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
释义 | 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事故概况时间: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地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 公司: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原因: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 污染水域: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事故简介本次的事故,仅仅是因为“暴雨造成”,还是一个因为压低成本而带来的恶果?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氰化钠炼金:一半黄金,一半污水 “紫金矿业”是一个传奇。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者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冒险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紫金矿业的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2007年,紫金矿业每克矿产金的成本只有57.64元,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45%。然而,紫金矿业创造的这一低成本奇迹,却使自己陷入污染的泥潭,不能自拔。 靠低成本开挖金矿发家 1993年,地质工作者的陈景河 (紫金矿业董事长) 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这一尝试,不仅急剧降低成本,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从石头变成了宝贝,具有了开采价值。而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但使用这一方法,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剧毒氰化钠的废水和含金属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处理,否则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减少环保投入 污染事故早有“前科” 有相关人士指责紫金矿业在环保方面舍不得投入,尽量压低成本。最好的例子是2007年,紫金矿业收购湖北鑫丰矿业。鑫丰矿业主要利用氰化工艺和提纯工艺进行金矿冶炼。紫金矿业介入之后,很快停掉了上述两个工艺,将其工艺改为浮选,即根据不同的矿物特性加入不同药物,使所需矿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这一做法,正是为了减少环保投入。但是,含有大量残余水分的尾矿渣,却成为新的污染隐患。 事实上在在紫金矿业发家史上,污染事件却也如影随形。2006年底,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境内的紫金矿业贞丰水银洞金矿发生溃坝事故。尾矿库中约20万立方米含有剧毒氰化钾等成分的废渣废水溢出,下游两座水库受到污染。 2008年2月,紫金矿业便因存在不良环境记录而成为首批“绿色证券”政策中10家“未能通过或暂缓通过”的企业之一;2009年4月底,紫金矿业下属的、位于河北张家口崇礼县的东坪旧矿尾矿库回水系统发生泄漏事故,引起部分当地居民呼吁坚决取缔;同年年底,福建龙岩市环保局连收到两封投诉信,称“紫金矿业污染武平下村村矿区水源非常严重,连池塘的鱼都死了”。今年5月,因为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的情况,紫金矿业再次被国家环保部点名批评。 事故背后:排污系统因何失效 事故发生后,紫金矿业试图将污水池发生渗漏的直接原因归咎于6月份以来的持续强降雨。然而近年来的世界气候剧烈变化,“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涝几乎年年都能遇到。特别是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年代并不久远的紫金矿区排污系统建造时理应考虑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时是否为了遵循“减少环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隐藏的漏洞。 失效的“三大沟”排污系统 此前,紫金矿业在矿区通往汀江三大沟(同康沟、二庙沟、下田寮沟)中构筑了防洪体系,使外围汇水不进入排土场、堆浸场、堆碴场等工业场地。对矿区水污染防治的环保方面,紫金也建立了“三大沟”的环保处理系统:在源头设置污水拦截设施,中端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实行工业水闭路循环,在末端设置污染物排放监控设施。此外,紫金还对排污口设置废水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并与福建省环保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实现远程、连续和实时监控。然而,这一防治监控体系,未能遏止此次污染事故。 一场导致渗漏暴雨 据企业公告,经省、市专家初步核查,本次紫金矿业渗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6月份以来的持续强降雨致使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地下水量急剧增大,局部底垫下的黏土垫层被掏空,导致污水池防渗底垫多处开裂,含铜酸水通过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洞口流入汀江。