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佟立威
释义

自我鉴定

铁剑貂裘绝尘马,暗夜飞霜荡魂风。

惯饮情仇怕无酒,常醉繁华懒明灯。

混于人世,惑于人心,事无定论,行无定规,与万物有情,与浮缘无份,察之不明,思之难辨,虽怡然自顾,又抱古怀今,既了然出尘,又耽于声色,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历劫而自得者,达于明与未明之间!

个人资料

佟立威 职业:PRIMITIVE软装设计工作室创建者,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室内装饰与陈设设计师,商务策划师,中国国际职业培训师行业协会注册培训师,“活态营销”理论创立者,创意生活家,文字享乐主义者,户外生活爱好者……生日:1979年6月4日

出生地: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现居地: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

民族:满

生肖:羊

星座:双子

血型:AB

身高:180

体重:75kg

满族名:和伦泰

藏名:尼玛多吉

化名:华杰

英文名:Waley Tong

学习经历

1979年~200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工学院(原郑州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工贸方向)

工作履历

历任——

上海天弋品牌管理机构:制片经理、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

北京方正育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漫画事业部企划编辑

上海碧日咨询事业有限公司/碧信广告有限公司/《今日风采Oggi》/《今日佳俪CanCam》/《今日雅美Amy》:广告企划、代理广告总监

上海靡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MUSES珠宝饰品事业部品牌经理

北京乔蓝特传媒机构:企划总监

北京繁星戏剧村:企划经理

专业与爱好

专业

设计:软装设计(创意生活、品位生活、乐享生活),家居纺织品设计,平面设计策划:战略企划,项目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营销策划

培训:活态营销,组织生态

爱好

艺术相关:油画、国画、摄影、雕塑、影像等

文化相关:民俗研究、宗教信仰研究、历史、玄学、文化与发展的关系研究

户外运动:自行车、铁人三项、BMX、独轮车、徒步穿越、攀岩、帆板

手工:折纸、拼布……以及各种历史或民间手工技艺

文字:恋字癖……

个人作品

从文化到发展一

——由日本的明治维新想到的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的第一部分选用的第一篇文章是摘自戴维?兰德斯著的《国富国穷》,以《文化使局面完全不一样》为题,通过阿根廷和日本等国的发展史分析例证了马克斯?韦伯的所谓达尔文的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内涵造就了现今的资本主义,并指出依附论已经过时,甚至说依附论是弱国之所以成为弱国的自己给自己找到的借口。

对于基督教的新教教义我们暂且不提,依附论的正确与否我们也暂且不去追究,在这篇文章里真正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的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事例。

1867年—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结束了德川幕府265年的封建统治,也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自强和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日本政府的三个方面的主要转变。这些转变在有力的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又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了日本的文化,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对于自身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使日本的民族性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国民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而造就了日本的腾飞。

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分别体现为——

1、 诸藩割据,地方意识和等级意识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一统的转变;

2、 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到开放和学习的转变;

3、 盲目自大到追求自强的转变。

这三个方面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中国的近代史来看,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同样使中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持续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转变都是非常巨大的,为国民所认同,更为世界所瞩目。

但是,我们在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必须清醒的意识到——

1、 中国的整体国民性和民族性正在逐渐的削弱,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成为中国目前制度推广实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2、 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造成部分地区的发展迅速,而更多的地区则相对滞后,这种区域性差异正在逐步扩大中;

3、 中国政府鼓励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各种学科的建立健全,作为中国发展的有力工具,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并不多,更多的只停留在引进及应用上,是一种纯粹的学习和模仿,缺乏自主开发的能力;

4、 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下,国民意识中的价值观日益体现为对利益的追求,缺乏整体责任感,造成民族优越感和自信心的削弱,直接导致了自强意识的丧失;

5、 为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树立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国际经济往来,中国注重与国际规范的接轨,反过来对中国固有的文化特色重视不够,对传统文化精华只停留在对文化载体的保护和传承上,甚至有时候仅仅表现为呼吁而非行动,对于文化本质的发掘和应用明显不够。国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只具有粗浅的了解,更认为是已经过时的东西,只存在于历史的辉煌,不具有现代的指导意义。这进一步造成了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无能感,影响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导致了中国的文化特色的逐步丧失,引起广泛的迷茫感,形成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影响,有损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超越狭隘的地方观念,代之以统一的国民性和民族心,围绕国家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树立统一的价值观,树立、保持和发扬中国的整体文化特色,是中国目前发展问题中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依然具有非常鲜明的借鉴意义。

