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作战环节 |
释义 | 作战指挥、作战准备、作战部署、作战协同和作战保障都是军队作战的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充分了解这几个环节的组成及其所负担的任务对于军队有效实施作战行动至关重要。作战指挥是指对军队作战行动的组织和领导,按军兵种可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以及合成部队作战指挥。作战指挥随着战争的出现而产生。早期仅由少数谋士和辅助人员协助国王或将帅指挥。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革新,作战指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组建了由国家和军队首脑参加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作战指挥(联合作战指挥中的“统与分” 从作战内容上看 从指挥技术手段上看 从双方作战条件的对比来看 从各军种的作战效能来看 从指挥方法上看) 作战协同(作战协同的定义 产生的背景 作战协同的基本原则 作战协同的实施) 作战部署(定义 作战部署方向的区分 基本原则 进攻部署的区分) 战争信息化趋势下作战保障的变化(保障重点将围绕夺取制信息权展开 保障编成将趋向综合化,配置分散化 保障方式将是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保障 保障力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威胁) 作战指挥联合作战指挥中的“统与分”事物往往有两面性,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指挥也呈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一方面要求对联合作战行动实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另一方面又要求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对联合作战行动实施适度分散指挥。集中统一指挥是战争整体性的要求,适度分散指挥则是战争盖然性的需要。 从作战内容上看,联合作战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凡属涉及诸军种共同的作战事宜(如联合情报搜集、军种间火力协同、机动协同以及联勤保障等)应当实行集中统一指挥方式,而对于各军种特别是其下属的各兵种部队如何在总的意图下完成所受领的作战任务等,则以实行分散式指挥为宜。 从指挥技术手段上看,随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装备到战术级甚至单兵身上,更小的单位可以清楚地了解更大的相关局部乃至全局的态势。进而一方面为最高统帅部实施从战略行动到战术行动的集中统一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又能够使战术单位在总的意图下积极自主地采取正确的作战行动,从而使得实行适度分散指挥成为可能。这就是联合作战指挥向两极分化的技术基础。 从双方作战条件的对比来看,当我方对敌方占有优势或在某一局部形成优势时;当敌方目标较为明确且机动反应能力相对较弱时,应多采用集中统一的指挥方式。反之,则应采用适度分散的指挥方式。当作战区域环境恶劣、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兵团机动作战时,应多采用适度分散的指挥方式。反之,应多采用集中统一的指挥方式。 从各军种的作战效能来看,对以空军为主体的作战行动,应多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并解决好分散配置与集中使用的矛盾。进一步讲,在空中进攻战役初期,应多采取集中统一指挥,随后应逐渐向适度分散指挥过渡。对于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行动,通常应下放一定的指挥权力。 从指挥方法上看,能将集中统一指挥和适度分散指挥的优点、长处较好地集于一身的是“指导式”指挥法。这种指挥方法通常只规定任务,并对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方案作简单提示,至于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步骤不作限制,不统得过死。所以,既能较好地避免集中命令式指挥的弊端,又能以目标和任务为轴心,将各分散的作战行动紧紧地控制在总的意图和总的计划方案之下。 作战准备军队的作战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战准备,是国家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准备,包括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加强教育训练,增强军政素质,提高战备观念;发展武器装备,统一体制编制,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战备水平;加强侦察,获取有关军队建设和作战所需情报资料;加强军事理论研究,确立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战役战术原则;依据战略方针和国际形势,拟制相应的作战计划和各种保障计划,以及动员扩编计划;抓好战略预备队和战备值班部队建设;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和人防建设;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在预定战场构筑指挥、通信工程和阵地防护工程,进行道路、机场、港口等建设;加强后方基地、仓库建设,储备各种作战物资等。临战准备是在平时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收拢人员,进行战争动员;调整指挥、保障组织,建立留守机构;扩编部队,补充物资、装备;组织侦察,查明当面敌情;依据作战方针、上级意图和受领的任务以及战区敌情、地形等情况,定下决心;拟制或修订作战计划和作战保障计划;调整部队部署,组织部队开进、展开;构筑工事,设置障碍,修筑道路,完成战场准备;加强重要目标的伪装、防护;组织临战训练等。军队的战役、战斗准备,通常指从受领战役、战斗任务至战役、战斗发起前所进行的各项准备活动。主要包括: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拟制计划,下达任务,调整部署,组织协同和各种作战保障等。 现代战争对作战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平时的准备必须着眼于战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临战准备时间短,工作多,要抓重点,迅速、周密、隐蔽地进行,注意防止敌人的破坏。作战准备必须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着想,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任务,提出不同要求,拟制多种方案,做多手准备。 