紫金矿业内部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能力为5000立方米/天,不足以处理本次特大暴雨情况下新增的废水量,试图将事件归咎为自然不可抗力。然而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持续强降雨”年年都有,在年代并不久远的紫金矿区排污系统建造时理应考虑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时是否为了遵循“减少环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隐藏的漏洞。 被污染的汀江水:“对人无害”? 根据有关部门对汀江水的检测结果显示,溃坝的确对河水造成了污染。相关负责人声称,虽然河水受到污染,但其中不含剧毒物质,“对鱼有毒对人无毒”,不会影响居民健康。理论上汀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后PH值和含铜量基本回复至国Ⅲ标准以内,然而以往危害环境的事故却一再让人们认识到,事故也许不会直接对人类产生危害,但长期来看,环境的污染最终将会影响人类。 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污染事件汀江水质监测结果》,此次事故渗漏废水主要为酸性废水(主要含铜、硫酸根离子),没有剧毒物质。而外界对水质污染的担忧,亦主要集中在PH值的含铜量两项指标。 PH值依然偏酸 不利身体酸碱平衡 7月4日,汀江上杭段多处水质监测出现PH值的范围在4.34-6.33之间,已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6-9),不宜饮用。而在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后,汀江上杭段各断面水质逐步改善,PH值回升至6.65左右,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属性依然偏向酸性。 然而医学证明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的水(PH值在7-8之间)。长期喝酸性水对调节身体酸碱平衡很不利,容易造成胃酸过高引发各种疾病。美国科学家Burton曾分析美国100个大城市的饮用水,喝偏酸性的水比较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癌症死亡率亦明显偏高。而日本的科学家早在1957年就已证明,中风死亡率与饮用水中的酸度密切相关。 铜具有“累积效应” 长期摄入或慢性中毒 污水含铜是汀江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鱼对水中铜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当达到0.1mg/L时,鱼就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而根据《监测结果》数据显示7月12日(事故得到控制后),汀江上杭段各断面铜浓度仍在0.039-0.109mg/L(毫克每升)之间。而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Ⅲ类水铜离子含量不得超过1.0mg/L。也就是说,汀江经过一定程度的治理后,水质已达到国Ⅲ类水标准的含铜量要求。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规定,国Ⅲ类水是可用为饮用水源的最低标准。因此,如果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检测结果属实,目前汀江水理论上是“可以饮”的,但仍不能养鱼。 上杭县防疫站副站长傅卫国声称,即便饮水中的铜超过1.0毫克每升,也仅仅会令水出现一点点颜色,还不会引起人的中毒。但铜作为一种重金属,在人体内很难代谢,具有很强的“累积效应”,因而长期饮用铜元素超标的水,摄入铜过量,有可能造成中毒,包括急性铜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儿童肝内胆汁淤积等病症。事实上位于紫金山脚下的武平县中堡镇下村村患癌症的人逐渐增多,便可能与居民长期饮用金属含量偏多的水有关。 矿方瞒报泄漏事故瞒报9天:污染事故发生在7月3日,而直到7月12日,上杭县政府才正式通报这一事故,瞒报9天。紫金矿业总裁回应:紫金矿业总裁回应称,一开始以为这是个小问题、小事故,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后发现是大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 紫金矿业集团介绍:紫金矿业是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有中国第一大金矿之称,位列全球500强。 事故铜矿介绍:紫金山铜矿是紫金矿业旗下最大的铜矿。目前,紫金山金矿探明黄金储量约200吨,探明铜储量约200万吨,是紫金矿业的利润中心之一。 事故调查三闽商10年狂吸65亿当紫金矿业的重污染让汀江流域百姓痛不欲生之时,有人却因紫金矿业活得极为滋润。10年前,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三人一起玩转紫金矿业;10年间,他们从中疯狂吸金65亿元,摇身一变成富豪:陈景河已是中国第一金矿的董事长、柯希平成了厦门首富、陈发树则登上了“福建首富”的宝座。紫金矿业直接催生了闽商系的三条巨鳄。 因紫金矿业结缘 “他们三人很像,又非常不像。”紫金矿业厦门总部的一位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是多年的黄金拍档,“他们因紫金矿业结识,虽各具特色,但做事都很果敢。” 现年50岁的陈发树靠新华都(18.50,0.00,0.00%)百货起家,是福建省零售业的大佬;柯希平则是厦门恒兴实业的董事长,主要从事建材生意。 