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早园竹
释义

基本信息

别名:早竹、雷竹、早哺鸡竹(浙江)

拉丁名:P.praecox.C.d.ChuetC.S.Chao

科名:禾本科

属名:刚竹属

适应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南、江西有引种。

生态分类:草本植物,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观型、观叶

园林用途:庭院观赏、公园绿化、住宅区绿化等

高度范围:7-11(M)

形态特征

秆高7-11m,径4-8cm,节间短而均匀,长约20cm;新秆节带紫色,密被白粉,基部节间常具淡绿黄色的纵条纹。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初具白粉,密被褐斑;箨耳及鞘口遂毛不发育;箨舌先端拱凸,具短须毛,中上部箨两侧明显下延;箨叶长矛形至带形,反转,皱褶。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谓之早竹。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

景观用途

园林绿化观赏用

补充:笋味美、产量高、出笋早,亦为优良笋用竹。

分类系统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百合纲 Li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 [Cronquist系统]

莎草目 Cyperales [Cronquist系统]

禾本科 Gramineae [Cronquist系统]

竹亚科 SubFam. Bambusoideae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簕竹超族 Bambusatae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倭竹族 Trib. Shibataeeae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刚竹亚族 Subtrib. Phyllostachydinae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刚竹属 Phyllostachys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刚竹组 Phyllostachys Sect. Phyllostachys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Hutchinson系统的禾本科Gramineae]

养护管理

1、 笋期管理

早园竹以产笋为主要目的必须挖好笋,多挖笋。为使竹林年年丰产,又必须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母竹。新母竹的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一般在清明前后一星期内进行。每亩留养新母竹150-200株,年年如此,避免大小年出笋。

2、 林地管理

成林后,竹园地下鞭根越来越多,纵横交错,土壤逐渐板结,透气性变差,影响竹笋和竹鞭生长。主要应通过除草、松土和加土等措施予以改善。除草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每年松土两次,6月初、11月各一次,结合松土施肥。6月初宜深翻松土,耕深25-30厘米。这时新鞭尚未生长,深翻对鞭根损伤少。深翻时可挖去部分深黄色老鞭。11月宜浅翻或浅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每年的11-12月对竹园加一些客土,结合施用有机肥。

3、 肥水管理

竹林施肥一般根据竹子不同生长期需肥特点,采用4次施肥法。3月施长笋肥,6月施长鞭肥,9月施催芽肥,12月施孕笋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搭配。6月长鞭肥和3月长笋肥以速效肥为主。早园竹喜湿润土壤,缺水会使竹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在8-10月笋芽分化期,缺水会影响笋芽分化,来年出笋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在3-5月竹笋生长期,缺水会影响竹笋产量,竹笋出土慢,个体小,鲜嫩度下降,严重缺水还会引起竹笋萎缩死亡。因此,在这两个时期,如果降水不足,土壤干旱,应浇水灌溉。另外,早园竹怕涝,易积水的竹林要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4、 竹林管理

主要是调整竹林结构,对老竹进行更新,使竹林保持一定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早园竹立竹数以每亩600-800株为宜,年龄结构要合理,要年轻,1-3年生母竹要占80%以上,新竹每年留养,老竹每年挖除,6年生老竹应除去。除老竹的时间以新竹成林后的6月初为最好。可以结合松土,将老竹连竹蔸一起挖去。开花植株及其所连竹鞭也应及时挖去。早园竹株杆壁薄性脆,易折断,易及时钩梢降低竹株高度,以免因风吹雪压造成损伤。钩梢一般在6月份进行,留枝12-15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