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卒中
释义

脑卒中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1 卒中原系中医名词b]

卒中原系中医名词,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该书有“救卒中恶死方”、“治卒中五尸方”、“治卒中风诸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等记载。

按:卒,通猝,读为猝(cu促)音。猝,古作卒,乃古今字;卒、猝二字因上古同韵,故可假借,又系通假字(卒、猝二字系古今字和通假字之考证,许多学者在相关书籍里多有详考,此不在赘言)。卒中,读为猝中(cu zhong促众)。《肘后备急方》多系“卒中、卒急、卒得”之急救方法,故又名《肘后救卒方》。中医古籍病症中,有“卒中、卒心痛、卒腹痛、卒中风、卒脑风症、卒癫、卒喘、卒死”等记载。其中“卒”字,皆读为猝(cu促)音,均应写成本字“猝”。明清以前的古籍,多以“卒”代“猝”者为多。卒,通猝,猝然、突然、急暴之义;中,音众(zhong),被击打、受伤害之义。卒中,读为猝中,指“突然被……击打、突然受到……伤害”之义。卒中风,突然受到风邪伤害。

2 卒中又是中医症状名称

卒中又系中医症状名称。“卒中”以后,即突然受到某种伤害后,可以出现欲“死”等症状。《肘后备急方》有“卒中恶、短气欲死”、“卒中客忤、垂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卒中风,瘫、身体不自收、不能语、迷昧不知人”等记载。此“死”非指死亡,指猝然如死而气不绝也,即“迷昧不知人”,不省人事、昏厥是也(西医称意识障碍者),后世有“卒中暴厥”之名称。《医学纲目·卒中暴厥》:“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气不绝,脉动如故……而心胸暖者是也。”《杂病证治准绳·诸中门》云:“卒中暴厥……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即无论受到什么伤害之后,凡是出现“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皆可称为“卒中”。卒中由原来的中医名词,逐渐演变成症状名称。

3 卒中本系中医病名

卒中本系中医病名,又称“中风”及“卒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而得名。《中医大辞典》:“卒中:即中风……一作猝中,又称卒中风。因中风系猝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故名。”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调查

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卒中),恶性肿瘤在人类死亡原因序列中明显前移,成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根据VHO脑血管病协作研究组对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亡的有40个;因此病致死的占57个国家中总死亡数的11.3%间。1962年以前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死因第一位,1982年以后占第二位;在美国,加拿大,古巴和巴巴多斯等国占第三位;以我国城市人口计,在1975~1982年占死因第一位,1983年后占死因第二位,全国由此病致死的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左右,占农村死亡总数的16%左右。由于脑卒中对老年人更是重要的死亡或致残原因,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已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神经科学界的重视。

脑卒中的病因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

流行病学调查

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治疗

推拿治疗

一、适应症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二、辨证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证分型:本证以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出现强直挛急,患者姿势常常发生在改变和畸形等。

﹙二﹚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微创分离型脑起搏器植入术

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对癫痫、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梅杰氏病)、手足徐动症(家族性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性核上麻痹、少动性锥体外系病、多动性锥体外系病、舞蹈病(亨廷顿病、老年性舞蹈病)、共济失调(继发性共济失调、家族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抽动秽语综合症、发作性睡病、脑瘫、脑萎缩、小脑萎缩、高血压、重度失眠、脑梗塞、脑出血、偏瘫、老年性痴呆、植物人等有显著疗效。

针刺治疗偏瘫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0: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