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苄胺 |
释义 | 无色液体。沸点185℃,90℃(1.60kPa)。相对密度0.981.3,折射率1.5401与水、乙醇及乙醚混溶。具碱性,能吸收二氧化碳,由氯苄和氨反应制得,或由苯甲醛还原胺化而得。用于微结晶分析中测定钼酸盐,钒酸盐、钨酸盐、钛、钴、铈、镧、镨和钕的沉淀剂。用作染料、医药及聚合物的中间体。 中文名:苄胺 外文名:benzylamine 别名:苯甲胺 分子式:C7H9N 相对分子质量:107.15 化学品类别:有机物--胺类 管制类型:不管制 储存:密封保存 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淡琥珀色液体。 熔点(℃):10 相对密度(水=1):0.98 沸点(℃):185 分子式:C7H9N 分子量:107.15 饱和蒸气压(kPa):1.60/90℃ 燃烧热(kJ/mol):4052.1 闪点(℃):6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化学性质遇明火、高热易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作用与用途苄胺是制备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的中间体,苄胺也是医药磺胺米隆的中间体。用于微结晶分析中测定钼酸盐,钒酸盐、钨酸盐、钛、钴、铈、镧、镨和钕的沉淀剂。用作染料、医药及聚合物的中间体。 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的炎症、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消防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制备其制备方法是将乙醇、乌洛托品、氯苄加入反应釜,加热到30~35℃,反应4h,加入盐酸,升温至45~50℃,反应2h,冷却,过滤,滤液升温脱乙醇,改为减压蒸馏,蒸至将干,加碱液,游离出苄胺,常压蒸馏后减压蒸馏得产品。 也可用氨解法将氯苄与氢氧化铵、碳酸氢胺加入反应锅,在30~35℃反应6h,静置分出油层,反应液升温赶氨气,于100℃减压蒸馏,然后加入游离碱,分去碱溶液,油层蒸馏得产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