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踪凡
释义

踪凡(1967- ),学者。原名踪训国,男,江苏沛县人,现居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中国赋学文献研究.。

简介

已出版《汉赋研究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司马相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8)。踪凡《唐宋类书对汉赋的摘录与编类》(《中国韵文学刊》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2006 Vol.20 No.2 P.61-68)摘要:“唐宋时期的类书为保存汉赋文献立下了汗马功劳.仅《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太平御览》四部类书所摘录的汉赋就多达248篇,占今存汉赋总篇数的90.55%.其中约有100篇汉赋仅见于类书,虽多为断简残篇,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并见于他书者,类书亦提供了有价值的异文.欧阳询《艺文类聚》共摘录185篇汉赋,中有179篇是比较完整的片断,贡献尤大.该书将所录汉赋分别纳入27部85个子目之中,客观上对这些汉赋进行了分类;并且其以天象、岁时、地理居首,以草木、鸟兽、鳞虫收尾的编排次序,对宋代以后赋集、赋选的编纂也有深远影响.”(关键词:唐宋类书;汉赋摘录;汉赋分类、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91(2006)02-0061-08//Extra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Han Dynasty Rhym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Zong Fan )。

文献

[1]所用类书之版本如下:[唐]虞世南:《北堂书钞》,中国书店1989年影孔广陶校本:[唐]欧阳询:《艺文类聚》(汪绍楹名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新版;[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句读本;[宋]李眆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

[2]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997年重印.本文所列数据皆依1997年重印本.另外,费振刚先生新著《全汉赋校注》所辑汉赋已增至319篇,除去存目赋,完篇与残篇约279篇.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吸收该书成果,深感遗憾.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读者可以参考: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相传《古文苑》是宋代孙洙在佛寺经龛中发现的.《艺文类聚》提供了较早的版本,并且促进了该赋在唐代的流传.

[4]说明:1、本表的统计范围以《艺文类聚》各部"赋"类所列为主,此外增补了贾谊《吊屈原文》、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卷二十五所引答难体文以及卷五十七所引七体文.王褒《僮约》,不见于费振刚等所辑《全汉赋》,因系赋体文学,亦一并选入.2、《艺文类聚》称刘彻为汉武帝,刘安为淮南王,刘歆为刘子骏,曹大家为曹世叔妻班氏,应玚为应德琏,把"扬雄"写作"杨雄",等等,为便于分析,全部改为通用的称呼或写法.赋题或与通称有异,一般不做改动.

[5][清]陈元龙:《历代赋汇》,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勰论汉赋的文学成就

Liu Xie's Views on the Literary Achievement of Han Fu

<<阴山学刊 >>2004年06期

成就

刘勰不仅充分肯定了汉赋在文学题材的开拓、艺术手法的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丰富了汉赋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的内容.刘勰的汉赋观集汉魏六朝汉赋研究之大成,堪称是唐前汉赋研究的高峰.

关键词: 刘勰 , <文心雕龙> , 汉赋主题论 , 汉赋艺术论 , 汉赋创作论

汉赋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现代进展 Main Problems of Han Fu Study and Their Modern Progress

两千多年来的汉赋研究涉及到九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有些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历史及其现代进展作了一番大致的清理,旨在为以后的汉赋研究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0年,第01期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勰论汉赋的文学成就 Liu Xie's Views on the Literary Achievement of Han Fu

刘勰不仅充分肯定了汉赋在文学题材的开拓、艺术手法的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丰富了汉赋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的内容.刘勰的汉赋观集汉魏六朝汉赋研究之大成,堪称是唐前汉赋研究的高峰.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4年,第06期

《毛诗序》作于毛亨考

据载毛亨曾作《毛诗故训传》。本文从外部经学背景与《序》、《传》内在关系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毛诗序》原本是《毛诗故训传》的一部分,因而《毛诗序》的作者也应该是秦汉之际的毛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0年,第03期

