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荀首 |
释义 | 一说法荀首(?—前583年):姬姓,智氏,名首,因智氏出于荀氏,故多称荀首,史称智庄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智氏之祖。 荀首始为大夫,受宠于晋成公,封于智,立智氏。前597年,荀首的兄长荀林父担任执政,荀首得以借势担任下军大夫,出兵与楚庄王战于邲。邲之战中,晋军兵败,其子荀罃被俘,荀首拼死反攻楚军,射杀楚国的连尹襄老夺其尸,射伤并俘获楚公子熊縠臣,为日后换回荀罃赚足本钱。由于自身才干的突出,以及兄长的诸多协助,至前596年,中军佐先榖败亡,荀首位列下军将,始入六卿。荀首与荀林父性格相似,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兄弟二人亲密无间,携手共创大业。前590年前后,赵朔早亡,荀首终于累迁至中军佐,辅佐郤克执政晋国。前588年,荀首向楚国提出要用熊縠臣,公子谷换回儿子荀罃,楚国考虑到荀首在晋国的崇高地位,应允。父子九年相离,终得团圆。前587年,时任晋国正卿的郤克猝死,下军将栾书担任执政,荀首仍为中军佐。前583年,荀首死于任上,其子荀罃继立为智氏之主。 二荀家谱说法荀首(约公元前635年—公元前578年) 荀首(约公元前635年—公元前578年),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姬逝敖的儿子。荀首因功被晋景公封于智,于是以智为氏,称智首。古代“智”与“知”相通,又称知首。为智氏始祖。卒谥庄,史称智庄子。《古今姓氏辨证》:“荀,姬姓,族大,别为三:其一,林父之弟食邑于智,谓之荀智氏。”林父之弟就是荀首。 晋景公三年,晋救郑伐楚,与楚师战于邲。邲之战役,晋军将帅由于意见不同,或主和或主战;又由于主帅当断不断,副将狂妄无规,导致全军惨败。邲之战役,是强盛的晋国的一大耻辱,几乎失去对诸侯各国的霸权地位。当时,荀首与赵同共为下军大夫。中军副将先谷依仗族大功高,极力主战,私自对楚下了战书,与赵氏将领独自渡过黄河,前去迎战。荀首不见了赵同,心下慌急,早有军士报道:“赵同、赵旃已经随先谷将军去楚军了。”荀首大惊,立即找到司马韩厥,告知此事。韩厥闻此,匆忙赶往中军,来见主帅荀林父。二人商定:事已至此,只好三军俱进,对楚宣战,不然的话,先谷孤军独进,后果不堪设想。 为部下逆将不致吃亏,荀林父乃遣侄儿荀罃率战车二十乘,步卒二千人,前往迎接。荀罃亲驾战车,迎不着先谷等,却撞着楚将熊负羁,两人交锋,楚兵大至,寡不敌众,步卒奔散,荀罃所乘左骖,中箭先倒,未及返身,便被楚将所俘。此时,晋军路路皆败,奔至河边。沿河无数人马,纷争渡河。扰攘之际,另军又至,驱率残兵,取路而来。各自争船,互相残杀。“数掬不尽,皆投河中”。岸上哭声震响,山谷回应,天昏地惨,日色无光。后面尘土又起,乃是荀首等一班败将,陆续逃至。当时,荀首已经上了船只,却不见其子荀罃,使人上岸呼喊,有小军看见罃被楚获,报告荀首。荀首说:“我子既然陷于楚军,我不能够独自空返!”于是重复登岸,整车欲行,荀林父止之说:“罃已陷楚,往亦无益。”荀首说:“得他人之子,可以换回吾子,怎说无益?!”顾全大局,临危不乱,善断果行,舍身救子,感动诸将。 魏錡素与荀罃相厚,自愿从行。荀首甚喜,聚起荀氏家兵,尚有千人,各举刀枪,健步登岸,荀首平昔,恤民爱士,大得军心,下军之众,奋勇争先。中军之士,即已在舟者,闻说下军荀大夫欲入楚军寻找小将军,亦皆上岸相从,愿效死力。此时一股锐气,比全军初下寨时,反觉强旺。大将荀首,战功赫赫,,诸侯各国,谁人不知,勇力卓绝,无人不晓,单说射技,晋数一二。弃舟救子,立地铮铮。多带良箭,撞入楚军。恰遇楚国二将,射而掠之。说:“有此二物,可赎吾子矣。”真是一流射手,国之良将。荀首召集部属,避楚强锋,策马急驰,骤至船寨,部下皆喜:“小将军无虞矣。” 您当此二物为谁?一为老将连尹襄老,正在掠取遗物弃杖,不意晋兵猝至,未作整备,被荀首一箭射去,正穿其颊,倒于车上,一为公子谷臣,他看见襄老中箭,驰车来救,魏琦迎住厮杀。荀首从旁觑定,又复一箭,中其右腕,谷臣负痛拔箭,被家将乘势活捉,并载襄老之尸,扬兵而还,比及楚军知觉,欲行追赶,早已无及。荀首兵转河口,林父大军尚未渡尽,真乃“斩华雄,酒尚温!”憾不见罗贯中也。 后来,荀首为中军副帅,念其爱子甚切,便想方设法,各处求救,因与郑国大夫皇戍相厚交,乃借郑国皇戍之力,使其居间说和,讲解于楚,用以王子及襄老之尸交易荀罃,郑君以为,晋国邲之战败,将行讨伐于郑,惧甚。所以,愿借此事以献媚于晋,楚国同时也通信于荀首,教他将二物易荀罃于楚,皇戍居间说和,楚庄王欲得二物,乃归罃于晋,晋亦守信约而易之。从此,有商贾往来贸易,居间行贾之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