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
释义

图书信息

书名:《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

作者:徐曙光、徐和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页数:174

定价:28.00元

ISBN:978-7-5060-4004-4

上架类别: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传奇人物徐曙光先生十多年对子女教育的精彩记录。是一本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巨大意义的书籍。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以谈教育孩子“术”为核心,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徐曙光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故事展开,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第一人称方式来写,有效展示徐曙光的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

本书首次提出一些新颖但是同时也是回归传统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本章核心是从中国与西方、学校与家庭、父亲与母亲等角度进行对比,提出徐曙光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最后一小章节是“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承上启下,下一章起就来抒写徐曙光的教育方法。

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独立、自觉、自强的孩子。

作者简介

格林豪泰等公司的董事长徐曙光(Alex),从山东农村一个普通男孩到留学美国,从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连续自主创业成功。14年时间里,他成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业足迹横跨两大洲,涉足近10个不同的行业。他还是一位教育下一代的“得道者”。抚育子女的15年也是事业最繁忙的15年。他的儿女能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里在学校、在社区、甚至在条件甚高的社团都能出类拔萃。他的经验和故事必定能使整日受到困扰的父母们得到收获。

徐和安(Ashley),徐曙光之女,1995年 出生于洛杉矶,在美国读书,从4年级开始就被选到GATE班(Gift And Talented Education),初中时参加Mock Trial模拟审判被提名最佳辩护律师,初中毕业得头等奖(Super Gold Award),高一南加州演讲比赛原创头等奖(Superiority Award), 2009年参加南加华裔学生作文比赛《孔子和教育》,得第一名。

图书目录

序一 看成功的企业家如何培养下一代

序二 德鲁克式家庭 教育子女的秘诀

导言 共同点亮孩子的未来之灯

第一章 父亲的智慧之灯

导语

我眼中的中国年轻人

最棒的父亲就是最优秀的统计学家

我只做胜算大的事

孩子是我的生命“事业”

从小养个“7+2高效人士”

身教+言教:给孩子一双翅膀,他就能飞

“境教”,给孩子一个天空,他就能飞

“修理”出来的责任心

读书需要“双赢”(Win-Win)

没有“还可以”之说

父亲的品格

父亲的责任

孩子眼里没有“忙”爸爸

一份邮件的多重功能

第二章 父亲的心灵之灯

导语

在美国读书

公立、私立哪个好

兴趣班,父母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孩子为什么要读大学

父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

“专才”不是“偏才”

超越分数的学习

跳级是一种急功近利

听爸爸的,还是听老师的

像外国孩子一样自信

“量化”你与孩子的沟通

一边休息,一边学习——最佳的学习方式

18岁之前,别住校

第三章 父亲的希望之灯

导语

命和运

我为什么希望孩子将来从政

男孩女孩一样养

家庭会议:跨越代沟,连接心灵

骨子里的“家族荣誉感”

美德高于一切

要竞争,不攀比

让孩子从社会上获得尊严

自信的回归:“富二代”减肥记

物质奖励不滥用

随时随地帮孩子完善目标

金钱观念的培养不急在一时

近朱者赤,打理孩子的交友圈

女儿可不可以“化妆”

父亲应教给女儿的爱情定理

我的女儿不愁嫁

后记

图书序言

看成功的企业家如何培养下一代

最近东方出版社向我强力推荐《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这本书, 希望我为作者写一个小序。作为哲学思想家、及管理哲学家,我自然关注这个时代中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重大问题,而徐曙光的这本书应是符合我的期许的。我利用时间读了此书后,认为徐曙光的很多经验、观点、建议和方式都有它们独到的价值。 因而我愿意从哲学与管理的角度来诠释与评价徐先生此书的内涵,使读者朋友们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关心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

为了写这篇序,我查阅了徐曙光的资料。徐曙光出身于靠近威海的乳山。乳山我是去过的。那个地方靠海,风景不错,虽然算不上贫困,但是属于乡村地区,与外面世界比较隔绝。我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山东人,他们的性格我很了解,他们勤于学习,能够刻苦耐劳,有向上冲和打天下的精神,并能不断寻求机会出人头地。山东人这种性格也是历史上中国人较为典型的性格,是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徐曙光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成功尤其是与他能抓住一系列的机遇有关系。他在美国念博士的时候找到一个做大公司财务经理的机会,他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虽然放弃了念博士学位,他却开始了更为奋发的企业创业活动。他能吸收西方企业重视实用与效益的态度,适时回国创业,马上就能实践与推广。

