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谯楼鼓声记
释义

作品名称:谯楼鼓声记

创作年代:明代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祝允明

作品原文

居卧龙街之黄土曲北(1),鼓出郡谯(2)。声自西南来,腾腾沉沉,如莫知其所在。呜呼!鸣霜叫月,浮空摩远,敲寒击热,察公警私(3)。若哀者,若烦冤者,若木然寡情者,徒能煎人肺肠,枯人毛发,催名逐利。吊寒人,惋孤娥,戚戚焉。天涯之薄宦,岭海之放臣,岩窦之枯禅(4),沙塞之穷戍(5),江湖之游女,以至茕孽背灯之泣(6),畸幽玩剑之愤(7),壮侠抚肉之叹(8),迨于悲鸦苦犬,愁螀困蚓(9),且鸣号不能已。呜呼!鼓声之凄感极矣。岁庚戌五月十八日丙夜(10),闻之以为记。

作品注释

(1)曲:深巷。

(2)谯:谯楼,城上鼓楼,以瞭望报警。

(3)察公:昭示公心。警私:惩警私情。

(4)岩窦:犹岩穴,谓深僻之地。枯禅:憔悴之僧。

(5)沙塞:沙漠边塞。穷戍:守卫边疆之战士。

(6)茕孽:指孤苦无依之人。茕,无兄弟或无依靠者。孽,庶子。

(7)畸幽:失志落拓之人。

(8)抚肉:即抚髀或拊髀,以手拍股,表示慌愤慷慨。见《汉书·冯唐传》。

(9)螀:寒蝉。

(10)庚戌:1490(弘治三年),作者时年三十岁。

作品赏析

1490年五月十八日雨夜,作者听到城中谯楼的鼓声,因心中有感而写下《谯楼鼓声记》。文中表达了作者失意落寞的情怀。

作者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南京应天府通判,人称“祝京兆”。祝允明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而书法又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并称“吴中四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