一、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通地方差异的壁垒,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对统一的国民性和民族性的认知和建立,强化国民对于国家、集体的责任意识,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1、 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交通运输网。以庞大的网络覆盖全国,促进各地区间的互动沟通和贸易往来,将整个国家形成统一的利益和价值体系,为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国民性提供了最为基础的保障和前提。

2、 传播媒介。以灌输和宣导的方式强化国民对于国家发展和自身利益的联系性的认识,明确国家发展方向和目标,加深对于国家传统文化和观念的了解和认知,促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国民性的同时,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教育体制。普及型义务教育,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强化国民勤奋好学的积极态度,成为统一国民价值观念,将国民意识与国家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最有效措施。

4、 兵役制度。打破阶级差异,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强化国民的纪律性和服从意识,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保障。

5、 宏观调控。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前提,用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作为标准,将整个国家整合为统一的价值体系之下,发挥地方优势,取长补短,均衡发展,提高国民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国民牢牢地团结在国家发展目标周围,群策群力,协同发展。

二、 结合国家发展目标,针对国家发展需要,以审视的态度选择合适的学习对象,以政府为主导,主动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并迅速将学习成果加以应用。

1、 对于学习对象的选择,重点研究与本国基础状况和国情相同或类似,但更为先进和发展更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因为具有相对比较明显的比较性,有助于迅速地找出差距和差异点,以确定当前发展的重点。

2、 以政府为主导的学习,尤其是国家管理者的学习,是整个国家学习风气形成的关键。

(1) 体现了国家学习和进步的决心和信念,同时标示出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的学习重点,成为国民学习的表率。

(2) 国家管理者的学习,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国家的需求,以明确发展政策的制订。

3、 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突出对技术和经验的模仿和应用。

(1) 技术的学习是比较直接的,而且比较容易模仿和复制。

(2) 经验的学习,可以避免在竞争中时间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 对于观念的学习以借鉴为主,重点是将技术和经验在应用中与本国文化相结合,以免动摇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在保护文化的同时,避免削弱国民的能动性和自信心,强化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有助于对国民的统治与团结,同时也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优势的关键。

4、 主动学习,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并明确自身想要达到的目标。

(1) 带着目标和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性学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东西,是后进者相对于先进者的优势所在,并使超越成为可能。

(2) 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在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中不可能实现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为本民族的自力更生奠定了长期基础。

(3) 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对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审视和筛选,可以有效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省去了在不适当的尝试中时间的浪费,避免了更多的决策失误的风险,有助于对学习内容和进一步综合提纯,找出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部分,减少对国民积极性和自信心的伤害。

(4) 主动学习是“拿来主义”,是以同等地位进行的交流和互动,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不同于被动学习中施与受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姿态高低,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和优越感,并进一步强化了自信心。

5、 迅速地将学习成果加以应用,是后进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越先进者的关键。

(1) 学习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实现更高要求下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是活学而不是死学,这种应用式学习的态度和方式,是在竞争环境中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经济的学习方式,符合快速发展的要求。

(2) 对学习到的内容的应用要尽可能快速。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但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不可能等到有更多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出现后才采取行动的。应该抓紧时间,并在实践应用中,找出或者提炼出更适用于本国实际的新的知识。

(3) 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将学到的内容迅速应用,可以使人养成一种对于效率和效果的习惯性关注。这种习惯性关注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可以改善国民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政治决策提供了必须的意识保障。

三、 树立国民整体的自强意识,培养国民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上升为一种评判标准,体现到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自强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1、 自强意识源于对国家、民族,以及对集体、家庭,甚至对个人的责任感,当责任感成为普遍意识为大众所接受,并上升为一种评判标准的时候,自强变从空喊的口号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2、 后进者对于先进者的学习和竞争,要善于模仿和借鉴,但一定要立足于自强。

(1) 后进者相对于先进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由于技术、经验和知识的不足或者落后造成的发展程度的不同上,而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和借鉴来弥补的。后进者的优势便体现在可以更直接的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掌握最高端的知识,省略了在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深入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2) 学习、借鉴和模仿的东西,真正的所有权依然在别人的手里。省略了开发和积累的过程,相对的,带来的是对别人的依赖性。学习和模仿只能对眼下自身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永远无法实现超越,只能跟在别人的后头亦步亦趋,由别人来引导自己的前进方向,如同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对自身发展前途的迷茫,造成自身的无能感,严重影响民众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丧失前进的激情和动力,成为别人的附庸。

(3) 自强是借助于学习和模仿先进者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依照别人已有的技术、经验和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在实践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出路,把别人的优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自强才能真正的避免受制于人,才能使超越成为可能。因此说,自强才是发展的基础,才是后进者的唯一出路。