作战协同作战协同的定义作战协同是指诸军兵种按照统一的计划部署协同作战完成共同的作战任务,由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早在中国春秋时期,车兵、骑兵、步兵便已经协同作战,并且开始出现水陆两军协同作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已经出现陆军、海军、空军和各专业兵种协同参加各种规模和形式的作战行动。 产生的背景作战协同随着战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战争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夏代后启对有扈氏的作战,已经出现车兵、徒兵的配合。春秋战国时期,车兵、骑兵、步兵配合作战已较密切,并开始有陆军、舟师的协同作战。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了步兵、骑兵、炮兵3个兵种的作战协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潜艇、坦克、无线电用于战场,兵种和专业兵增多,逐渐形成在统一计划和指挥下,各军种、兵种、部队按方向或目标、时间、地点的作战协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陆军、海军、空军和各兵种参加的各种规模和样式的合同作战。作战协同更为复杂,要求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更加严密地组织实施,以保证取得作战的胜利。 作战协同的基本原则是:①围绕作战目的协调一致地行动。为实现战略、战役、战斗目的,各参战部队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根据总的作战意图,坚决执行协同计划,团结一致,互相信赖,紧密配合,以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一致地完成合同作战任务。②以作战中起主导作用的军种、兵种和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为主进行协同。各参战部队应以主要军种、兵种和主要方向部队的行动为准,在合成军队指挥员统一指挥下,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向,采取统一的行动,合力打击敌人。③周密组织计划。根据上级意图和指挥员决心,研究拟制协同计划,明确规定各参战部队的作战任务,协同程序和方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行动方案。④保持作战全过程的协同。在作战的各阶段,采取多种手段,始终保持不间断的协同,当协同失调或遭到破坏时,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或恢复。各参战部队应根据总的作战意图,以坚决、主动的行动,完成所担负的合同作战任务。⑤重视组织核条件下的作战协同。 作战协同的实施作战协同由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挥员根据受领的任务、上级的指示、战场情况和敌人可能的行动,明确规定各参战部队的任务,相互协同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各种保障措施。指挥机关根据指挥员的意图拟制作战协同计划,下达协同指示,组织协同演练,组织可靠的协同通信和各种保障,检查、督促各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协同计划,协调各部队的行动。 未来战争中,参战军种、兵种多,作战空间大,新技术装备不断出现,战场情况变化复杂。作战协同将会增加新的内容,组织协同与破坏协同的斗争更加激烈,协同的准确性、时效性、严密性也将提高。 作战部署定义作战部署是指对所属部队进行任务划分、兵力编组和配置、按作战类型可分为进攻部署和防御部署。古代的作战部署通常沿正面一线配置,而在火器大量应用于作战后,作战部署逐步向纵深、梯次和分散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部署通常编组成梯队和预备队,并编有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和各兵种预备队等优势兵力。 作战部署方向的区分在古代,作战部署就有方向的区分,摆兵布阵的纵深较浅,通常采取密集队形交战。军队按左、中、右三队部署,或区分为“正”和“奇”两部分,以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正兵为主要集团,奇兵为辅助集团。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吴、越笠泽之战中,越军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以左、右两翼佯攻,掩护中间突破,打败了吴国军队。军队装备火器后,作战部署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步形成了纵深、梯次、疏散的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略行动按方向或战线部署;战役、战斗行动,通常进攻按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部署,防御按第一梯队、预备队进行配置。炮兵、坦克兵和工程兵编在战斗队形内,不单独进行编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全球部署兵力,战场逐次转移;战役战斗部署除按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预备队部署外,还配置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快速集群和各兵种预备队,有的国家还部署了航空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种、兵种进一步增加,新的武器和技术设备大量装备部队,军队的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作战部署更加注重全面而有重点,力求形成大纵深、立体、疏散、隐蔽的配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部署,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进攻部署强调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防御部署强调重点设防,重点守备。 基本原则作战部署通常根据作战意图、作战任务、作战编成和敌情、地形确定。基本原则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主要战场和方向,并保持强大的预备队,形成全面而有重点的部署;充分发挥部署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各军种、兵种的特长;便于指挥、协同和作战保障;便于利用地形,疏散、隐蔽地配置和机动;便于对核武器的防护和利用核反击效果;便于翼侧、接合部和后方的保障。 进攻部署的区分作战部署中的进攻部署,通常区分为若干战场和方向,每个方向又分为多个梯队或攻击集团、阻援集团和预备队。