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紫斑牡丹 |
释义 | 紫斑牡丹是中国特有植物,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根皮供药用。对研究牡丹属的系统发育和培育牡丹新品种,都具有一定意义。陕西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建议在分布集中的地区建立保护点,严禁采挖,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推广栽培。青海同仁县已引种栽培。 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与生境(陕甘黄土高原林区分布区 秦巴山地分布区 神龙架林区发布区 栽培、科研历史与现状) 基本信息拉丁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 (Andr.) Kerner 中文名 紫斑牡丹 拉丁科名 Ranunculaceae 中文科名 毛茛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河南、陕西、甘肃 现状 渐危种。紫斑牡丹星散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由于根皮入药,长期遭受过度采挖,资源不断被破坏,又因天然繁殖力弱,分布区逐渐缩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海拔下限(米) 1100 海拔上限(米) 2800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50-150厘米;小枝圆柱形,微具条棱,基部具鳞片状鞘。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长约30厘米;顶生小叶宽卵形,长8-9厘米,宽5-6厘米,通常不裂,稀3裂至中部,裂片不再浅裂,下面灰绿色,疏被长柔毛,小叶柄长2.5—3.5厘米;侧生小叶长卵形或卵形,长5-8厘米,宽2-3.7厘米,不裂或2-4浅裂。花大,单生枝端,直径8-10厘米,花梗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4一)5,淡黄绿色,近圆形,长约3厘米,宽3—3.8厘米;花瓣10—12,白色,宽倒卵形,长6-10厘米,宽4—8.2厘米,内面基部具有深紫色斑块;雄蕊多数,黄色,长1.8—2.5厘米;花盘杯状,革质,包围心皮;心皮5—7,密被黄色短硬毛。瞢荚长2-4厘米,直径约1.5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顶端具喙;种子倒圆锥形,长约8毫米,黑色,有光泽。 特性分布于山坡次生夏绿阔叶林下或灌丛中以及岩石缝中。分布区的气候夏季温暖而干燥,冬春干冷,最低温在0℃以下,年平均温13℃左右;年降水量650--9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土壤为山地灰化土及山地棕壤和黄壤。多生长在以光叶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var. Glabrata Rehd.、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盘腺樱桃Prunus discadenia Schneid.、冰川茶藨子Ribes glaciale Wall.、华西忍冬Lonicera tasienensis Franch.、石枣子Euonymus sanguineus Loes.、泡花树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等为主的灌丛中。紫斑牡丹为耐阴植物,喜生于阴坡稀疏灌丛中,或生于峭壁下林内光照较弱、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它结籽少,种子自然萌发和成活率低,幼苗期长。一般4--5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栽培要点用播种、分株繁殖。该属植物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因此,应在8月上旬至9月果皮变黄褐、种子成熟后即采种。用清水选种后,将好种子放在湿沙内贮藏7天左右,即可播种,能生出幼苗,经过冬季,低温下发芽出土。干燥种子延至春季播种,常推迟一年发芽。亦可在每年9--10月将肉质干刨出,从根颈部劈开(一般每兜分3--5株,上面必须带芽),在伤口处洒上石灰、以防腐烂,栽培后培土越冬。 紫斑牡丹属寒冷干燥生态型,抗逆性强,适宜低温和干旱气候。中国长江以北至黑龙江省即北纬52度以南,绝对最低温度-41ºC左右的地区,大部分品种都能露地越冬生长,(有少部分品种在该气候条件下是否能越冬有待进一步观察),而在长春纬度44度以南的地区,通过近十年观察结果,紫斑牡丹露地正常生长根本不存在问题。 (1)、紫斑牡丹一般在海拔60米(山海关以北)至3000米白龙江流域的地方都能生长,海拔高低对紫斑牡丹的影响,其实就是温度高低对牡丹开花日期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牡丹开花日期也相对延迟。如北京地区与兰州市区牡丹开花时间基本相同,但北京纬度高于兰州而兰州海拔高于北京。北京与沈阳海拔基本相同,但沈阳纬度高于北京,沈阳牡丹开花时间比北京大约晚二十天左右。 (2)、紫斑牡丹抗大气干旱。在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800多毫米的兰州中川机场(即中川牡丹芍药园)所在地区,紫斑牡丹只要在栽植时满足水分要求让其扎根成活后,也能抗旱生长。但如果让其开好花,则每年需浇2~3次水。 (3)、紫斑牡丹品种间的年生长期只有几天的差别。有学者提出紫斑牡丹比中原牡丹生长期短的观点有误,牡丹的生长期是由无霜期长短决定的,无霜期长,生长期就长,反之则短。如果将中原牡丹栽植到兰州或将紫斑牡丹栽植到中原,两个品种的生长周期在当地就会基本一样。 (4)、 紫斑牡丹为长日照植物,喜光照,但在潮湿炎热的7~8月,如果气温较长时间保持在30ºC以上且通风条件差时会产生枯叶现象。开花时节,过强的光照会缩短花的观赏时间,故而有些珍贵观赏品种在开花时节有搭凉棚遮阴的作法。 (5)、紫斑牡丹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PH值6.2~8.3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虽能抗瘠薄土壤,但在肥力较好的土壤中生长健壮,成花率和花瓣瓣化程度都高于瘠薄土壤。东北地区土壤相对疏松地表水渗透力强,新栽植苗木必须注意补充水分,两年后新根扎根较深后就不用多浇水了。 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一样怕水涝,因此在黄河以南和低洼地区栽植时必须注意排水。 栽培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东北牡丹爱好者希望有一种栽培简单、冬季不用防寒就能越冬开花的牡丹在东北落地生根。1993年,兰州牡丹园艺公司总经理赵潜龙来到长春,同刚刚从长春园林科研所调入长春绿化管理处任副处长的华东同志进行了几天的长谈后,共同认为甘肃紫斑牡丹在长春露地越冬的可能性极大。并于当年秋天由赵潜龙经理从兰州送来200株裸根紫斑牡丹,在沈阳市绿化处技术科刘德全科长的支持协助下,分别栽植到沈阳青年苗圃、榆树屯苗圃和市内的夏芳园及南运河绿化管理处。另将其中二十株牡丹送到长春,由华东处长安排到长春园林科研所栽植试验。两年后,这些牡丹由于栽后管理重视不够,加之技术不够成熟,大部分死亡,只剩下沈阳市内夏芳园和南运河绿化管理处院内的牡丹开花,而且长势很好。特别是夏芳园大门口的两株牡丹开花繁茂,美丽壮观,吸引了众多游人争相留影(1998年被人偷盗)。证实了甘肃紫斑牡丹不用人工越冬保护可以在东北正常开花。沈阳植物园主任在调查了沈阳市南运河绿化管理处的甘肃紫斑牡丹能够在沈阳正常越冬的情况后,当即决定从甘肃引种紫斑牡丹在该园内栽植,并于98年12月向兰州牡丹园艺公司订购了200株,长春绿化处也同批向长春建在人民大街的牡丹公园栽植了100株甘肃牡丹。这些牡丹在经过严冬考验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开花。 随着甘肃牡丹在东北的几次落户,并且生长开花一年比一年好,坚定了两个牡丹园管理者引种栽培能露地越冬的甘肃紫斑牡丹的决心,他们又先后多次与赵潜龙合作开始批量引进甘肃紫斑牡丹,并摸索研究紫斑牡丹在东北栽植的技术管理方法。 这期间,牡丹江市铁岭镇的刘兰胜,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刘经理,还有东北各地县的部分个人爱好者也用托运、邮购等方式,从兰州牡丹公司引进了部分牡丹栽培。 长春市长春公园2000年引种了一百多株紫斑牡丹,由于管理和人为原因现仅存25株,但每年却都能正常越冬开花。抚顺、锦州、朝阳、延边、九台、绥化、大庆、满洲里等城市均引种了甘肃紫斑牡丹。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样板彻底改变了东北露地牡丹不能栽培越冬的历史,加快了东北引种甘肃紫斑牡丹的过程。 如果说2000年以前东北牡丹栽培只是部分个人爱好者和个别园林科研所单位在引种探索牡丹的试验活动,那么2000年以后,特别从2003年开始,东北各地栽培引种牡丹则出现了一个高潮。 2004年4月,哈尔滨森林植物园在兰州牡丹园艺公司赵潜龙经理的技术指导下,从甘肃引进栽植了近2000株紫斑牡丹,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2004年4月,沈阳市园林科研所再次引种一百多株紫斑牡丹植于园中进行观测,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 2004年5月中旬,沈阳植物园刘延江主任亲自带队前往兰州考察甘肃牡丹开花盛况,看到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型的牡丹时,刘主任满意的说:“有人说甘肃紫斑牡丹只开单瓣花,重瓣花很少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要管理跟上去,甘肃牡丹花会开的很漂亮。”