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制法:1在鲫鱼背脊肉丰厚处,从头到尾两面各直欹1刀,刀深至骨。2炒锅置旺火上烧热,用油划锅后,下猪油至110度左右时,将鱼在沸水中稍烫,即放入锅略煎,迅速翻身,加入绍酒、葱结、姜块、奶汤,盖好锅盖,在旺火烧5分钟左右,取出鱼,装入品锅,汤汁用细筛过滤后倒入品锅。美食中国 3在烧鱼的同时,将洗净的蛤蜊用开水烫至外壳略开,去掉泥衣,放在鱼的两边,围上熟绿蔬菜,淋上鸡油即成。上桌时带姜末醋1碟。特点:此菜河、海鲜合一,汁浓白,肉鲜嫩,汤鲜味美,营养丰富,风味别致,是颇受食者珍爱的滋补佳品,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中文名:汆

主要食材:鱼丸,白肉,蛤蜊

特点:别致奇巧

分类:海鲜

口味:鲜美适口

字义注释

读音

cuān (写作:上“入”,下“水”,易与 氽tǔn <上“人”,下“水”>搞混)

部首笔画

笔画数:6;

部首:水;

释义

1.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汆丸子。汆萝卜。

2.方言:烧水用的金属器具,能很快地把水煮开:汆子。水汆儿

3.用汆子把水烧开:汆了一汆子水

词性及示例

汆 <动词>

【释义】①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煮一下:汆汤、汆黄瓜片。②汆子,烧开水用的薄铁小圆桶,插入炉火,能很快把水烧开。

所以才几天就搁下来了,眼睁睁汆了它妈一大堆钱进去。——沙汀《淘金记》

烹饪方法

汆,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引申为把东西丢到水里或人钻入水中,如:汆丸子。某些地区直接把这种烹饪方式叫做“烫”。

烹调技法

定义:将加工的小型原料放入烧沸的汤水锅中进行短时间加热成汤菜的技法。

工艺流程:选料→切配→沸水(或汤)汆制→盛装。 汆与煮相似,比煮加热时间短,有些原料在七成熟左右。

特点:汤宽量多,滋味醇和清鲜,质地细嫩爽口。

汆的技术要领

1质感脆嫩。使用旺火使原料急速加热成熟。

2重视菜形美观。

原料下锅水温的四种情况:

(1)滚开沸水。水温在100°C

(2)沸水而不腾的热水水温在90°C左右。

(3) 微烫温水。水温在50°C——60°C之间

(4) 温凉水。水温在50°C以下。

要根据原料的性质、质地进行掌握水的温度和原料投入的时间及加热的时间。

3讲究鲜醇爽口。一般使用清澈如水,滋味鲜香的清汤。也可用白汤,但浓度要稀一些,不上浆不勾芡。

调料用:葱姜料酒细盐味精鸡精等不用带色的调味品。

汆的种类

包括:生汆、熟汆、水汆、汤汆。

代表菜:清汤鱼丸、汆鱼丸、汆白肉。

清汆和浓汆两种汆菜方式

用汆法成菜一般以汤作为传热介质,成菜速度较快,是制作汤菜的专门方法。这种方法特别注重对汤的调制。汤质上,有清汤与浓汤之分,用清汤汆制的叫清汆,用浓汤汆制的叫浓汆。不管是清汆还是浓汆,所选原料必须细嫩鲜美,通常选用动物类细嫩瘦肉,如猪里脊肉、鸡脯肉、鱼、虾、贝类和肝、腰之类,而老韧、熟料,或不新鲜有异味的原料,则不宜选用。

清汆

一般茸缔制品需用清汤汆制。汆制时,汤温不可过高,以80℃左右为宜,下入原料后,逐渐将汤加热至将沸,原料凝结发白,成熟即可,以保证成菜口感软嫩,汤汁鲜美清辙,比如清汤鱼圆。

非茸缔制品一般用毛汤汆制,但需先将毛汤调好。方法是:先将原料切配好,然后放入清水中泡出血水,再用有血沫的水去调汤,使毛汤变清澈。调汤时应用中火,烧至刚沸转小火,撇沫时动作应轻,以防将汤汁搅浑浊。代表菜肴有榨菜肉丝汤、腰片汤、猪肝汤等。

操作要领:

清汆茸缔制品时,汤汁不宜沸。因茸缔制品十分细嫩,火候过了,成品易起孔老化;而汆制非茸缔制品时,要用沸汤,这样才能保证菜肴口感细嫩。

浓汆

浓汆一般用奶汤、毛汤汆制,成菜汤汁奶白、浓稠。汆制时,火力应大,加热时间要短,以原料断生即可。浓汆通常用于鱼类原料的汆制,如奶汤鲫鱼,方法是:奶汤烧沸,将治净的鲫鱼不经煎炸,直接下锅,汆至鱼肉熟即好。

操作要领:

浓汆鱼肴也应注意火候,并要掌握好汆制时间,否则鱼肉易老柴。一般汆制10~15分钟为宜。注意:若是先将鱼经过煎炸,再放入清水锅中加热至沸,等鱼汤浓白后成菜,这是煮法,而不是汆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