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凫城乡
释义

山亭区凫城乡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最南部,于2004年4月份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个乡镇,行政区域由3个办事处12个支部组成,全乡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乡驻地西凫山村。

中文名称:凫城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下辖地区:3个办事处12个支部组成组成

政府驻地:乡驻地西凫山村

地理位置: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最南部

面积:109.2平方公里

人口:3.2万人

著名景点:沧浪渊、龙门观、灵泉观、梁王洞

自然资源:石灰石、红页岩、天然矿泉水

乡镇交通

凫城乡区位优越,素有“山亭南大门,枣庄后花园”之称。交通便利,南距“济枣”高速公路入口和枣庄城8公里,北距省道“北留”公路15公里,省道0九公路横穿全乡南北,出入便捷。省道“O九”公路横穿全乡南北,相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仅30公里,出入便捷。

资源优势

城乡区位优越,素有“山亭南大门,枣庄后花园”之称。交通便利,南距“济枣”高速公路入口和枣庄城8公里,北距省道“北留”公路15公里,省道0九公路横穿全乡南北,出入便捷。乡内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红页岩、天然矿泉水储备丰富;天然矿泉水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钨、锶、镁、铁、锑等金属元素和其他维生素。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个体私营经济活跃。该乡以最优惠的政策和个性化、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引来了一些外商前来投资,目前投资3亿元的南京海银制药项目、亚圣绝缘材料项目、金鸿电子、诺凯网袋项目、恒兴化工、海岱化工有限公司投资的草酸项目等多家企业已落户该乡。

该乡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乡镇,积极发展绿色天然、特色高效农业作物,立足于畜牧、林果、小杂粮等产业,全力提高农业作物的质量和规模。目前该乡发展的农作物以核桃、花椒和谷子、黄豆杂粮等为主。

凫城乡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北部有峰峦环抱、烟云竹树掩映的2万亩原始森林,有孔子听孺子歌处的沧浪渊,中部有齐鲁民俗第一村红山峪的民俗文化,东部有造型生动、逼真的数百尊浮雕砖佛像。

人才优势

山亭区凫城乡认真整合乡土人才,念好“致富、带富、服务”三本经,在新农村建设中唱响致富歌。培养乡土人才,念活致富经。该乡充分挖掘乡土人才资源,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制定乡土人才工作新机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帮助乡土人才健康成长。同时发挥农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技术优势,多渠道多形式抓好乡土人才培养能力。借助农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农业经济组织,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自主创业,发展种、养、加等产业,使他们走上致富道路。目前,该乡靠从事特色种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修理、运输等行业走上致富路的乡土人才达800余人。

农业发展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凫城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狠抓落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情况如下:

农业科技工作方面

一是认真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水平。2007年4月26日,邀请区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在官庄、付庄、横岭举办了林果、养殖技术培训班。2007年4月份组织了部分群众代表到我区水泉、店子、冯卯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种植。5月26日聘请市区专利局专家在二十四中学举办了一期专利技术讲座。10月22日山东农业大学在该乡12个村举办了一期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员,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6000余份。二是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实施了横岭千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白庄千亩黄姜、文王峪千亩基地建设、西凫山村200亩蔬菜良种。成功地申报了无公害黄姜品牌认证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农业新技术、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重点抓了地膜覆盖,旱地穴地肥水、立体高效农业种植、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良种上推广了优质高产小麦济南17、淮麦8号、玉米981、大豆鲁豆4号等。四是扶贫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水窖建设86户,栽植优质核桃等果树1.5万株,农业基础性建设得到极大改善。

林业方面

凫城乡紧紧围绕林果业做文章,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绿化8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3%。一是加强造林队伍建设。因地制宜,编制了6个30人的专业造林队,强化造林队伍培训,提高造林方法和技术,采用小弓棚地膜覆盖,狠抓优质苗培育,共计育苗110余亩(含经济林苗木30余亩),580万株。二是全面实施合同绿化。借助以奖代补,推行“栽责任树,造合同林”计划,加大栽植检查验收评比考核,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目前,区域生态化造林工程达3.6万亩,木材贮存量8000多万棵。三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质油桃、金太阳杏、梨枣等“名优稀特”品种,狠抓果农技术指导培训,普及推广人工授粉、高接换头、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林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底,在全乡建立的1180亩果粮间作,人均收入达到2980元。四是加强林木安全管理。与60名专业护林员签订了护林合同,明确责任;新建护林房20余间,明确责任区;在醒目部位刷写了1000余幅护林防火标语,加大了对山火的防控和监管力度;开展了轮流站岗、夜间值班、封山巡查等工作,有效杜绝了各类毁林案件的发生。

