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自强学堂
释义

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为培养「精晓洋文」的外交人员,奏请清政府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它揭开了近代湖北教育的序幕。1902年改名为方言学堂 。

历史沿革

1893年 11月29日 ,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 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 学堂位于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 、 算学 、 格致 、 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每门招生20人。1896年 7月 ,鉴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自强学堂改订章程,调整学科门类设置,强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算学改归两湖书院 。 格致、商务不再单独设门,只作为课程附列其中。 同时设有译书局,并入了创办于1892年的矿务、化学学堂,开创了自然科学专门教育。 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4门。 每门招生增至30人。每门招生增至30人。

1898年 ,增加东文(日语),共计5门。

1902年 ,自强学堂由三佛阁迁至东厂口,同时改名为方言学堂 。「方言」即「外语」之意。 根据1904年 1月 , 张之洞等人上奏并得到清政府认可颁行的《 奏定学堂章程 》中《 各学堂奖励章程 》文件的规定,湖北方言学堂为「程度与高等学堂略同」的「外省方言学堂」,方言学堂不设总办。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1911年 3月 , 辛亥革命前夕,新任湖广总督瑞征认为学堂「风气不端」,湖北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 遂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校产交武昌军官学校使用。

办学情况

分斋:设立方言斋、算学斋、格致斋、商务斋。 其中方言斋前身为1891年张之洞建立的专修商业外语的方言商务学堂。

资格:以「资性颖悟,身家清白,先通华文,后通儒书,义理明通,志趣端正」者为合格。

学制:改膏伙制为奖学金制、分科教学制。 在堂修满5年方可毕业。其中4年在堂学习,1年出国游历。

教习:英文、法文教习由华人充当;俄文、德文聘请俄员、德员为教习,并以华员为助教。

方针:务求实用、切忌空谈。 规定不习八股时文,学生不得吸洋烟,毕业后不得为洋行服务。

管理:学生必「以华文为根底,以圣道为准绳」;凡在诵堂时须听教习约束,在斋舍时须听提调约束;进堂以后,须专心致志,诵习本课,不准在堂兼作时文试帖,不准应各书院课试及岁科小试,但得请假应乡试。

待遇:除饭食、书籍、纸笔等均由学堂供给外,每人每月给膏伙银5两。 后取消了膏伙银制度,而根据成绩优劣发放奖学金。

学堂歌

张之洞于1902年撰写了一首《学堂歌》,用以描述他在荆楚大地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所结成的累累硕果。 这首歌在当时广为传唱,亦可视为方言学堂校歌。 摘录首尾两段于此(全文见维基文库 ):

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

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

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

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公德联四方。

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物理透,技艺长,方知谋生并保邦。

……

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材皆贤良。

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

荀卿子,歌成相,此歌劝学略摹仿。

中国盛,圣教光,黄种尊贵日蕃昌。

上孝慈,下忠良,万年有道戴吾皇。

历任负责人

创办人

张之洞 1893年-1907年

自强学堂

总稽察姚锡光

首任总办蔡锡勇 (曾任中国驻美联社使馆翻译,师从李善兰 ) 1893年-1897年

总办张斯枸 1897年冬-1899年5月

提调钱恂 1893年-1898年9月

提调汪凤瀛 1898年-1899年4月

提调程颂万 (曾任岳麓书院学监) 1899年4月-1902年10月

方言学堂

提调程颂万 1902年10月-1905年春

首任监督梁鼎芳 (兼任武昌知府)

首任会计庶务委员(总务长) 冯台异 (曾任唐河崇实书院山长, 冯友兰之父)

监督馨龄 1905年春-1911年

监督曾广熔 1905年春-1911年

著名校友

教师

辜鸿铭 著名国学大师和英国文学专家;

华蘅芳 晚清著名数学家;

汪康年《时务报》创办者。

学生

在新疆响应辛亥革命的冯特民烈士;

赵恒惕 湖南督军;

夏维嵩 曾任中国驻俄代办。

历史事件

1.学堂首次选送学生赴国外留学;

2.1896年,学堂附设洋务书局专司翻译“西学”之书;

3.1898年2月,学堂首次派遣总稽察姚锡光出国考察,是甲午海战后中国派往日本的第一个考察团;

4.1898年,学堂首次接待外国学者来校参观访问。

办学影响

自强学堂从一开办起便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照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门(科)教学、按斋(班)授课的体制,开风气之先,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后许多学堂“均仿自强学堂成法”,进行分科教学。自强学堂在当时社会影响较大,其成就与水平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如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中写到“格致制造诸学,非终身执业,聚众讲求,不能致精。今除湖北学堂外,其余诸馆,学业不分斋院,生徒不重专门,其未尽二也。”)、梁启超等人的高度评价,后来《清史稿》也写道:“查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关于“筹办大学堂”的奏折中所言)

学堂毕业生中有30多人成为辛亥革命志士,6位师生后来被推举为“甲种”或“乙种”“武昌起义有功人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