第一梯队,由主要兵力编成,配置在预定歼敌地区的翼侧或便于向歼敌地区机动的地域,主要担负包围、突破、歼敌等任务;第二梯队,以一部兵力编成,主要任务是发展第一梯队的胜利,或接替失去进攻能力的第一梯队,或协同友邻歼敌;预备队,由部分兵力编成,隐蔽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域,主要用于执行机动任务和应付意外情况。进攻战役、战斗还要根据参战兵力兵器的数量,编成炮兵群、防空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坦克预备队、工程兵预备队、防化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运动保障队等,配置在纵深便于隐蔽、机动和执行任务的位置。防御部署,通常每个战场和方向都编成2~3道防线,或2~3个梯队,并建立合成预备队和反空降预备队。一般情况下,第一道防线是主要防线,由主要兵力编成的第一梯队防守;第二、第三道防线,由部分兵力编成的第二、第三梯队防守。当第二道防线是主要防线时,要以足够兵力编成予以防守。防御部署应能够抗击敌方地面和空中的连续进攻,消灭空降之敌。必要时也可实施反击,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战役、战斗也要编组炮兵群、防空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坦克预备队、炮兵预备队、工程兵预备队、防化预备队等,隐蔽配置在纵深内便于机动和遂行任务的位置。有海军、空军或导弹部队参战时,还应明确其兵力编组、任务区分和配置。在进攻或防御作战中,作战部署还要根据战局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各种新型武器特别是大规模杀伤破坏武器装备部队,以及各种作战保障器材的改进、发展,军队作战部署将增加新的编成,扩大配置空间 作战保障作战保障是保障军队顺利执行作战任务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侦察、通信、电子对抗、防化、工程、伪装、测绘、水文气象以及政治、后勤、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中便已经出现侦察、警戒、工程等作战保障。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新式武器装备不断研制而出并应用于战争,因此军队的作战保障不断增加新内容。 战争信息化趋势下作战保障的变化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较之机械化战争有许多新的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军事思想、作战方式、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也使作战保障活动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保障重点将围绕夺取制信息权展开在信息化战争中,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将异常尖锐、激烈,并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活动将不是像冷兵器和热兵器战争时代那样处理物质和能量,而是采集、传输和使用信息。因此,信息化战争中的保障活动,将紧紧围绕着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展开,即从热兵器时代以供应弹药、油料,维修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的机械部分为主,逐步向以供给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零配件、维护各种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建立保障信息数据库等为主转变。 保障编成将趋向综合化,配置分散化兵力部署分散化,是现代战争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每平方公里部署兵力平均为404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平方公里的兵力平均为36人;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降到25人;到了海湾战争时,每平方公里部署的兵力只有2.34人。可以预见,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随着战场更加透明、杀伤破坏力更大等,兵力密度将进一步缩小。在此情况下,保障部队的编成将会趋于综合化,配置分散化。就编成的综合化来说,未来投入战场的部队编成虽然变小了,但保障方面的需求一点也没有减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就需要将供、救、运、修、储等各种保障力量进行综合编组,使其具有各种保障能力。就配置分散化而言,由于保障活动是为部队作战服务的,其部署必须与作战部署相适应,因而在作战部署分散化的情况下,保障部署也必然要求分散配置。 保障方式将是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保障在信息化战争中,先进的指挥控制手段,使指挥机构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短的时间内控制各参战的军兵种部队,甚至能控制到某个具体的武器或个人。因此,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和联合化程度将大大提高。这也将促使保障活动变成诸军兵种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一方面,一体化的联合保障,将打破各军兵种之间的界限,从整体上优化配置和使用各种保障力量,进而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战场上,网络这一纽带不仅把诸军兵种的保障力量连为一体,而且把民用和军用保障力量连在一起,这为诸军兵种一体、军民一体的一体化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保障力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威胁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先进的远程攻击性武器将对保障部队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以硬杀伤性武器为例,像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子母弹、巡航导弹等不仅射(航)程远,而且精度高(飞行上万公里的导弹,其命中圆概率误差小于30米,采用末端制导的中程导弹,其命中圆概率误差仅为10米),威力大(如一枚子母弹的杀伤力相当于2000~3000吨梯恩梯当量的战术核武器。用于打击地下目标的钻地导弹,可在穿透30英尺钢筋混凝土或100英尺的土层后爆炸),目标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因而,战时无论是后方的地面保障目标(如机场、港口、铁道枢纽、桥梁、仓库等),还是地下目标(如洞库、地下指挥所、医院等),都将面临严峻的生存的威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