3、 自强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把握。

(1) 任何一种资源、技术和知识能否发挥其效用以及能发挥多少效用,归根结底是由人来把握的。因此,应用的主体是人。只有肯于用人,敢于用人,善于用人,才能真正的把握应用的效果。

(2) 自强表现在通过自己的人来对别人的学习和模仿、借鉴来掌握对方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把别人的本事转变为自己的本事。

(3) 真正优秀的人才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面临更多的诱惑,因而表现出较大的流动性。自强要求能够吸引和把握住人才。除了利益的驱使外,更好的办法是观念上的从属意识,即责任意识。将消极被动的诱惑、吸引和笼络人才变成人才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驱使下的自觉行动。这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环境中,首先便具有这样的意识,通过灌输、宣导等方式,将责任意识上升为一种社会评判标准,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准则和自觉意识,促使人才将国家、民族、集体、家庭甚至个人的发展都视为足以引以为傲的责任感的体现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实现了这一点,才能最有效的实现对人才的长期和有效把握及激励,同时,这也是统一的国民性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

以上,是我从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措施中受到的启发和思考。

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不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关键作用的方面。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国民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曾一度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民的国民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正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和利益追求,这必然导致国家发展动力的不足,造成国家政策和制度推广的困难和障碍,影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危及国家的长远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把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发挥中国文化特色,建立和强化统一的国民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优越感作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

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建设和发扬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意识,全方位的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从文化到发展二

——经济文化与竞争优势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第一部分的第二篇文章选用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发言稿《态度、价值观、信念以及繁荣的微观经济学》。

文中,作者将那些对个人、单位及其他机构的经济活动有影响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定义为经济文化。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文化在以生产率决定竞争优势的今天如何影响经济的繁荣。并指出,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经济文化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日益趋同,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文化则可以促进重要的专业化优势,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在全球经济中增进繁荣。

作者的观点引发了我对于经济文化和竞争优势的思考——

从全球角度来看,各个国家甚至各个地区都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体系,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全球文化格局。但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必然根源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中个各种欲望和需求,而这些欲望和需求却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了对这些欲望和需求实现和满足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这其中也包括了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知、理解和分析。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这种因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正在所,也就导致了对于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来说,自身欲望和需求的实现和满足的方式正逐步趋同。这种趋势形成了全球化的市场,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接受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必须正视文化的同一性根源和差异化表现,在经济活动中采用国际性的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发挥自身的特色,以形成自己专业的竞争优势。

文章中,作者指出,在全球经济中,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储备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已经被以优越的生产率,调集资源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所取代。并认为,生产率才是经济繁荣的基础,经济文化的作用就体现在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

我们认为,文化与经济是互为因变量的关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文化的产生和形成除了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知、理解和分析外,更多的是来自为实现和满足自身的欲望和需求而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操作规范和评判标准的总结和概括。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演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活动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决策和战略的制订和执行,进而影响着经济活动中实际生产率的高低。这种与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文化即所谓经济文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便不难理解经济文化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的同一性根源驱使下,经济文化有效的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形成了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同时,经济文化发掘文化差异下的专业特色,也促进了竞争优势的形成;反过来,竞争优势带动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为经济文化的提升和完善,创造了更为适宜和优越的环境基础,并由此推动了整个文化体系的发展。

接下来,我想进一步探讨经济文化是如何在 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综合作用下,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以及竞争优势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如何带动经济文化甚至整个文化体系的发展;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完善和发展经济文化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文化的形成是具有其经济根源的,确切地说,是来源于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政策的取舍也是因其影响到经济背景而对经济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现代全球经济中,生产率所以来的,主要不是一国企业是在哪些产业从事竞争,而是它们如何竞争,也就是说,它们是如何动作的,它们的战略如何。”“繁荣归根到底有赖于改善竞争的微观经济基础。生产率的微观经济基础,在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公司运作和战略的成熟,以及微观经济的工商环境质量。”

整个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而经济文化的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其对于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微观经济中产品的生产和价格的制定是与市场上的需求和接受度相对应的,而时常上的需求和接受度则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体现。决定着生活水平高低的,很明显,是人们的收入。在竞争优势的要求下,人们的收入是与生产率的高低相对应的,生产率高的个人,收入也相对较高。而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竞争优势的发挥,即如何参与竞争。这设计到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掌握技能的水平,以及公司的运作和战略的制订。而这两方面又受到公司的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竞争环境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参与程度的影响……以此类推,经济文化在整个微观经济环境中,始终对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同时,经济文化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形成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技术和经济机会。“国家愿意接受经济全球化,劝酒经济就会使它能够以惊人的速率进步,获得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将会空前增多。”这必然造成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竞争优势的追逐导致竞争的加剧,也因此产生了对决策和战略的更高层次要求,这就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