并于当年10月大批量引进栽培了2000多株甘肃紫斑牡丹,越冬后全部成活。 2004年5月下旬,长春牡丹园盛开的牡丹吸引了众多市民,特别是山坡上花繁叶茂,香气袭人的甘肃紫斑牡丹(见彩照)更让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当地领导也对牡丹栽培引种一事给予了高度重视,长春市园林局长提出:“要把长春牡丹园变成名副其实的牡丹精品园。”同年11月,长春市牡丹园主任受委派带队前往兰州考察。 2005年元月,长春市绿化管理处长冒着严寒前往兰州考察,当看到高大、雄壮的甘肃牡丹和兰州中川牡丹芍药园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培育出大批优良苗木后,热情洋溢的对总经理赵潜龙说:“一定要用你们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建设好长春牡丹园,让长春牡丹园成为东北牡丹第一园。”半月后的三九天,第一批40多株高大的甘肃紫斑牡丹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严寒冬季栽进了长春牡丹园,三月初,长春土地未曾解冻,又有5000多株甘肃牡丹、2000多株中原牡丹、2000株芍药陆续栽进了牡丹园。至此,长春牡丹园成为东北最大的“百亩万株牡丹园。” 野生状态基本信息拉丁名 Paeonia rockii T. Hong et J. J. Li 中文名 紫斑牡丹 科 芍药科 Paeoniaceae 属 芍药属 Paeonia 组 牡丹组 Sect. Moutan 亚组 革质花盘亚组 Subsect. Baginatar 亚种1:原亚种,全缘叶紫斑牡丹,P. rockii subsp. rockii D. Y. Hong in Acta. Phytotax. Sin. 36(3):538-543,1998。小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大多不裂。分布于甘肃南部(武都、康县、文县、盘曲和迭部等县)、山西秦岭的南坡(略阳)、河南伏牛山(嵩县、栾川、卢氏、内乡、灵宝等地)、湖北保康及神龙架林区。 亚种2:裂叶紫斑牡丹,P. rockii sub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in Acta. Phytotax. Sin. 36(3):538-543,1998。小叶卵形至卵圆形,大多分裂。分布在山西太白山、南五台、终南山、陇县、延安和甘泉,甘肃在子午岭林区的合水以及天水小陇山林区。 分布 野生种类分为3大分布区,陕甘黄土高原林区、秦巴山地、神龙架林区。甘肃、陕西、四川、河南、湖北。分布区位于东经103°10′到东经112°15′、北纬31°30′到北纬36°35′之间,海拔1100m—2800m。 现状 渐危种,国家3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根皮入药,长期遭受过度采挖,资源不断被破坏,又因天然繁殖力弱,分布区逐渐缩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50-200cm。茎直立,小枝圆柱形,微具条棱,基部具鳞片状鞘。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15-30枚,常15枚,有时多达60枚以上,长22-48cm,宽13-41cm;顶生小叶宽卵形,长8-9cm,宽5-6cm,通常不裂,稀3裂至中部,裂片不再浅裂,下面灰绿色,被长柔毛,小叶柄长2.5—3.5cm;侧生小叶长卵形或卵形,长5-8cm,宽2-3.7cm,不裂或2-4浅裂。 花大,单生枝顶,直径约15cm;苞片4-5,长椭圆形;萼片(4一)5,淡黄绿色,近圆形,长约3cm,宽3—3.8cm;花瓣10—12,白色,偶见粉色或红色,宽倒卵形,长6-10cm,宽4—8.2cm,内侧基部具紫色斑块,宽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金黄色,花丝淡黄白色,偶见中下部淡紫红色,长1.8—2.5cm;革质花盘鞘状,黄白色,包围心皮;心皮5—7,常5,密被黄色短硬毛。瞢荚果长2-4cm,直径约1.5cm,密被黄色短柔毛,顶端具喙;种子倒圆锥形,长约8mm,黑色,有光泽。 花期5月,蓇葖果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裂、种子成熟。 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与生境紫斑牡丹野生种类分布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陕北黄土高原及其南部秦巴山地,河南、湖北西部山地,目前在甘肃子午岭林区还保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种群。 陕甘黄土高原林区分布区在黄土高原陕甘交界的子午岭林区(庆阳、合水)及陕北延安(甘泉、延安)等地的林区均发现有裂叶紫斑牡丹的分布。