水利方面

一是在防汛工作中,针对全乡地形变化大,水库、塘坝多,防汛任务重,加上雨量集中等多种因素,我们对全乡的6座水库、12座塘坝,3条河道进行全面检查,对病险水库,塘坝及时进行除险加固措施,完成千佛崖水库放水洞维修加固,滴水水库溢洪道加宽加深工程,汛期雨间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各水库、塘坝、雨间坚持巡查,对险工险段,及时排查加固,各水库都相应组成抢险队、防备队和后备队,准备足够的防汛物料,确保全乡水库和塘坝安全渡汛。

二是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针对农村去消两工的情况,积极给乡领导当好参谋,努力吸收利用外来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补助项目资金,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商户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今年共新打机井2眼,配套2眼,更新4眼,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蓄水池2座,完成东圩子自流灌溉工程1处,埋设地下自流管道970米,自流灌渠1200米,发展自流灌溉800亩。新建东圩子、西圩子、金山腰防渗渠2900米,官庄村配套输水灌溉管3200米,新建防渗渠1700米,扩大灌溉面积1600亩,新修崔庄至东王湾环山路4.5公里,硬化道路3公里,新建滴水水窖86个,解决滴水、大北山、宝物峪100多户400多人吃水难的问题,共动用土石方2.35万方,投工1.72万个,总投资168万元。

三是在农村通自来水工程中,紧紧抓住项目补助资金的机遇,乡村筹集配套资金10万多元,村民投工2万多个,完成乡驻地10个自然村,9000多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部工程更新水泵2台,新建机房2处,埋设管道45000米,涉及9个自然村,入户率达90%,工程总投资153万元。四是在小农水改革工作中,紧紧把握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对全乡新建小农水工程对外进行拍卖承包。本年度共拍租机井5眼,吃水工程3处,水池2座,回收水利建设资金1万余元。实现小农水建设滚动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路子。

畜牧工作

一是全面抓好畜牧业发展工作。2007年累计发展规模养殖场35处,其中蛋鸡场6处,合同肉鸡场3处,规模养猪场46处,优良山羊存栏量2.2万只,猪存栏量5000头,各种禽类10.7万只,畜牧业产值人均135元。二是继续开展好动物主要疾病的防疫工作。精心选配了2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各自划分了防疫区域,明确了责任目标。全乡5000头生猪,羊2.2万只,牛150头进行了强制免疫,同时也对全乡10余万只家禽进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均达到100%,耳标配带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全乡免疫任务的全面完成。

农机工作

一是农业机械发展工作。全乡农业机械拥有500台,各类配套机具达480台,农业资金达到220万元,增长15%,全乡农机总动力增长9%。二是农机推广和农机作业工作。全年新增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精播机,花生收获机、深耕深松机共360台,全年实现机耕2.2万亩,机播1.5万亩,机收0.5万亩、玉米收获及秸杆还田面积120亩。

社会事业发展

凫城乡村镇建设工作在区党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建设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村镇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当前中央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任务,认真学习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情况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村镇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搞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书两证”村镇选址意见书制度和联合审批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建设,全年无一例违法占地现象发生,保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对驻地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各类建筑的外观效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载体能力与服务功能,提高城镇水平,全年综合开发面积达0.84万平米,已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对各类建筑设施配套费,坚决杜绝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等违纪、违法现象。

三、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积极推广“小康房”小康村建设,积极向群众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农民建房的新观念,为他们搞好服务,全年小康屋建设面积累计达0.33万平米,其中:田庄村980平方米,马头村850平方米,付庄村780平方米,白庄村69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条件,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四、对乡驻地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拓宽硬化了路面,硬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给广大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该乡村庄环境,提升村庄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村,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文件精神要求,在全乡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秩序综合治理使小城镇成为农民创业和生活的乐园。该乡对城镇卫生打扫,摊位点摆放,进行了分段,分片责任包干,任务分解量化,真正做到各把一段一片收到良好效果。

工业经济

200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经贸局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区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按照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有步骤分层次狠抓落实。尤其在工业运行、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101万元,年均增长27%,其中规模工业生产完成产值36925万元,实现增加值13096万元,规模工业利税总额3180万元,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846万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710万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9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46%。

