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莒刀 |
释义 | 旧称“谭(簟)邦刀”,误释。清嘉庆间最初出土山东博山香峪村,故又称“博山刀”,更因其形似燕国明刀,亦属“齐明刀”之列。铸期一般考为战国燕占齐七十余城(前284—279年),齐襄王避莒时所造。莒刀分大小二式。大莒刀仅见山东章丘出土一截4.8厘米刀头,推为春秋战国间铸,属齐大刀系。小莒刀形同燕之圆折明刀,然身较短狭,通长约13.5厘米,重13.5克左右。可见品刀面常无铭文,背铭三至四字,书体奇诡,很难辨认。今已释者有“莒冶货” (旧释“箸邱长”、“薶辰物”)、“莒冶?”(或“莒冶得”)、“莒冶齐化”,“莒冶大化”等四五种。莒刀因铸期短促、数量极少,故传世绝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