子午岭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4-8.5℃,极端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7.7℃,大于10℃年积温2600-2700℃,年平均降雨量500-620mm,无霜期110-150d。土壤为灰黄绵土或灰褐土。在合水县太白林区和平定川林区,紫斑牡丹的天然分布达133公顷以上。紫斑牡丹在还把1350-1510m的半阴坡(东北坡)或阴坡杂木林下呈星散连片分布,其伴生乔木有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等,灌木有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北京忍冬(Lonicera elisae)、葱皮忍冬(L. ferdinandii)、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e)、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等,最大植株树龄27年,株高1.84m。 在延安花山山顶的灌木丛中,常常也能发现裂叶紫斑牡丹植株生长。延安市甘泉县雨岔乡二里沟分布着大量野生紫斑牡丹,从沟底两侧到梁顶(1300-1500m)约20-33公顷。除正常白花以外,部分植株粉红色或红色。 秦巴山地分布区紫斑牡丹在秦巴山地分布较广,两个亚种均在这里异域分布。 在甘肃境内西秦岭山地的北丘陵、南秦岭均有分布。在天水小陇山腹地沙坝一代,裂叶紫斑牡丹散见于阔叶林下或林缘。这里海拔1565-2019m,年平均气温6.9℃,局端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834mm,年平均蒸发量925.8mm,无霜期154d。土壤主要为山地棕壤,pH值6.5左右。伴生乔木主要有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山杨、白桦、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椴树(Tilia tuan)等,灌木有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黄蔷薇(Rosa hugonis)、栒子(Cotoneaster)、卫矛、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连翘(Forsythia suspense)和箭竹(Fargesia nitida)等,下层草本多以蒿类、蓼和茜草为主。 在甘肃南部的文县,全缘叶牡丹分布于海拔1300-3200m的半阴坡、半阳坡的疏林下或灌丛中。这里年平均气温7-10℃,极端最高气温32-35℃,极端最低气温-15℃到-22℃,年平均降雨量600-800mm,土壤为山地棕壤。伴生乔木主要有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灌木有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pubescens)、毛樱桃、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马桑(Coriaria sinica)、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水红木(Viburum cylindricum)和甘肃荚蒾(V. kansuense)等,下层草本植物有苔草、茜草、雀麦、天门冬、野棉花以及鳞毛蕨、蹄盖蕨等。 秦岭中段山西境内的秦岭南北坡均有裂叶紫斑牡丹的分布。在秦岭东段河南境内,全缘叶紫斑牡丹分布于豫西伏牛山区的嵩县、栾川、卢氏和内乡等地,集中分布于嵩县车村乡、木植街乡和栾川县合峪乡三乡接壤地带的杨山主峰周围海拔1300m-1650m的范围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 神龙架林区发布区神龙架地处湖北西北部,东连保康县,西与重庆巫山、巫溪相接,南依兴山、巴东濒临长江,北靠房县,死我国气候带的南部亚热带和北部温带的过渡带,也是地貌上西部高原山地与东部平原丘陵的过渡地带,属秦岭山系u大巴山的东延余脉。全缘叶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本区北段的宋洛山、古庙垭、古水、牛皮郎、刘响寨以及高桥、黄杨沟等土层较肥厚的山坡灌丛地带,并在松柏、泮水的村前屋后有引种栽培。在海拔1000-1600m的地段,紫斑牡丹分布较多,一般多丛生半山坡密林间的向林空旷地,土壤为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pH值5.6-6.3。