发展环境

凫城乡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近半面积为山丘,生态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还有着享誉海内外的红山峪村民俗文化。该乡东部是峰峦环抱,烟云竹映的2万亩原始森林,龙门观便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龙门山中,此观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成大型庵宇,从前为“三清观”道教所在地,四周夹沟内普设庵,有一溜十八庵之说。1958年由枣庄市辟建为龙门观国营林场,其后挖山洞,筑水库,为其又添新境。龙门观庵殿虽无存,但山林美景却比往时更为壮观,库水清澈,成为夏季游人消暑休闲之胜地。 位于龙门观林场东南的崔庄王湾自然村,有一古庙宇,它就是沧浪渊庙。沧浪渊庙又叫霖泽庙、雹神寺。处于群山环抱中,从谷底抬眼北望,远远的看到迎面两座峭岩屏立左右,犹如雄关隘口,险峻秀丽。两壁之间有一圆锥形水潭,将山口,牢牢守住。攀着水侧的峭壁向前移十余步,里面豁然开朗,正前方有一深渊,直径约20米,水色碧绿,水面如镜,深不见底,这就是沧浪渊。渊四周峭崖屏立,形状各异的松柏从悬崖夹缝间傲然挺立,岩缝中渗透出的水珠,滴在淡绿色的树叶上,如滴滴翠玉,闪耀着晶莹的光泽,犹如飞岩滴翠,争奇斗艳。紧靠渊西北壁有单拱石桥,桥身悬满藤萝野花,桥下有一石泉,水清见底,涓涓细流汇入渊中。《峄县志》记载,渊西侧是孔子听“儒子歌”处,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濯吾足。”屈原也曾来过此地,沧浪渊可称得上人杰地灵之处。

该乡的的白庄红山峪村,因田传江先生居住于此,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出版了《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2000年被省民俗学会称为民俗文化村。近年来,田传江先生为抢救和保留民俗文化遗产做出了不懈努力,现收集民俗实物300多类,共1000余件,拍摄图片2000多张。分为服饰烊、荷包、剪纸类、耕种类。红山峪手工制品为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了具体的考察实物,韩国学生曾多次到红山峪村调研民俗文化。2002年3月《红山峪民俗器物展》在枣庄市博物馆开展,省、市民俗会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并讲话。红山峪手工制品成为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红山峪村民俗志》成为国内第一部“村级民俗志”,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强烈反响。

民俗风情

凫城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有孔子听孺子歌处的沧浪渊,有齐鲁民俗第一村红山峪村的民俗文化,有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数百尊浮雕砖佛.有百年文化的褚裕村,褚裕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着淳朴的历史民俗风情。

旅游度假

沧浪渊

位于凫城乡王湾村南。据传,此处是当年孔子听孺子歌、又名《沧浪歌》、的地方。后人据此立一石碑载:“孔子听孺子歌处”。沧浪渊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于谷底抬眼北望,远远的看到迎面两座峭岩屏立左右,犹如雄关隘口,险峻异常。两壁之间有一圆锥形水潭,将山口牢牢守住,这就是“二池”。攀着水侧的峭壁向前移10余步,里面豁然开朗,正前方有一深渊,直径约20米,水色碧绿,水面如镜,深不见底,这就是沧浪渊。渊四周 峭崖屏立,正面有豁口,一泓涓流飞滴而下,坠入渊中,发出细弱清脆的响声。渊周峭壁上,生满了紫藤,形状各异的松柏自悬崖夹缝间傲然挺立。顺西面的岩石可攀到壁顶,站在壁顶,俯视深渊,但见壁立树匝,险绝异常。紧靠渊西有单拱石桥,桥身悬满藤萝野花,桥下有一石泉,水清见底,涓涓细流汇入渊中。处于渊北旁的霖泽庙,始建于宋代,现在已是残垣断壁。大殿前十几通石碑,记载着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庙宇的情况。庙宇虽历经苍桑,但此处自然风光依然如故。

龙门观

位于凫城乡东北部,在抱犊崮以西,南距枣庄约30公里。据明万历《兖州府志.山水志》载:“水南流十里过龙门。龙门者,两峰峻削如壁,高数十丈,水流其中。”龙门山有一龙门观,原名白云庵,为枣庄市名胜古迹之一。据清康熙《峄县志》载:“龙门观在县北六十里沧浪渊西,以山为龙门,故名。一名白云庵,俗传为唐代白牡丹修真之所……创自宋元年间,及至明朝弘治、政德亦数加修葺。”根据对残存碑碣和观前古杨树的分析,龙门观创建年代久远。相传,龙门观分前后两殿,前殿有三清神像,后殿有玉皇像,配房计20余间,道士六七人,庙地百余亩,山林一片。山间依崖傍水之处,分布着白云庵、清闲庵、清竹庵、牡丹庵等庙宇。1931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其58师15旅进剿山里,观庵被焚,道人也多云散。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组建临、郯、费、峄4县边联县政府,在龙门观设区部。1939年,龙门观成为峄县领导人的临时住所。后来成为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1959年,建立国营林场,场部即设在龙门观旧址。

