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纵式结构 |
释义 | 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 中文名:纵式结构 含义: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安排结构 别称:纵贯式结构、演进结构或垂直结构 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特点:按事情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写 纵式结构可以使读者原原本本的了解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掌握人物成长或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给人以深刻完整的印象。但写作时要注意确定起止,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 按时间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叙述的方法叫顺叙。在纵式结构中除了顺叙的方法外,还有倒叙、插叙和补叙三种叙述方法。 所谓倒叙,就是不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先写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某件事情,再写事情的原因,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情况,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所谓补叙,就是在有的记叙文中,往往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人或事件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与插叙的区别是:插叙是情节发展的补充,能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插叙部分的前后往往要有起过渡作用的话,前者是把话题过渡到插叙部分来,后者是把话题再过渡回去。补叙大都没有什么情节,前后也往往没有什么过渡的话,如果去掉补叙的话,前后内容仍可连接。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没有呆板的格式,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灵活运用。 纵式结构的特点A、B、C、D表示的是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呈现的是递进关系。写一件事,往往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写几件事,往往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写议论文,往往是体现一个剥笋式的论证步骤。它沿着人们逻辑思维的常规顺序,对事物一层一层地展开阐述,逐层递进。写说明文,它对说明的特征,也是一层一层地展开,一步一步地说明,或由表及里,或逐层递进。 纵式结构应用举例说明文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亨利·法希尔的《蝉》。文章虽用倒序,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却一直穿着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这一过程是:第一阶段,蝉卵孵化成幼虫;第二阶段,幼虫钻入地下又爬上地面;第三阶段,幼虫蜕皮到扔下皮飞去;第四阶段,成虫在阳光中歌唱。 例如《微型电子计算机》,追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产生的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到1948年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再到1964年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最后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写出计算机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变化更新的历程。再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 议论文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如毛泽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说起,随即转入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三个阶段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论证了这一战役是希特勒走向灭亡、反侵略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估计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又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 记叙文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则是以船过三峡整个航程为框架,通过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三峡瑰丽奇特的风貌。 纵式结构和时序结构纵式结构和时序结构有联系,也有区别。以时间为序,写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展这种时序结构,自然也可称作纵式结构;但以时间为线索,写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情状,有时着重点不在事物本身的变迁,而在表现不同时态里形象的多彩多姿,这就不是纵式结构,而应为横式结构。且纵式结构,不一定与时序有关。另外,时序结构特别强调交代时间;纵式结构则不一定点明时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