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伽楠念珠 |
释义 | 用奇南木雕刻的礼佛念珠。 沉香中最为珍贵的称为伽楠香,树脂含量较沉香高。伽楠香量少而质优,世称至贵。奇楠香。(“奇楠”是从梵语翻译的词,唐代的佛经中常写为“多伽罗”,后来又有“伽蓝”,“伽楠”、“棋楠”等名称。)奇楠香的成因与普通沉香基本相同,但两者的性状特征又有很多差异,所以习惯上让它单成一类,且列为沉香中的上品。 形态特征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实,上等沉香入水则沉,而很多上等奇楠却是半沉半浮;沉香大都质地坚硬,而伽楠则较为柔软,有黏韧性,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团成香珠;在显微镜下可发现,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伽楠的油脂腺则是历历分明。伽楠香的油脂含量一般高于沉香,香气也更为甘甜,浓郁。多数沉香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伽楠不同,不燃时也能散发出清凉香甜的气息;在熏香燃烧时,沉香的香味很稳定,而伽楠的头香、本香和尾香却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伽楠香的产量比沉香更少。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得伽楠香尤其珍贵。 念珠的材质和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以伽楠念珠为最珍贵者。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 念珠又称作佛珠, 数珠等, 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 能生诸种功德,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念珠的种类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