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芮氏规模 |
释义 | 目前世界所通用之芮氏规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ML),为美国地震学家芮氏于1935年所创。亦称地震规模(local magnitude,ML),另有里氏、黎克特制震级等译名,是表示地震规模大小的标度。是由观测点处之地震仪所记录到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演算而来。由于地震仪通常并不位在震央附近,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与其它地层的干扰因素,计算时需减去观测点所在地规模0地震所应有的振幅之对数。其定义为:一标准扭力式伍德-安德森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自由周期0.8秒,倍率2,800倍,阻尼常数0.8)在距震央100公里处所记录的最大振幅以微米(Micron,1μ=10-6m)计的对数值。由于芮氏规模已沿用甚久,已无法满足新兴的地球物理观点,目前还有矩规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MW)等其他的新标定方法也被地震学界使用。但新方法的通用性仍不比芮氏规模。需注意的是地震规模并不等于地震强度或地震烈度,后者有另外的推估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