1997年,陈发树和柯希平共同出资成立了新华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华都工程”),其中陈发树占股51%,柯希平占股49%。 那年,陈发树花6000多万元购买了一批水电站设备。“对于当时资金并不雄厚的陈发树而言,这批6000多万元的设备更像是一种赌博。”陈发树的一位朋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做好了收益会很高,做不好陈发树就可能即刻面临破产。”陈发树的豪赌气质可见一斑。 然而,正是这批设备,让陈发树结识了陈景河。 设备到位后,陈发树和柯希平的新华都工程公司先后承接了浙江和江西开采土石方的工程。当陈发树得知紫金矿业也有土方工程的需求时,便主动与对方接触,随后陈发树结识了陈景河,并开始承接紫金矿业的业务。 1992年,科班出身的陈景河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上杭县开发紫金矿山,委以上杭县矿产公司经理的重任。“陈景河是一个工作狂,”上述紫金矿业的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经常加班,十分敬业。” “1992年,紫金矿业的利润只有5万元,但1993年实现了55.4万元的利润之后,就开始逐年迅速增长,1996年达到了1000万元。”在陈景河看来,紫金矿业的壮大与发展在情理之中,“人们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把它弄明白了,与生产一结合,就显得很简单。” 随着紫金矿业资产规模不断膨胀,2000年,紫金矿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陈景河任董事长。而正是在这个千禧年,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三人第一次真正汇聚于紫金矿业。 “当时的紫金山矿是贫矿且开采难度大,也因陈景河的技术攻关需要不断试错,所以欠下陈发树很多工程款。改制时,紫金矿业就将欠下陈发树的工程款折合为股份入股。”紫金矿业的老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陈发树入股紫金矿业的原因。 随后,在陈景河和陈发树的牵线搭桥下,柯希平也成功入股紫金矿业,与陈发树一起成为紫金矿业第一、第二大自然人。 超低价入股 这10年间,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持股紫金矿业共计7.1亿多股,如按当时9.15元的股价计算,这些股票已让这三大闽商的身家暴涨至65亿元。然而,令人咋舌的是,当时他们都是以0.1元的超低价入手,总投入不足7000万元。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陈发树和柯希平个人拥有的6.1亿股紫金矿业都来自于新华都工程公司。当时,新华都工程以0.1元的面值无偿转让给陈发树3.5亿股紫金矿业,同样以0.1元的面值转让给柯希平2.6亿股。这就意味着,陈发树和柯希平的投入成本只有6100万元。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成功登陆港交所,陈发树旗下的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13.16%,陈个人直接控制紫金矿业已发行股份的3.41%。 据此陈发树直接和间接持有紫金矿业的股份近18.5亿股,占比14.05%。 作为引领陈发树和柯希平进入紫金矿业的带路者,陈景河也同样以低价收购入主紫金矿业。 2004年,陈景河以0.1元/股低价收购了金山贸易持有的紫金矿业600万股,又以0.65元/股的价格从新华都百货处收购了400万股。2006年,类似的转让两次出现,陈景河以同样的低价再次拿下4167.52万股。陈景河仅仅花了735.28万元就成功获得了紫金矿业总计1.14594亿股。 至此,三大闽商花了不足7000万元就跻身紫金矿业十大股东,成为三大自然人,坐拥65亿资产,已然成为福建三大巨鳄。而紫金矿业和陈景河显然是陈发树和柯希平的贵人,虽然陈和柯在入股紫金矿业前已有自己的企业,但紫金矿业的暴涨才使得他们的企业从池塘进入海洋,开始真正的“飞跃”,两人从紫金矿业所获的利润比他们此前20年的收入都要多。 “与陈景河不同,陈发树和柯希平入股紫金矿业有很明显的投资痕迹。”厦门一位从事零售业的闽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这位闽商所指的投资痕迹,其实就是陈发树和柯希平通过“新华都工程”来避税。陈发树和柯希平的6.1亿股通过新华都工程划拨到自己名下,由企业股转为个人股,按当时股价来计算,这些股票的价值达到55.815亿元,如按2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陈发树和柯希平则将应缴纳的13.75亿元税款直接当做“利润”收入囊中。 疯狂减持套现 去年4月底紫金矿业大小非解禁后,陈发树和柯希平开始疯狂套现。 解禁之时,柯希平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紫金矿业2110万股,通过上证所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减持紫金矿业5367万股。以紫金矿业此间的加权均价8.88元计算,柯希平此次套现约6.64亿元,而陈发树套现达42亿元之多。 两人从紫金矿业“吸金”后,立即着手扩张自己的投资版图,陈发树随即入股青岛啤酒(34.80,0.00,0.00%)和云南白药(54.99,0.00,0.00%),成为其大股东之一;柯希平则入股京东方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我们只动用了套现的部分资金。”陈发树和柯希平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回答惊人的一致。 数十亿元的大手笔投资,陈发树和柯希平已淡然面对,紫金矿业给陈和柯带去的,也许远不止金钱。陈发树早已不是那个担心6000万元的设备会让其破产的青年;柯希平也将自己的企业安在了厦门最具小资气息的高档区域。 