑下,遭遇最悲惨的是农奴,他们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侮辱打骂农奴,也可以把他们当牲口一样任意买卖。稍不如意,就把农奴流放西伯利亚或者罚做苦役。人们忍无可忍都想起来反抗沙皇,只是没人领头。这个领头人终于出现了,他叫叶梅连·普加乔夫。其实,人们传说中的彼得三世就是普加乔夫,真的彼得三世早在1762年就被杀了。普加乔夫冒称彼得三世只是便于发动农民起义而已,但在当时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起义进程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率领由80多名哥萨克组成的小队伍去攻打雅伊克城堡,揭开了揭义的序幕。他们首战告捷,接着便向奥伦堡进军。奥伦堡是当时俄国在东南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奥伦堡城池坚固,有重兵把守,还有70门大炮,易守难攻。10月7日,普加乔夫率起义军进攻奥伦堡,因兵力悬殊,没有成功。于是他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战略,长期围困奥伦堡。在此期间,普加乔夫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加强部队建设。 同时,普加乔夫展开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到处传布檄文,声称要给哥萨克“河川、土地、草原、薪饷、武器和粮食”;给巴什基尔人、哈萨克人、卡尔梅克人和鞑靼人“土地、水源、草场、森林、自由和粮食”。号召各族人民起义推翻叶卡杰琳娜二世。哥萨克的农民、工人和各族人民纷纷投奔起义队伍。起义军很快发展到3万多人,叶卡杰琳娜二世惊惶失措,急忙调动三路大军,增援奥伦堡。 第一路大军的主力有2万多人,由卡尔将军率领。他根本没把普加乔夫放在眼里,认为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自己一定马到成功。 卡尔带着队伍漫不经心地向奥伦堡开来,心里想,这次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皇上重赏。他正在做美梦呢,突然一阵炮响,几颗炮弹正落在他的队伍中间,他自己猛然一惊,险些从马背上跌了下来,原来他中了普加乔夫的埋伏。卡尔刚下令还击,起义军的骑兵已经发起猛攻,挥舞着雪亮的马刀,像一阵旋风刮了过来。官兵仓惶应战,哪还招架得住,不会儿就四散溃逃,卡尔早就扔下队伍自己先跑了。 第二路援军紧随而来。普加乔夫带兵埋伏在一个山头上,山下是一条河。官兵在本尔内舍夫上校率领下来到河边,这正是1773年11月份,河上结着薄冰,寒风刺骨。本尔内舍夫向四处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周围静悄悄的,心中祈祷千万别遇上普加乔夫的埋伏。他下令队伍立即过河。官兵刚到河中间,突然一阵炮响,起义军从河边的山头上冲了下来,呐喊声惊天动地,陷入包围的官兵还没来得及抵抗就当了俘虏。本尔内舍夫见势不妙,急忙化装成马车夫想逃走,结果被起义军抓住,当场处死。 第三路援军听见两路人马溃败的消息,不敢大意,绕路冲到奥伦堡城下,被守城的官兵接了进去。 1774年春天,叶卡杰琳娜二世再次派大军增援奥伦堡,1774年3月22日,双方在谢季塔瓦展开激战,起义军遭到失败。4月1日,起义军在萨马拉激战中再次受挫,只好从奥伦堡撤退,向巴什基尔地区转移。在撤向巴什基尔地区的路途中,许多工人、农民和巴什基尔人加入了起义队伍。 1774年7月12日,普加乔夫把起义分成四个纵队,向俄国南方另一军事重镇喀山发动猛攻。经过激烈战斗,起义军攻破喀山城,政府军仓惶逃走。两天后,官兵立即反掉过来,起义军只得弃城而走。在喀山战斗中,起义军阵亡和被俘约8000人,使新补充的队伍几乎全部丧失了。普加乔夫从喀山撤退,西渡伏尔加河,向顿河挺进,打算发动顿河地区的哥萨克,去攻打察里津,然后进攻莫斯科。在西进途中,沿途又有无数群众参加起义,起义很快席卷了诺夫哥罗德省和沃龙涅什省。这些西方的几千名贵族仓惶逃往莫斯科。叶卡杰琳娜二世惊恐万状,急忙从土耳其战场上调回苏沃洛夫的部队去追击普加乔夫。当普加乔夫的起义军刚刚逼近察里津,刚准备攻城,苏沃洛夫的部队就尾随而来。 起义失败1774年8月25日凌晨,双方在萨尔尼科夫展开决战,起义军被击溃。普加乔夫带领200多名残部,东渡伏尔加河,逃往草原深处。队伍不断缩小,最后剩下不到50人了。 1774年9月4日,起义军军事委员会成员特沃洛戈夫,炮兵长官丘马科夫等叛徒,把普加乔夫捆绑起来,交给了雅伊克镇的沙皇政府当局。 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在莫斯科被沙皇杀害。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历史影响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动摇了国家基础―农奴制,加速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崩溃,在俄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普加乔夫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永远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其他同名相关人物维克多尔·普加乔夫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副总设计师、俄罗斯功勋试飞员、俄罗斯英雄。现50岁,已从事飞行30多年,其中的20年是从事试飞员工作,共飞行3700小时。1992年,普加乔夫来中国工作数月,为我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贡献,与我国飞行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高超的飞行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完美的人格,使普加乔夫充满魅力。 他在航空历史上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发明了以他命名的战机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眼镜蛇机动是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是由前苏联的Su-27战斗机首先试飞成功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震惊全场,因此这一机动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快速向后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平飞状态,然后推杆压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机动时飞机进入的速度约为425公里/小时,飞机以超过110公里/小时的速率减速,然后减速到148公里/小时,这个动作仅使飞机承受3.5~4g的过载,在整个机动过程中,飞机的飞行高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