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嘴子前村 |
释义 | 嘴子前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东北部,盘石店镇北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54′。东与乳山市铁山村为邻,北与潘家沟村相连,西与北鲁家村、大薛家村交界,南与野口村、金银崮村、大庄相接。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隶属盘石店镇。 嘴子前村简介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12人自云南初隶迁至即墨登瑶村。本村王姓先祖王敢迁至距今嘴子前村东0.5公里处的车道夼建村定居。因战乱村毁,后代又进行了搬迁。其兄定居山口之前,其弟定居山口之后。因两村之间的坐顶坡山口像嘴,故命村名嘴子前、嘴子后。另一说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村。1958年建龙头水库(今盘石水库,下同),嘴子前村多属库区而搬迁至石李,形成同属一个行政村的东、西两个自然村。 全村辖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185公顷,山岚20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桑、蔬菜等。 嘴子前村发展2002年,全村有526户,1280人。有王、刘、张、薛、迟、季、于等姓,均为汉族,其中王姓占99%。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5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11%、37%,人均纯收入2724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9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4%、15%、11%,人均纯收入3270元。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33.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83.1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70公斤,比1978年增产7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400公斤,总产110.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5公斤,总产89.4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0.67公顷,板栗1公顷,桑3公顷;养兔1.2万只,养山羊120只,养牛78头;建蔬菜大棚8个,桑棚6个;发展养鸡专业户2家。2000年,第一产业总收入606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25万元,林业收入1万元,畜牧业收入48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24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00万元,畜牧业收入329万元,林业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是小炉匠、打白铁等,从业人数很少,生活仅够自给。解放后,办起了粉坊、油坊,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5年,村集体建起面粉厂、红炉,常年利税3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26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50万元,建筑业收入15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缝纫、电气焊、修理、商饮业等,从业人员50多人,常年收入25万元,税金6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18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10万元,服务业收入69万元,商饮业收入9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