在文化的同一性根源作用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经济文化也日益趋于同化。主要表现为:不断创新;参与竞争;在规章制度的标准下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以雇员为资本;同时加大对能力和技术的投资;通过联系和网络建立与供应商和顾客/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企业簇群成员地位的竞争优势;以教育和继承为工作有成效的必备条件;提高生产率以获得财富和经济繁荣等。

与之相对应的,在文化差异性的作用下,经济文化也为经济活动开辟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哥斯达黎加对生态的热心,美国对于方便的迷恋,日本对于游戏和卡通的爱好,会成为别人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造成国际专业化的新格局,因为各国人民会日益发挥他们的文化给予他们的独特优势,生产相关的产品和提供相关的服务。”

文化的同一性根源决定了人们具有相同或类似的需求或潜在需求。全球化的进程和各国现代化建设也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趋于同化。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体现出经济文化对生产率的特殊作用的同时,使文化本身也具有了经济价值。差异性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都以文化产品姿态进入了真正的经济或中。韩国在9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复苏,就是一个实证。

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经济文化已不足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不断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核心上学习和接受全球性的经济文化养分,提高生产率,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才有了持续20多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

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改造能力。这使得大多数移植过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用,或多或少都打了折扣。这是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文化作用下的微观经济环境相关的。在经济活动中,官僚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意识等依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家和地区经济免遭国际竞争的风险,但同时却阻碍了以竞争为基础前提的对生产率提高的要求,从而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幸的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局面正在好转中。虽然初期可能带来较大的压力,出现迷茫、困惑和惰性,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将有利与我们自身经济文化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相对于全球性的经济文化的移植和应用来看,中国对于自身经济文化的认识则明显不足,发觉和应用的力度不够,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强调“人”“和”,是针对人与环境的管理和关系的文化,本身具有西方的文化所缺少的优势。从微观经济角度说,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运作,依照市场和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甚至许多发达国家的决策者们都已经开始自觉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中国要更快速的提高生产率,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移植全球化的经济文化的同时,首先应自觉主动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一步完善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经济文化加以应用,并找出适当的途径,将这些文化的经济价值进一步体现出来,转化为商品,一方面树立自身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将中国的经济文化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文化中加以传播和完善,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我们自身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走向经济的繁荣。

经济文化与竞争优势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只要正确认识了文化的同一性根源和差异性表现的经济价值,并加以有效的运用,就不用担心全球化对于文化特殊性的威胁,以及自身的文化是否会消失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在完善和发展自身经济文化的同时,促进自身竞争优势的形成,最终实现国家文化和经济的同步繁荣和富强!

玄学探索

衍诺之道上卷 衍诺

章一 衍诺,循因果而行续引之道,辨致知而付体用之机也。谬以状其未有,达其既成,非其为物者。 其道衍,其机诺,周行往复而晋其上,终始治制而达其明。 非续引莫成其道,非体用莫察其机。 故推衍诺以昭法,授受上明矣。 章二 衍有常,诺无常。 以有常生无常而为终始;以无常晋有常而为治制。 有常者,无为之变,故衍无常以增益。 无常者,无为之定,故诺有常以守恒。 是故衍诺者,原生也。 章三 衍者本原,诺者质相。 衍其命而诺其形。 诺之为物者,以巨硕而中微,穷其极而衍。 是以诺归于衍,为衍所生也。 衍之为物者,虚其形而往复,无不在也。 是以衍环于诺,付诺而为之变也。 故衍诺生生,皆守一而化万状。 章四 衍者化也,故以增益为根本。 诺者定也,故以守恒为根本。 章五 原初,衍极而诺,诺以衍聚,生生寰宇。 诺极而衍,以有常胜无常,故以诺冲衍而为符命。 章六 衍而诺,物以生;衍于诺,物以明。 诺而衍,物以灵;诺于衍,物以空。 其以衍聚诺而生物,以诺冲衍而灵命,故依衍诺而定符命之格。 其衍胜诺而格晋,诺胜衍而格没。 故符命以格分而终始,以晋没而治制。 章七 符命生生,吸纳衍诺而治晋,及格分而定规。 夫以上格制下,以衍晋制诺,故符命者,欲也。 欲者,食也。 章八 符命者,处无常而行有常,衍诺营营而为定变之用。 诺其体而衍其命,欲其食而废其事。 符命之格,守衍而推诺,及长而分。 处其格而谋其定者,损也;处其格而谋其变者,补也。 定者无常,损有余而补不足,衍诺不相生,是以符命不久。 变者有常,事其食而补其损,衍诺往复授受,是以符命无疆。 章九 是故,衍诺唯唯,莫出其变,有无常常,莫出其化,损益营营,莫出其法。 通衍诺而事营矣。