就在陈发树和柯希平疯狂套现的同时,陈景河也按捺不住,开始减持了。陈景河转让了紫金矿业近2760万股,套现2.5亿元,其中近8成转让给了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管。 三大个人股东集体减持套现,引起市场一片恐慌,人们纷纷猜测紫金矿业将进入“夕阳”。“事实上,陈发树、柯希平或是陈景河的减持未必就是对紫金矿业前景的担忧。减持后他们仍是紫金矿业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前述紫金矿业厦门总部的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当时代周报记者走访柯希平的厦门恒兴公司时,公司的内部人员向记者证实了紫金矿业老员工的话:“我们对外界炒作套现之事也很反感,至少现在紫金矿业仍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而陈发树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华都的董秘龚严冰此前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承认紫金矿业的重要性:“紫金一直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 瞄准海外并购 十年的磨合,竟然使得三人的气场如出一辙,低调、寡言。当时代周报记者向这三大闽商询问对彼此的看法时,三人都宛若不认识对方般,“不予置评”。与陈发树和柯希平不同,带领紫金矿业驰骋国内外多年的陈景河虽不愿谈及商业伙伴和商业秘密,但在与时代周报记者的交流中却始终保持礼貌,彬彬有礼。 早在几年前,陈景河就已将紫金矿业陆续推出国门,“我们要利用海外资源供应国内市场。”陈景河一直坚持走国际路线,“这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的,也是紫金未来发展应该认真实践的课题。”陈景河这几年的国际化转型之路走得略有成效,2009年,紫金矿业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第243位。 也许受到了陈景河的影响,陈发树和柯希平也开始走海外并购之路,只不过他们选择隐身于一家叫天然乳品的公司之后。 这家只有11名员工、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神秘香港上市公司,日前已完成了对新西兰最大私营农场Crafar Dairy20%股份的收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公司多年亏损、市值只有11亿港元的公司是如何“吞下”比自己公司规模大7倍的公司的? 答案也许正是陈发树和柯希平。如今的陈发树和柯希平已是福建富豪,作为天然乳品的股东,两大巨鳄在背后力挺,此番海外并购进军乳业的成功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陈发树、柯希平和陈景河的海外拼图正在酝酿升级中,也许下一次三人再联手时,已与矿业无关了。 新闻总署"封口费"事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今天下午致电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本报披露的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表示关注。 报刊司的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受领导委托,他特地打电话了解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在电话里详细介绍了采访经过,并一一告知7家媒体记者自述遭遇紫金矿业公关的情况。李先生表示,会向有关媒体做进一步的核实了解,并关注事态的发展。 而在今天早些时候,福建新闻出版局的官员也打来电话了解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同样做了详细介绍。 自从7月26日本报报道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之后,该公司一直没有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这两天,本报记者多次打该公司宣传部部长邹永明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据《东方早报》报道,邹永明对有关媒体表示,“封口费是他们(记者)在乱说”。而据经济观察网报道,邹曾经发誓:“如果有拿钱堵记者嘴的事,我的腿将被人砍掉”。 “这是邹永明个人的说法,不能代表公司,他要对自己的说法负责。”紫金矿业董事会秘书郑于强今天上午对本报记者表示,关于“封口费”的真伪,现在还不清楚。“我们问过公司宣传部,他们说没有这回事。公司会对此事进行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 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林水清告诉记者,关于“封口费”的事,他只是听说,事实真相还有待调查。他认为,作为公司层面,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 记者打电话给上杭县纪委,接电话的一位女士称领导不在。她说,在网上看到过有关紫金矿业“封口费”的新闻,但由于不是“正规渠道”得来的消息,当地纪检部门还没有就此进行调查。 另外,总部在北京的《新财经》杂志昨天否认在外地设有记者站。该杂志一位李姓总编助理对本报记者说,所谓的“福建记者站站长”郑某,只是该杂志发行代理公司的人员。此前,被此间媒体圈认为是《新财经》“福建记者站站长”的郑某对本报记者声称,紫金矿业给他们的6万元汇到了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通过网上搜索,记者找到了《新财经》杂志在福建分支机构的地址。