王观国的汉赋研究 The Research on Wang Guanguo's Hanfu

王观国《学林》对汉赋的艺术结构、修辞手法、名物、异文、用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引证之丰富,观点之独到,思维之缜密,语言之精炼,皆令人叹服.《学林》最能代表宋代学者研究汉赋的特点和水平.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2007年,第01期

祝尧<古赋辨体>的汉赋观 Han-Fu (a Kind of Style) View of Zhu-Yao' s Gu Fu Bian Ti (One Book)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包括赋之文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年,第02期

唐宋类书对汉赋的摘录与编类 Extra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Han Dynasty Rhym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时期的类书为保存汉赋文献立下了汗马功劳.仅《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太平御览》四部类书所摘录的汉赋就多达248篇,占今存汉赋总篇数的90.55﹪.其中约有100篇汉赋仅见于类书,...

中国韵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2006年,第02期

三曹的汉赋和古代汉赋研究的转捩 Three Caos' view of Hanfu and the turn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Hanfu descriptive prose

三曹是汉、魏易代的政治领袖和文化领袖,在文学创作与汉赋研究领域也引领一代风气.曹操抛弃传统,另出机抒,使汉赋研究走出了经学牢笼;曹丕提出了"文气"说、"诗赋欲丽"说与"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

天府新论 Tianfu New Idea 2003年,第06期

班固对汉赋的研究 Ban Gu's Study of Han Fu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年,第02期

汉赋研究基本课题的回顾与前瞻(上)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of Basic Subjects of Researches on Fu of HAN Dynasty

汉赋研究有10个基本课题,作者对它们的研究历史和现代进展状况逐一进行分析与评介,并提出个人观点.近年的汉赋研究呈现出求深、求细、求新的特色,龚克昌<全汉赋评注>、费振刚<全汉赋...

洛阳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2006年,第03期

兴楚盛汉,蔚成大国--刘勰论汉赋的性质源流

刘勰在折衷旧说、兼采并蓄的基础上,对于汉赋的性质源流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见解.他认为赋(汉赋)在表现内容上以铺写事物与抒发情志为主,在艺术手法上以铺采扌离文、驰骋翰藻为要,比较符合赋文学发展的实际,...

天府新论 Tianfu New Idea 2004年,第06期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Mr. Gong Kechang's Studies of the Rhapsody of Han Dynasty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6年,第03期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Mr. Gong Kechang's Studies of the Rhapsody of Han Dynasty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2006年,第03期

汉赋研究基本课题的回顾与前瞻(上)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of Basic Subjects of Researches on Fu of HAN Dynasty

汉赋研究有10个基本课题,作者对它们的研究历史和现代进展状况逐一进行分析与评介,并提出个人观点.近年的汉赋研究呈现出求深、求细、求新的特色,龚克昌<全汉赋评注>、费振刚<全汉赋...

洛阳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2006年,第03期

《历代赋汇》的汉赋编录与分类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55家,计192篇(含建安赋),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192篇赋作分为32类进行...

天津社会科学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2004年,第06期

晋代的汉赋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Hanfu Studies of the Jin Dynasty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Academic History

贡献

踪凡 Zong Fan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5年,第02期

论司马迁对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贡献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ima Qian to the Studies of Chinese Chu Ci and Fu

踪凡 Zong Fan

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为楚辞作家屈原和西汉初年赋家贾谊、司马相如立传,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过,记载了早期文学集团的活动,并大量载录辞赋作品,为保存辞赋文献、保存辞赋研究资料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年,第03期

西汉帝王的汉赋观

冷卫国 踪凡

西汉诸帝王的汉赋观有着浓厚的享乐主义倾向.他们都欣赏或沉醉于汉赋作品中铺张扬厉的描绘、夸张虚构的手法、恢宏阔大的气势和华美艳丽的文辞,而对于汉赋用以讽谏的结尾或者不加重视,或者全然不觉,完全是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5年,第06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