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菀15/30区域防空系统
释义

国别:法国、意大利等多国研制 类型:

编号:

武器名称:紫菀15/30区域防空系统

有人曾预测:未来海战中,在10秒钟内将有6—8枚反舰导弹同时到舰,这一预言使人们深感未来舰艇在海上所处环境之恶劣。面对如此威胁,各国海军自80年代以来竞相加速研制反导自卫武器,在诸多对抗手段中人们仍然看好舰空导弹,因为它研制周期短、经济实用、性能可靠。

在80年代末期,美国就将其代表舰空导弹未来发展方向的“标准”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宙斯盾”相控阵雷达陆续装备其左力巡洋舰和驱逐舰。而那个时候,向在武器系统方面贯于标新立异的法国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方面落后厂。自此,由法国牵头,意大利、英国等国海军采取联合研制的方式,先后开发了两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即“欧洲反导武器系统”(SAAM)和“欧洲主防空导弹武器系统”(PAAMS)。与其配套的相控阵雷达虽有不同,但它们采用的导弹都是“紫菀”(Aster)15或30型导弹。在下个世纪,“紫苑”将与“标准”舰空导弹齐名,成为地地道道的欧洲“标准”。

应运而生 重任在肩

由于现役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多数是为对抗飞机而设计的,其反应时间、对付多目标能力和抗电子干扰能力均不能适应2000年后的作战需求,法国海军为逐步取代现役的“海响尾蛇”、“玛舒卡”和“标准”l等舰空导弹,于80年代未着手研制一型新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即“紫菀”导弹系统。

为降低研制和装备成本,法国决定与意大利等国联合研制模块化结构的FSAF系统,即“未来面对宅导弹武器系列”(Future Surfaceto Air Family)中的近程防空反导导弹武器系统。1989年6月9日,由法国宇航公司、汤姆逊公司以及意大利阿尔尼亚公司联合组成欧洲防空导弹公司,统筹 FSAF的发展。

虽然“紫苑”导弹目前仍在研制之中,但是它已经引起许多国家海军的关注。其中,“欧洲反导武器系统”(SAAM)将使用“紫苑”(Aster)15型导弹。它是FSAF计划中最先发展的且技术层次较低的一项,主要用来替代“海响尾蛇”导弹武器,属于舰载点防御武器系统。法国海军已决定用它来装备“戴高乐”号航中母舰和今后将陆续服役的4艘拉斐特级护卫舰,已服役的3艘则在改装时加装2套这种标准发射模块。

“欧洲主防空导弹武器系统”(PAAMS)是一种兼具点防御、个程防空双重功能的导弹武器系统,采用“紫菀”15和30两型导弹,准备在2000年前后取代目前装备的美制“鞑靼人”及“标准”导弹武器系统。它除了舰艇自卫反导外,还可担负舰艇编队的区域防空作战任务,并将装备法、意、英三国联合建造的新一代“地平线”型通用护卫舰。

目前,最先发展的SAAM系统已进入了实弹试验阶段。1997年4月8日,一枚“紫菀”15型导弹在位于法国博多克斯的艾斯德兰中心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模拟掠海反舰导弹的C—22靶标。该靶标飞行高度10米,速度每小时1000干米。

性能优越 组成灵活

“紫苑”( Aster15),点防御导弹的结构类似于美国海军垂直发射的“标准” SM—2 BIockIV增程型导弹,只是它的助推器具有附加弹翼。助推器尾部采用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以保证导弹垂直发射后的转向控制。

“紫菀”15型导弹主弹体长2.6米,弹径0.18米,弹重100千克,助推器长1.6米,直径0.36米,助推器重200千克。这样,整个导弹全长为4.2米,全弹重300千克。其战斗部采用破片式高爆弹头,重10-15千克。助推器在飞行途中抛弃,主弹体上装有4个长方形弹翼,其尾部装有4个可操纵的舵面,进行导弹的气动飞行控制(PAF)。在导弹的重心附近还装有1个燃气阀,利用4个横向喷嘴直接产生横向加速度,使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产生一个较大的过载,提高了导弹抗机动目标的能力,导弹最大机动过载可达50G。

“紫菀”15型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该导引头由马特拉公司研制的MICA(米卡)空空导弹的AD4A导引头改进而成,为脉冲多普勒体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