衍诺之道中卷 终始

章一

世以衍诺而为终始。

聚衍而生诺者曰始,诺化而生衍者为终,周行往复,营无息。

是以衍为始,为终,诺为其相已。

章二

寰宇者,大衍行诺,以为星尘;高衍推终始以为星系;中衍施治制以为符命。

故曰寰宇生于衍而行于诺,终始治制而为既知,顺也。

及其穷,符命丧为崩治制,星系殒而乱终始,聚诺而归于衍者,逆也。

故曰,寰宇者,顺生而逆死,顺诺而逆衍。

章三

天衍地诺而质相万千,可以为终始之鉴。

天地原初,衍聚而诺生。

故重诺处其中,名之曰地;轻衍处其周,名之曰天。

名二分而原守一,故曰天地以一生二。

天地既成,衍诺营营。

故天不尽覆,地不周载,为风雷丘壑之变以谋其定。

天地列分,衍诺亘亘。

故衍冲诺以为符,诺冲衍以为命,使衍诺谐用。

二分天地而质相万千,故曰天地以二生万。

章四

天地以衍为始,生衍诺之变,故天地为二数,取其列。

符命以天地冲衍,故衍二而诺一,为三数,取其列。

世以符命处天地,为五数,推其格。

故天地之列,以二数而穷其变;

符命之列,以三数而断其原;

世之格,以五数而致其化。章五

天地二数,以显藏归一。

显者,彰其表而纳其原;藏者,护其体而动其心。

故天相终始,纳表而彰原;地相终始,动其体而护其心。

斯可为天地之用也。

章六

符命三数,以吐纳而应天地,行而变,三用归一。

吐纳者,显藏其形,循天地之道。

行者,动静其神,应处变之机。

故符命终始,察天地之道而为处变之机。

斯可为符命之用。

章七

世格五数,以显、藏、吐、纳、行而成其欲,五符归一。

显藏吐纳者相竞为极而行其中。

故世格终始,辨其极而达其行。

斯可为世格之用。

章八

衍诺终始,符命为营。

营营天地,行为之变。

故终始之道,行矣。

行者,逆也。

故终始之机,逆衍而顺诺,逆生而顺死,可逾寰宇。

章九

是故,终始衍诺逆顺,生死往复,循道而应机,谓之成。

衍诺之道下卷 治制

章一

世以终始而为治制。

治制者,终始之行也。

终始唯唯曰治;终始营营曰制。

终始治制而衍诺之道成。

章二

终始之治,增衍守诺,行规法之安,无为之变;

终始之制,增衍益诺,行规法之晋,常为之变。

故治安无为,制晋常为,机变也。

章三

世所谓安身立命者,符命治也。

其增衍守诺者无常也。

故衍愈增而诺愈损也。

吐愈疾而纳不继也。其终始周行也。

图其安而不逮。

章四

世所谓强身健体者,符命之治于诺也。

其损衍益诺者无常也。

故衍愈损而诺增其极格也。

吐不继而纳相随也。

其终始周行而逆其数也。

图其强而不胜。

章五

世所谓神明练达者,符命之治于衍也。

其增衍损诺者无常也。

故衍愈增而诺损其极也。

吐愈疾而纳相随也。

其终始周行而冲其格也。

图其达而不至。

章六

故曰

符命之治,

图其安而不逮,

图其强而不胜,

图其达而不至,

无为而行之无常者,不久也。

终始往复其数相薄者,列其少而致其速也。

非符命之欲。

章七

符命之制

增衍益诺者有常也。

衍诺增益往复,损不足而补有余,晋其数也。

吐愈疾而纳相继,显愈彰而藏愈丰,行其效也。

终始周行而为其格变

无所图而欲其成者,制数也。

章八

故曰

治制之机,御终始之数而行也。

天地之二数为上下;

符命之三数为横亘;

世格之四极为周列;

行之一变遁九宫。

常为者,衍诺治制也。

章九

是故,衍诺之道,成于终始;衍诺之机,行于治制。

衍诺昭法,授受上明,处华堂而列变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