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贝齿 |
释义 | 紫贝齿,平肝息风药贝壳长卵形或卵形,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口状。表面全为珐琅质,具光泽,背面呈褐色、淡褐色、紫红色、黄褐色或灰蓝色不等,具条纹或图案;唇周具紫褐色齿。气微。性味归经:平;咸;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惊悸失眠,目赤翳障,目昏眼花。 基本信息紫贝齿 贝壳长卵圆形,壳质坚固,一般壳长7.5厘米,宽4.2厘米,高3.4厘米,大者可长8厘米。壳塔和螺旋部几乎完全被珐琅质所遮盖。背部膨圆,两侧下部渐收缩,边缘稍厚。壳表光亮细滑,褐色或浅褐色,具纵横交锚、不甚规则的棕褐色断续条纹及许多星状花纹,初看形似阿拉伯文。背线明显,不具斑纹,背部隐约可见褐色或灰蓝色的横带,这种色带在幼体时甚明显,两侧绿灰褐色,其上有紫褐色斑点,且延伸至基部。壳口狭长,微曲,前端稍宽,两唇齿各约32枚,呈紫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前后水管沟短。 生境分布栖息于低潮区岩石块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内。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南沙群岛。 紫贝齿呈卵圆形,背部隆起腹扁平,沟缘细齿背斑点,清肝明目与镇惊。 药性相关【来源】 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Erosaria caputserpentis(L.)、山猫Cypraea Lynx(L.)及可拉伯绶贝Mauritia arabica(L.)的贝壳。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三册 【产地分布】我国南海海域。主产于海南、广东、福建及台湾等地的沿海地区。 【采收加工】夏、秋捕捉或拣拾,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图219)长卵形,长3~6厘米,宽1.5~3 厘米,高约2厘米,背部隆起,浑圆,覆有纵横交错不连续的棕色条纹和白色斑点。两侧缘具褐斑;腹部扁平,壳口张开,有齿22~26对,棕褐色,两端各有1圆形小口,壳内蓝紫色。无臭,无味。以壳厚、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咸,平。归肝经。清心安神,平肝明目。用于惊悸,心烦不眠,目赤眩晕,斑疹。常用量6~12克。 【功用】归肝经。清心安神,平肝明目。用于惊悸,心烦不眠,目赤眩晕,斑疹。常用量6~12克。 【性味】咸,平 按: 另有白贝齿,为同科动物货贝Monetaria moneta(L)或环纹货贝H.annulus(L)等贝壳,功能清热,利尿.适用于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等症,与紫贝齿功用不同,不可混用。白贝齿形似紫贝齿,但较小,长约2.5cm,宽1.5-2cm,高约1cm,表面黄色,黄白色或灰绿色,背部有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蓝色,周围有橘黄色环纹。 药材性材 贝壳长卵形,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口状,长约7厘米,宽约4厘米,高可达3.5厘米。表面几全被珐琅质,具光泽,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具棕褐色纵横交错的断续条纹,两侧缘灰褐色,可见紫褐色斑点,唇周具紫褐色齿。质坚硬。气微,味淡。 采收加工 每年5~7月间捕捉,除去贝肉,洗净,晒干贮存。 化学成分 主要含碳酸钙,尚含有有机质,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 药理作用 解热;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肝损伤等。 性味归经 咸、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头晕目眩,惊悸失眠,目赤翳障,目昏眼花。 用量用法 煎服,10~15克,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炮制方法一、净制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用时打碎(《药典85》)。 三、炮炙 1.煅制取净紫贝齿,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透,取出,放凉(《药典77》)。 2.盐淬取紫贝齿置瓦罐内,在火上煅红取出,用盐水拌匀研细即可。每紫贝齿500g,用食盐6g,水适量。 紫贝齿别名紫贝、文贝、紫贝子、南蛇牙齿、狗支螺 相关贝齿本品为少常用中药,有白贝齿与紫贝齿2种。白贝齿原名"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紫贝齿原名"紫贝",始载于"唐本草"。今市售之白贝齿与紫贝齿均为宝贝科多种动物的贝壳,入药以紫贝齿为主。根据我们收到的标本,紫贝齿的原动物有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绶贝及眼球贝等4种;白贝齿的原动物有环纹贝、货贝及拟枣贝等3种。 一、紫贝齿 1.蛇首眼球贝Erosari(Ravitrona)caputserpentis(L.)-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apoda,栉鳃目Pectinibranchia,宝贝科Cypraeidae 海产贝类。贝壳小型,壳长约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5厘米。贝壳表面光滑,有美丽光泽;贝壳周缘呈深褐色,两端(前后端)为淡褐色;背面有不同大小白斑散布着,腹面周缘呈灰青色。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14~17个细长的白齿。幼壳薄,可看出2~3个螺层,壳面呈乳白色,背部中部有一条宽褐色带。栖息在低潮线附近岩石或珊瑚礁的洞穴内。4~5月间产卵。为热带性种类。分布在海南岛的崖县、榆林港、陵水的新村港以及西沙群岛等地。 2.山猫宝贝Cypraea(Lyncina)lynx(L.)--宝贝科Cypraeidae 贝壳中等大小,壳长约4.3厘米,高约2.2厘米,宽约2.7厘米。贝壳表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有深褐色及淡蓝色的斑点不规则散布。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26~29个细长的白齿,齿间为血红色。栖息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岩礁间。4、5月间产卵。为热带性种类。分布在海南岛的新盈港、崖县、陵水的新村港以及西沙群岛。 3.绶贝Mauritiaarabica(L.)--宝贝科Cypraeidae 贝壳中等大小,壳长约4.5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1厘米。