灵泉观

位于凫城乡东部庙南峪村。观前为青龙河,今又称东凫山河,自东向西流去。观南北为两列山脉,突兀高耸,势如连城,呈东西向延伸。《峄县志.山川》卷中云:“云谷山,县北五十里。山顶有莲花峰,寨垒犹在。盖元至正间土人避兵处也。其西北为梁王洞,旧传梁武帝所凿。峭壁数千仞,云梯达其上。其对面又有千佛岩,幽奇,岩畔龛佛累累,相传亦武帝所造。”灵泉观是一处古老的寺观,始建年代不详。当地传说唐代薛仁贵东征路经此地,因粮饷匮乏,不得已将该庙原来铜质檐砖拆下铸钱,而以陶制砖仿原样代替。这一传说与五代周世宗销佛铸钱的史实有很大关联。佛教造像之风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唐以后渐衰。该寺观的始建年代应在隋代以前。《峄县志.祠祀》卷载:“灵泉寺,创自隋开皇时。宋代历年重建。明弘治、嘉靖间再修。”至今观内遗留4块石碑,其中有两块分别为金皇统七年(1147年)和明崇祯八年(1635年)重修庙宇时立。在金皇统七年碑下款还附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题识。说明灵泉观在历史上最少已修建过5次。

梁王洞

观址对面云谷山阴有梁王洞,据说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所凿,灵泉观也传为梁武帝创建。梁武帝萧衍祖籍兰陵,而兰陵郡治就设在今峄城附近。枣庄有许多名胜古迹与梁武帝有关,如梁王洞、梁王墓、梁王晒米城等。灵泉观院内至今尚遗存石雕莲花盆1件,须弥座2个,雕工古朴。院内遗留4块石碑,有2块倒伏于地,文字部分覆于地面。另2块也已残损。其中崇祯八年石碑立于距庙堂10多米处,碑额横刻“万古精忠”四字。

红山峪民俗村

红山峪村为凫城乡的一个偏远自然村,形成于明代初期,民风淳朴,农村大量传统器具在这里存留,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地方民俗学者田传江,历时6载,访问上千人,编撰了44万字的《红山峪村民俗志》。书中记载了农副业、度量衡、贸易、纺织、饮食、居住、交通、婚嫁、丧葬、游戏等100余个民俗事象,引起了国内外民俗专家的关注。红山峪民俗村收集的千余件民俗器物和民俗照片,曾在枣庄市博物馆展出。现在每年都有红山峪民俗文化--特色服饰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前来红山峪村参观考察。红山峪民俗村成为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生、博士生研究调查民俗的基地。

名人

清末幅军农民起义领袖刘双印。“抬枪大炮佛朗机,打完韩三打韩七;打了韩三抢元宝,打了韩七抢闺女。”这是流传于鲁南一带的民谣,传颂的是清朝咸丰年间当地农民起义领袖刘双印,领导幅军反抗封建官府统治的传奇故事。韩三与韩七为当时地方团练首领。刘双印是峄县人,咸丰年间组织幅军起义,队伍迅速扩增至数万人。他在峄县北部的云谷山安营扎寨。幅军全盛时期,曾四处出击,南下运河,北攻蒙阴、莱芜,东逼临沂、日照,向西挺进曹州境,与捻军、黑旗军配合,屡挫官兵。他们不畏强暴,反抗封建官府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被人们编成歌谣、鼓书到处传诵。

“临城劫车案”制造者孙美瑶。孙美瑶,凫城乡白庄村人。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慷慨好义,甚孚众望。1918年,为反对官兵和土匪骚扰,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起义队伍,筑寨于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二寨主。苏、鲁、豫、皖4省数十县饥民,不期而聚者达七八千人,其中不乏有名的知识分子。1920年清明节,孙美珠等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下辖5路军。孙美珠任五路联军总司令。其行动口号为“以平等为主义,均产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恶董劣绅”。时北洋政府指使山东督军田中玉,在抱犊崮山区多次围剿孙部。在1922年7月15日西集遭遇战中,孙美珠被俘遇害。孙美瑶被推举为司令,时年24岁,在他的领导下,“自治军”得以恢复。1923年5月6日,孙美瑶等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近截获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特别快车,掳获西客39人,中客71人。除英人纳思满因拒捕被打死外,其余均被劫往抱犊崮山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时北洋政府屈于外国势力,设法与孙美瑶谈判。经过谈判,事件得到和平解决,孙部接受改编。12月19日,新任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枪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