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乐村 |
释义 | 1 江西省乐平市镇桥镇百乐村百乐村,村名。同名的有:江西省乐平市镇桥镇百乐村、云南省文山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百乐村。 ◎ 概况百乐村位于江西省萍乡乐平市西南,老206国道贯穿而过,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1998年已被乐平市科协列为科普示范基地,2004年列为创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2005年被省科协评为优秀科普示范基地。百乐村辖2个自然村,2006年均被省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2006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党支部。进入21世纪以来,百乐村在乐平市科协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为契机,以生产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推行新型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使村民移风易俗,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力地发挥了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 ◎ 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百乐走的是“劳力归田,人心归队”的路子,600余劳动力全部集中在田地,“以粮为纲”种植单一的粮棉品种。农业生产基本是粗耕粗种,浇灌、收割等重活累活全靠人力,耕种技术原始,没有农机做帮手,农田单产仅有四、五百斤。“包产到户”让农民过上温饱生活的乐平市镇桥镇百乐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却一直发展缓慢。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曾经使这里变成水乡泽国,十几年没有大变化,村民走的还是砂石路。 但农民的求索并未停止。2001年,农业种植效益下降,百乐村民零星外出打工,村里一些撂荒地私下流转,棉花地改成了蔬菜地,但一直沿袭着露天栽培模式,有的农民发展林间套养,但零星分散、规模不大,效益不高。2002年以后,乐平市把百乐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来经营,在这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蔬菜科学研究所,引进市内外种植能手,兴建了大批保护地蔬菜日光温室栽培大棚,捆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引进能人发展特色规模种养业,因地制宜兴建了水稻、水果、蔬菜、养殖四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灌溉电动化,灌渠硬底化,耕作机械化,以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蔬菜质量、产量有了大幅提高,特色农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结出硕果。 推进“村村通”,2002年的5、6年间,乐平市在百乐村兴建了13公里长的水泥路,建蔬菜产销合作社,不仅引进3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还添置30多台电脑开通了“百乐蔬菜网”,不少农民经常在网上冲浪,推介家乡蔬菜产品,实践“网上营销”,打开了村民的眼界。镇里适时办起农民科技技能培训、订单培训、劳务公司,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到2009年,千余村民外出打工,或在“家门口”田头车间做“钟点工”,40多家农户依托发达的流通网络,开店经商,发展“农家乐”旅游。 农民打工挣了钱,也“解放”了家乡的土地。“留守农民”流转2600亩土地,通过兴建160余座温室大棚,吸引了外地客商投资2亿多元,创办了江西中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江西维兰蔬菜加工公司,引种火龙果、紫心芋以及日本胡萝卜等特色蔬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远销台湾、香港等地区,礼品瓜、迷你小黄瓜、SOD爱吉果西红柿以及无限生长的“茄子树”,各类特色蔬菜、果品琳琅满目,农民沐浴着强劲的强农惠农政策春风,规模开发设施蔬菜拳头产品,农业生产开始由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过渡,早春设施蔬菜成为百乐品牌农业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设施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魅力日益彰显。特别是早春蔬菜的试验成功,黄瓜等蔬菜的上市时间较其他地方提前了2个多月,催生出一批“万元菜地”。仅设施蔬菜一项,全村增收600万元。绿色毛豆、莴笋、小黄瓜等特色蔬菜,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蔬菜基地认证,产品“远嫁”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设施蔬菜亩均收入1.5万余元。 到2009年,百乐村规模经营土地已超过耕地总数的75%,许多农民家购买了整耕机、收割机。耕田不用牛,农民建起了生态养殖小区,房前屋后植树绿化,瘦肉猪、山地鸡布满山岗,流转坡地发展意杨套养草鸡,规模达6万羽。龙头企业、种养能人和种养大户牵头,办起了优质稻米、生态养殖、蔬菜瓜果三个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种苗,并以保护价收购,让土地承包权货币化,既给农民保障,又让流转经营接续。到2009年,千亩设施蔬菜基地,让村民得到500元/亩的年租金,还可在蔬菜园打工,月工资700元。 收入增,家底实。村里规划建设了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园、养殖园和创业园,农民养猪20头以上的到养殖园;投资18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机耕路、滴灌设施以及14口抗旱井,吸引能人和打工者返乡创业,开工建设了水泥砖厂、珍珠养殖场。曾经穷得丁当响的百乐村,高效设施蔬菜迅速崛起,村里统一注册了“百乐”商标,大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滋润,全村人均年收入约4600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衣、食、住、行全面发展。村里配套建设了农家书屋、电脑室以及户外健身场所,垃圾处理无害化,排污设施硬底化,手机、彩电、太阳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2 云南省文山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百乐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 广南县八宝镇,地处八宝镇南边,距八宝镇政府所在地13.00 公里,到八宝镇道路为柏油 路,交通方便,距县96公里。东邻甲坝村委会,南邻富宁县,西邻砂斗村委会,北邻板幕村委会。辖百乐、凉水井、红石岩等3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51户,有乡村人口5880人,其中农业人口5873人,劳动力346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75人。 全村国土面积5.99平方公里,海拔1,23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096.00亩,人均耕地0.7 亩,林地3,484.00亩。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096.00亩(其中:田1,740.00 亩,地2,356.00 亩),人均耕地0.7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48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14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6亩,主要种植茶叶、八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64.00亩,其中养殖面积15.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1,234.00亩,其他面积0.00亩。尚未发展矿产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没有路灯。全村有862户通自来水,有251户饮用井水,有86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8.9%)。有933户通电,有16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9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4.58%、17.14%和55.8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47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0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13辆,摩托车10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21.00亩,有效灌溉率为20.0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2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5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建有小水窖12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个 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3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1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6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