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荀巨伯
释义

原文

荀巨伯(汉朝人)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② 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将死矣,子③ 可去,勿无辜受害。”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④吾去,败义⑤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⑥ 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⑦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⑧ 之,宁⑨ 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 ⑩ 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⑾而还。一⑿郡⒀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匈奴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了。不要无辜受伤。”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让我)败坏信义而求活命,这怎能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吗?”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已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生了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胡兵相互商量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全。

注释

⑴值:遇到

⑵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

⑶子:你

⑷去:离开

⑸令:让

⑹败义:败坏道义

⑺既:已经

⑻独止:一个人留下

⑼委:丢下

⑽宁:宁可

⑾谓:说

.⑿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⒀一:全,整个

⒁郡:这里指城市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原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道理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十分讲义气,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所以这是一篇动人的文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