贝壳呈卵圆形,壳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为乳红色,上有暗蓝褐色斑点,贝壳两端呈暗褐色;背面为灰白色,具稠密的梵字状纵长褐色线纹;壳底为微红色,周缘有暗蓝褐色斑点散布。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呈微红色,各有23~26个褐色细长的齿。栖息在浅海泥沙中。分布于海南岛、海陵岛、西南沙群岛、香港及台湾等地。 4.眼球贝(拟名) Erosaria(Ravitrona)belola(L.)--宝贝科Cypraeidae贝壳小型,壳长约1.7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8毫米。贝壳为卵圆形,壳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及底部呈赤褐色,前后二端呈淡紫色;背部为蓝灰色,上有白色及褐色斑点不规则散布。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16个赤褐色的细齿。栖息在低潮线附近岩石下或珊瑚礁间。分布在海南岛崖县、陵水的新村港、黎安港以及西沙群岛。 紫贝齿真伪鉴别【鉴别要点】 四种紫贝齿,概言之其形状是:全体卵圆形,长1.7~4.5cm,宽1.1~2.7cm,高0.8~2。2cm。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边均向内卷曲形成长的沟,沟的两侧有多数细齿。表面紫棕色,有类白色斑点或灰白色紫棕色花纹,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气无,味淡。 【名典鉴别】 1、唐·苏恭曰:“紫贝出东、南海中,形似贝子而大二三寸,背有紫斑而骨白。南夷采以为货市。” 2、宋·寇宗奭曰:“紫贝背上深紫有黑点。” 3、苏颂曰:“贝类极多,古人以为宝货,而紫贝尤贵。后世以多见贱,而药中亦稀使之。” 4、清·《本草求真》:“紫贝,即贝子之色赤者也。背上深紫有黑点者良。” 【快速鉴别】 1、蛇首眼球贝:壳长3cm,宽2.4cm,高约1.5cm。表面有色彩美丽的光泽;贝壳周缘呈深褐色,两端淡褐色,背面有不同大小白斑散在,腹面周缘呈灰青色。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14~17个长白齿。 2、眼球贝:壳长约1.7cm,宽约1.1cm,高约0.8cm。贝壳为卵圆形,壳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及底部呈赤褐色,前后两端呈淡紫色,背部呈蓝黑色,上有白色及褐色斑点散布。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16个赤绿色细齿。 3、山猫宝贝:壳长4.3cm,宽约2.7cm,高约2.2cm。表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有深褐色及淡蓝色带斑散在。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26~29个褐色细长的齿。 4、绶贝:壳长约4.5cm,宽约2.7cm,高约2.1cm。贝壳呈卵圆形,壳面光滑有光泽。贝壳周缘为乳红色,上有暗蓝褐色斑点,两端呈暗褐色,背面为灰白色,具稠密梵字状纵长黑褐色线纹,壳底为微红色,周缘有深蓝斑点散在。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呈微红色,各有23~26个褐色细长的齿。 近代研究紫贝(《唐本草》) 【异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壳。 【动物形态】 ①蛇首眼球贝贝壳小型,坚固,略呈卵圆形。壳长约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5厘米。贝壳表面被有一层珐琅质,光滑,有美丽的光泽。成贝的螺旋部为珐琅质所埋没,体螺层占全壳极大部分。贝壳周缘呈深褐色,前后端为淡褐色,背面有大小不同的白斑散布,腹面周缘呈灰青色。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细白的齿14~17个。幼体的壳薄,可看到2~3个螺层,壳面乳白色,背面中部有一条宽褐色带。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头部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足部发达。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岩石或珊瑚礁的洞穴内。肉食性,以海绵、有孔虫及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一带。 ②山猫宝贝贝壳中型,壳长约4.3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2厘米,周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布有不规则的深褐色及淡蓝色的斑点。壳口唇周缘各有齿26~29个,齿间为血红色。分布同上种。 ③绶贝(《纲目》)贝壳中型,壳长约4.5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1厘米。周缘为乳红色,上有暗蓝褐色斑点,两端呈暗褐色;背面为灰白色,具稠密褐色的不规则纵纹。底壳微红色,周缘有暗蓝色斑点散布。壳口两唇周缘微红色,各有褐色细齿23~26个。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福建、台湾等地。 【采集】5~7月间捕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全体略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 壳面平滑,有美丽的光泽。 紫色、棕色或褐色,有多数暗紫棕色与白色交错的斑纹或圆形小点。 质坚硬,气无,味淡。 以紫色、壳厚、完整、洁净者为佳。 产于海南、台湾、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绶贝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47%;尚含少量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 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炮制】紫贝齿:洗净,晒干,捣碎。 煅紫贝齿:取洗净的紫贝齿,置坩埚中,子火炉内煅红,取出放凉、捣碎。 或研成细粉。 【性味】咸,平。 ①《食性本草》: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用主治-紫贝的功效】清热,平肝,安神,明目。 治热毒目翳,小儿斑疹入目,惊惕不眠。 ①《唐本草》:明目,去热毒。 ②《纲目》:治小儿癍疹目翳。 ③《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研末。 外用:水飞点眼。 【选方】治小儿痘疹入眼:紫贝一个(生用)为末,用羊子肝批开,参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婴童百问》紫贝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