但上门一看,办公场所除了悬挂“《新财经》杂志社华东南站”的牌子外,还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福建联络处”以及“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招牌。 据紫金矿业今晚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已于7月27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事故影响股价不降反涨7月29日消息: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紫金矿业,其A股股价近日连续反弹,并且在28日收复7月13日以来的全部跌幅,10个交易日,紫金矿业A股股价上演“V”形反转。 紫金矿业于7月12日停牌并公告称其紫金山铜矿湿法场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之后在13日复牌后,其A股股价持续下跌。随后,紫金矿业于7月15日就紫金山铜矿湿法场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举行了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而在之后的7月19日,紫金矿业A股股价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每股4.97元。 不过在19日接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调查的立案通知书后,紫金矿业股价不降反升,7月20日其A股股价更是逆势涨停,全日成交金额也达到14.52亿元。 随着A股市场的好转,紫金矿业A股股价本周以来继续反弹,截至7月28日收盘,紫金矿业收于每股5.86元,已完全收复7月13日以来的“失地”。不过目前其股价距离2010年高点仍大幅下挫,今年1月5日,紫金矿业A股股价曾涨至每股9.89元的年内高点。 遭限产少掘金紫金矿业“环保门”的影响范围还在扩大,最新消息显示,紫金山金矿将被采取限产措施,这也意味着,公司全年业绩将遭受重大影响。 7月26日,因有重要事项未公告,紫金矿业A、H股同时停牌,由于该事项尚未处理完毕,公司股票7月27日继续停牌一天。 公司今天披露,根据专家意见,上杭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7月26日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紫金山铜矿“7.3”事故后续处置及配合铜矿整治对紫金山金矿限产事宜。 经会议研究确定,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矿在确保环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低位生产运行,以减轻金铜矿区环保安全压力,并全面加强紫金山金铜矿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集中全部力量加快处理铜湿法厂污水渗漏事故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按照会议精神,公司决定对紫金山金矿生产系统按照废水减量化,污水达标排放的原则,生产溶液内部循环,维持低位运行。受此影响,预计公司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 紫金山金矿号称中国第一大金矿,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我国2009年生产黄金313.98吨,其中矿产金261.051吨,公司2009年度生产黄金75.37吨,同比增长31.50%,其中矿产金30.65吨,同比增长7.63%,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1.74%。而在矿产金中,紫金山金矿生产18吨。此外,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139.589亿元,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50.18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的35.95%,而黄金业务销售收入占2009年营业收入的73.23%(抵销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73.57%。 若按公司的预计,2010年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若以当前约257元/克的金价计算,公司将减少营业收入约2.57亿元。 按记者此前的计算,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的停产和目前可预知的经济赔偿大概在4亿元,加上环保的应急投入成本2、3亿元,大概在6、7亿元左右,再加上此次紫金山金矿的限产造成的损失约2.57亿元,紫金矿业2010年到目前为止可预测的损失在8.57亿至9.57亿元左右,而按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的说法,事件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更是无法估计。 此外,有迹象显示,紫金矿业此次污水渗透造成的影响还未到结束的时候,有消息称,由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已到达上杭,对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而此前环保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紫金矿业的环保问题比目前已公开的情况要严重,上述三部门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势必将进一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资料显示,紫金矿业2009年矿产铜产量为同行业第二位,公司此前还计划把紫金山铜矿的年产能从1.3万吨扩至20万吨。 