我必须说中国从90年代,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即从1993到2005年,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亦即现代化的改革时期。此一时期带动出来很多人才。这使我想起了日本的明治时代,为了现代化创造了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武士阶层的人到东京找机会,几十年内造就了一大批大公司、大企业的企业人才。中国从90年代起就积极走向现代化的事业,自然也激发了不少胸有大志的年轻人,其中很多是我教过的国际东西方大学的EMBA班的学生。他们有的很成功,无论在政界,或在商界都能出人头地。现在看看中国这批已经到了四五十岁的成功的人物,不是看他们是否更成功,因为他们已经够成功了,而是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持续地发展,他们能否在中国更为发展的时候,成为跨国际的世界级的企业领军人物。我认为徐曙光的成功史是一个成功创业的重要案例。他处处都找寻和利用机会来充实自己。除了他确实有自己的才华外,他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和负责任的精神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他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谈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更有一番意义。

徐曙光作为成功企业家成为巨富,自然面对一个问题:他能否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就要看他是否能培养出强大的下一代。如果创业的一代不能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子女也就不会了解创业的艰难,更不会有技能来维护上一辈创业的成果。这个是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不光中国有,美国也有。著名的福特公司,第二代就出了严重的问题:酗酒、飙车,差点把福特这么大的公司败在他手里。万幸的是到了第三代,就是老福特孙子这一代才恢复过来。但美国很多的家族企业仍是富不过三代。有些美国企业家认为不需要考虑“三代”的问题,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就想把钱的一半捐出去。提出“取自于社会,还给于社会”的价值概念。这自然也是一个办法。但如果家族企业要发展,就有责任对第二代进行教育,让他们负起责任。如此了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好的企业家对自已子女的教育应如何这么重视的了。就从一般意义而言,作为父亲必须对子女的教育负责任。从企业家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子女,提出新的要求与方法,更具有参考的价值。徐曙光是以一个企业家办企业的精神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度认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功。他以企业家的优势和条件为自己的子女的成长教育提供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条件。

我很高兴看到徐曙光在他书中强调做父亲的应该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这是其他人不能取代的。不能因为自己是企业家,就忘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至于是不是永远扮演做父亲的指导角色,那是另外可以考虑的事。他说明在子女小的时候,做父亲的需要重视环境与机会教育。对于自己的言行,也要做出示范,这当然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身教”与“言教”的意思。徐曙光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与子女的分享和沟通,这也是非常好的。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至于书中讲到为女儿制定具体的人生目标,可以供参考,但却不一定是通则。作为父亲我们期盼子女的是他起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具体目标则决定于个人逐渐发展出来的能力与取向。另一点也值得一提:父亲应对子女与一些学习上积极要求与规定:一天记一个英文字、或一天背一条成语等,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成为最后成功的关键。

基于以上的评述,我想在此说说一般的父母应给予子女什么样的教育。 我在此想提出八个简单的要点:

1、要培养子女有高尚的理想,多考虑为人类做些什么公益的事。就像孙中山先生说的“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2、要鼓励子女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对生活中各种事都能认真的学习。人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去完成和发展自己。

3、要鼓励子女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因而能够在广泛的学习中自求进步与创新。

4、要培养子女坚毅的性格,不怕挫败,因失败而更加努力。这要建立在有价值的理想的认识之上,不应只为赚钱牟利而追求。

5、要帮助子女建立对己对人的信心以及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现在的孩子,十几岁自杀的也有。这并非气质与遭遇方面的问题,而是父母是否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肯定、自信与支持的问题。

6、要培养孩子有判断是非等基本价值的能力。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都是价值判断,此一能力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与示范中发展出来。

7、要培养孩子具有选择方向的能力。在是非善恶的分辨下,也懂得吉凶祸福、利害得失,不可因自私与贪婪而自欺欺人,如此最后也不一定成功。有些选择非常容易受到威胁利诱。有坚定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的。

8、一定要求子女对人和事都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做任何事要有责任感。对人要有开阔的胸襟,不能别人和你意见不一样你就对人有成见。对人要有礼貌,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生命要有基本的仁慈。再小的生命,也需要保护,这是一种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徐曙光书里讲到他和女儿如何关心他人,关心乞丐,关心不幸的人,这是需要培养的一种好态度。

以上八点,都是父母通过言教和身教可以影响到子女的。徐曙光提出的“境教”的方式需要父母大量的付出。 而“境教”,在我看来,就是利用机会进行环境教育。父亲应该抓住机会去教育孩子。我们都希望子女成为成功的人,或者有声望受敬仰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力求进步的具有良知的人。

从中国儒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到,海外的中国人应该对中国的文化有基本的认知。成功的企业家对自己子女的文化修养与历史根源的认识要加以特殊的关注,毕竟现在人类还没有达到世界大同的地步。中国文化强调中道和中和,强调和谐和及与人为善的价值。如果只强调子女如何追求西方式的成功,而不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视德性的开发与培养,是不够的。父亲有责任让子女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让他们明白自己可以作为两个优秀文化的桥梁,并有责任来帮助母国的发展,帮助世界的发展,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这将是父母对子女的一个无可取代的传承,做出的贡献可能比任何贡献都要深远。

成中英

(哲学家、管理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4: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