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斑腹金小蜂 |
释义 | 昆虫名,为膜翅目,金小蜂科。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寄主昆虫有稻瘿蚊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中文学名:斑腹金小蜂 拉丁学名:Obtusicava oryzae Rao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膜翅目 科:金小蜂科 分布区域:广东、广西等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形态特征雌体长2.5-3.25毫米。头、胸黑色,有青绿色和彩色的金属光泽;触角柄节、梗节及环状节黄至黄褐色,索节及棒节黑褐色;翅基片深黄棕色;腹部浅黄至深黄色,两侧及中央有黑褐色的纵纹构成特殊的斑纹;足包括全部基节均为黄色。头横宽,阔于两翅基片间的距离;额稍拱起;自唇基向额方有放射状伸出的细脊。单眼排列成钝三角形,两侧单眼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侧单眼与中单眼之间距离的2倍。触角着生处,位于中单眼与唇基前缘的中间。触角13节,柄节细长,前段稍弯曲,伸出可达头部的水平线,长约为梗节的4.5倍;梗节背面的长度相当于其宽度的2倍;环状节2节,细小,宽过于长; 索节细长,各索节的宽度相似,第一至第三索节的长度几乎相等,第四至第六节逐次缩短; 棒节宽于索节,由3节组成,略短于第五、第六索节长度之和。胸部与并胸腹节的全长约为宽的1.5倍。盾纵沟仅在前段稍显现。小盾片拱起,稍长于宽。并胸腹节后端收窄而有短的颈状部,其上无细脊,仅在基部两侧有短小而稍下陷的皱褶,两侧有白色的长毛。头部刻点细密,胸部及并胸腹节的刻点较粗。前翅长过于宽的2倍,翅面上的毛带棕色; 亚前缘脉基部约有10根刚毛;缘脉、后缘脉及痣脉的长度比例为19:18:6。腹部矛尖状,长于头、胸之和,在干标本中腹部背面中央下陷。 雄体长1.75-2.6毫米。除触角及腹部外,色泽和构造与雌蜂相似。触角鞭状,细长,其长度等于或稍长于休长;柄节及索节圆筒状,末端两节不明显分开;索节及棒节上有环毛,毛长而直,最长的相当于触角宽度的2倍。 生物学特性寄生于稻瘿蚊的幼虫体外,常在未形成“葱管”的“大头秧”内采到;亦曾在“葱管”内发现,寄生于蛹体外。有时寄生率甚高。1959年广州石牌晚季秧田早育秧的“大头秧”内寄生率达92%,水育秧的“大头秧”内寄生率达48%,是稻瘿蚊幼虫期的重要寄生蜂。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