融资居然首位先有“环保门”、再传“封口门”,负面新闻不断的紫金矿业(601899)居然成为融资融券市场上的“宠儿”,多少有些出乎市场大多数人的意料。继7月20日突然出现逾8000万元融资买入涨停后,上周五该股又出现融资买入超过2000万元。 至此,紫金矿业成为上周两市融资买入额最大的个股,融资买入额已达到1.066亿元。 抄底紫金矿业,是豪赌、还是套利、甚至是内幕交易?被誉为“成熟投资者云集”的杠杆市场——融资融券场内资金,对紫金矿业的青睐,引来各方猜测。目前,捆绑紫金矿业的法律准绳,至少有3道。一是,旗下湿法厂铜矿停产的损失;其次,是信息披露违规;最后还有污染生态环境处罚。还没有算上昨日曝出的“紫金矿业向媒体集体发放封口费”的事件。 紫金矿业首次现身融资融券市场前列,是在7月20日。当天紫金矿业蹊跷放量涨停。在此之前的5个交易日内,紫金矿业因曝出“环保门”事件,下跌了12.88%。 7月20日,融资买入紫金矿业的金额达到了8058.97万元,占该股在融资融券市场上所有融资额的94%。而根据沪市交易所公布的最近数据显示,7月21日至7月23日,又有2000万元的资金被借走,买入紫金矿业。紫金矿业也成为上周两市融资买入额最高的个股。其中,7月23日的融资额最大,当天有2092.4万元做了融资买入。 在这三天时间里,紫金矿业的股价几乎处于横盘整理的状态。股价从7月21日的开盘价5.74元,横至23日的收盘价5.72元。每天的振幅都没有超过5%,换手率也均在3.5%以下。 上周紫金矿业的融资买入总额为1.066亿元,而自融资融券业务开闸以来,紫金矿业的融资余额仅有1.085亿元。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杠杆作用,融资的同时必须抵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目前各家券商的保证金比例在60%至70%计算,融资1.066亿元所需抵押物价值在6396万元。假设投资者抵押的6396万元全部是紫金矿业的股票,加上上周融资买入的1亿元,那么上周在融资融券市场上流入紫金矿业的资金额就在1.6亿元左右。 就在交易所信息揭秘,有8000万元资金在7月20日杀入紫金矿业之际,坊间就频传,有人提前获悉了紫金矿业将进行“强势公关“来买断媒体的高度关注。 但德邦证券的金融衍生品小组分析师则认为,融资者“显然是在寻找投机机会”,“如果紫金矿业事态一步步被控制住,那么无疑现在的股价是可以引起一波反弹的。” 一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是,按照中国地方纳税大户的操作惯例,紫金矿业遭到重罚的可能性不大,“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矿山和无与伦比的开采能力。即便是高管有所变动,也不会对紫金矿业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创。”他说道,更何况,紫金矿业还担负着福建省的就业重任。 最新进展副总裁被拘7月28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副总裁、紫金山金铜矿原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于7月27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据紫金矿业官网信息,陈家洪39岁,属于紫金矿业最年轻的高层之一,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94年7月加入紫金矿业,历任紫金山金矿副矿长、常务副矿长、矿长兼任紫金山金矿技改指挥部副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兼新疆紫金董事长、总经理;2006年8月至今担任该公司副总裁。据了解,陈家洪在紫金高层中位列第七,曾被评为“闽西十大优秀企业家”。 据紫金矿业20日发布的公告,已对紫金山铜矿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副矿长和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两人进行停职检查,并表示公司还将继续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限产黄金量停牌2天的紫金矿业昨日晚间公告,宣布受污染汀江一事影响,紫金山金矿今年将限产,预计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一吨左右。据紫金矿业公告,上杭县人民政府7月26日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紫金山铜矿7·3事故后续处置,及配合铜矿整治对紫金山金矿限产事宜。经会议研究确定,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矿在确保环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低位生产运行,以减轻金铜矿区环保安全压力。受此影响,预计紫金矿业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一吨左右。 不过,这一限产力度并无业内预期严重。据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显示,全年生产黄金约75.37吨,其中,紫金山金矿生产18吨,占公司产金总量的23.88%。而限产减少1吨黄金,仅占紫金山金矿年产量的5.56%,占全部金产量的1.33%左右。 紫金矿业于26日突然停牌,称“因重大事项涉及股价敏感性信息,申请公司股票停牌一天”;随后昨日又公告称由于“该事项尚未处理完毕,暂未能对外披露”,特申请公司股票27日继续停牌一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