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勐炳村
释义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老厂乡勐炳村

乡村概况

勐炳村是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新平县老厂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老厂乡东北面,距老厂乡政府所在地44公里,到乡政府的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新平县城127公里。东面与双柏县普龙村委会隔江相望,南面与新化乡老五斗村委会相接壤,西面与哈科底、黑查莫村委会相连,北面与转马都村委会相连。辖蚂蟥箐、勐炳2、9组、下许鲁、上哪里、麻木树、公种田、盘龙、嘎立莫、下哪里共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55户,共1486人,其中男735人,女757人,农业人口数为1482人,劳动力总数86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730人,外出务工人数59人。勐炳村委会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355人,汉族95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486人,劳动力995人。勐炳村委会国土面积75000亩,海拔950米,年平均气温22℃,适合种植水稻、西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260亩,林地60161亩,人均耕地0.8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水稻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6元。勐炳村委会的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西瓜,主要销售于市场,2010年水稻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2.3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56%。勐炳村委会目前正在发展西瓜特色产业,今后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冬早蔬菜产业。

农村经济

2010年勐炳村委会位于老厂乡东北边,距离老厂乡政府44公里。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60亩(其中:田748亩,地512亩),人均耕地0.84亩,主要种植水稻、西瓜等作物。拥有林地55120亩。勐炳村委会的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西瓜,主要销售于市场,2010年水稻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2.3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56%。勐炳村委会目前正在发展西瓜特色产业,今后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冬早蔬菜产业。整个村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496.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9.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96%;畜牧业收入369.7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4.54%;林业收入9.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0%;外出劳务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815元,人均纯收入1617元。村域内具有亚热带河谷气候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主要以种植稻谷为主,适于发展西瓜、冬早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历史上曾是老厂得天独厚的天然“粮仓”,勐炳的沙坝西瓜曾响誉省内外。勐炳村委会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309户,居住于砖混结构住房的农户13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的农户31户,居住于其它住房的农户0户。2010年底整个村委会共拥有汽车3辆,农用运输车13辆,拖拉机131台,摩托车94辆。

基础设施

勐炳村委会目前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整个村委会共有353户通自来水,3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35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36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37户。该村委会进村道路为未硬化的土路面,到乡政府的交通不方便,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整个村委会共有307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45户,装有太阳能的农户1户,建有坝塘3个,沟渠10500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55亩。勐炳村委会建有村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577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59人。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59人,其中小学生人数127人,中学生人数32人,距离老厂乡中学44公里。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4人,享受低保人数14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72户,共计1430人,参合率达95.84%。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面积为92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44公里。

2、云南省普洱澜沧县南岭乡勐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澜沧县南岭乡,现有农户610户,农业人口2341人,劳动力113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24人。全村国土面积24.66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7.9℃,年降水量1485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950亩,人均耕地2.6亩,林地25344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道路交通建设难,没有好的产业,严重阻碍着百姓的增产增收。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以发展茶叶种植为主,逐步推进蚕桑、甘蔗的种植,大力推广水稻冷凉品种种植,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农村经济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587亩(其中:田2495亩,地5092亩),人均耕地3.27亩,主要种植稻谷等作物;拥有林地2534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89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82亩,主要种植茶叶;荒山荒地5422亩,其他面积273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9.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水稻冷凉品种植,同时发展壮大畜牧业。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1万元,占总收入的71.9%;畜牧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10.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37头,牛53头);林业收入34万元,占总收入的15.1%;第二、三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2.2%;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5%。农民人均纯收入64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1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58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2.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财务。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无路灯。全村有29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8.2%)。有463户通电,有5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7.03%、9.85%和37.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9户(分别占总数的49.25%和43.24%)。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20辆,摩托车300辆。到2009年底,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和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8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8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人口卫生

现有农户610户,有乡村人口2341人,其中:男性1326人,女性1015人;有农业人口2341人,实有劳动力113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24人。 全村居住拉祜族、汉族、彝族、佤族、哈尼族5种民族,以拉祜族为主体(1888人),占总人口的80.65%,2009年全村有585户,203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1%。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598平方米,拥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142人,距离南岭中学1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2人,其中小学生142人,中学生20人。设有党员活动室一间。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人,少数民族党员48人,其中男党员41人、女党员9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20个村民小组。该村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0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