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剡民饥 |
释义 | 作品信息【名称】《剡民饥》 【年代】元代 【作者】戴表元 【体裁】古诗 作品原文剡民饥① 剡民饥,山前山后寻蕨萁②。 劚萁所得不满掬③,皮肤皴裂十指秃④。 皮皴指秃不敢辞,阿翁三日不供糜⑤。 不如抛家去作挽船士⑥,却得家人请官米⑦。 注释译文①剡(shàn):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南。 ②蕨萁:羊齿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茎含淀粉,亦可食。 ③劚(zhú):本为农具,此处用作动词刨、挖之意。 ④皴(cūn):原指皮肤受冻裂开,此处指用力挖刨而破裂。 ⑤糜:粥。 ⑥挽船士:官船上的纤夫。 ⑦官米:官府供给的粮食。 作品鉴赏此诗大约作于作者“大德丙午(1306),归自信州”(《剡源集·自序》)途径剡溪时,如题所云,是一副饥民寻掘野菜而难以充饥的灾荒图。 诗中饥民到处挖掘蕨萁充饥,却“所得不满掬”,可见灾荒之重,连蕨萁都难以挖到。即使如此,还是不敢因辛劳而放弃,因为家中老父已经三天没有东西可吃了。在这种无奈的情形下,诗中的主人翁产生离家去做官船纤夫的念头。做纤夫虽然既苦且险,却可以用冒险的代价换来官家之粮,使得一家人免于饥饿。在层层推进中,深刻地展现出灾荒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全诗平白如话,具有民歌特色,客观叙述中寄予了作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极大的关切和同情。 全诗曲律借鉴乐府民歌变化而来,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描写生动细致,使人如直见其人、直闻其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戴表元(1244—1310年),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剡源先生,奉化榆林人。五六岁从父学诗文,多有奇句,稍长就塾师习辞赋,师从南宋礼部尚书王应麟和舒岳祥等文学大师,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中进士,被授予迪功郎、建康府教授等职。表元博学多才,为文深清雅洁,著有《剡源集》三十卷,明洪武间宋濂为之序,列入四库总目。清邑人孙锵搜集佚文诗,辑有《剡源佚文》《剡源佚诗》各二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