从植被垂直分布上看,紫斑牡丹分布于中山与低山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带,伴生植物种类丰富,乔木有巴山松(Pinus henryi)、华山松(P. armandii)、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鹅耳枥、槲栎(Quercus aliena)、刺叶栎(Quercus spinosa)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等,灌木有杜鹃(Rhododendron)、胡枝子(Lespedaza)、栒子和荚蒾等。在保康县横冲林场附近的山林中,紫斑牡丹花色纯白,花萼和苞片稍肥厚,小叶多30枚左右;结实性强。 保护价值 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植物,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根皮供药用。对研究牡丹属的系统发育和培育牡丹新品种,都具有一定意义。 保护措施 陕西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建议在分布集中的地区建立保护点,严禁采挖,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推广栽培。 栽培、科研历史与现状药用栽培始于汉,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中发现记载有牡丹治疗“血淤病”的记载。观赏栽培始于唐,甘肃距离隋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和长安地区的空间距离近,是繁荣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观赏栽培发展于宋(金),因战乱频繁,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但可从考古发掘中得知,牡丹已经成为民间艺术及装饰雕刻的题材之一。品种群形成于明清,文字记载比较多,“佛头青”、“绿蝴蝶”、“太士黄”等传统品种,至少是从清朝及其以前流传下来的。品种群发现和研究于80年代以后,李嘉珏《临夏牡丹》是该品种群研究和发展的新的起点。 紫斑牡丹传统栽植区域分布于山西西安以西,青海西宁以东,宁夏及甘肃南部,主要在在甘肃形成品种起源、演化和栽培中心,并分布到邻近的青海、山西、宁夏等西北其他地区。目前紫斑牡丹品种已经超过300个,集中栽培分布于甘肃兰州、临夏、临洮、陇西等地,其种植规模、品种数量和在国外的影响,使之成为中国牡丹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品种群。 国外的引种栽培,始于1925-1926年间,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在甘南卓尼县一个喇嘛寺对紫斑牡丹进行采种,并送往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成功播种,然后被扩散到世界各国。9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对紫斑牡丹进行零星引种栽植,近几年来,开始大规模苗木出口。兰州牡丹园艺公司和榆中和平牡丹园是进行紫斑牡丹外贸出口的两家最大的公司,但前者规模更大,力度更强。国内引种栽培,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零星的进行。1996年,中国园艺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第四届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使国内牡丹专家首次认识到紫斑牡丹,使紫斑牡丹在全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开始大规模推广栽植。以兰州牡丹园艺公司成功为沈阳植物园牡丹芍药园引种栽培紫斑牡丹并获得成功为标志,2003年以后,紫斑牡丹在东北地区的推广栽植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随后,紫斑牡丹在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等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得到广泛栽植,紫斑牡丹在全国的推广栽植获得进入全面发展期。 紫斑牡丹的科研上,80年代以前进行较少,李嘉珏先生、赵潜龙先生、陈德忠先生等长期默默无闻地进行着紫斑牡丹的品种分类、育种、栽培管理、种植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们是紫斑牡丹学术界和产业界当之无愧的权威专家。在1996年牡丹芍药分会第四届年会之后,大量科研人员、学术界人士开展了对紫斑牡丹的研究,在分类学、品种收集与整理、引种驯化和品种资源圃建设、新品种选育、繁殖特性研究和繁殖技术改进与创新、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从横向上看,甘肃紫斑牡丹同洛阳牡丹与菏泽牡丹相比,无论从研究上,还是从生产管理、产业开发上,都还有很长的差距,更不用说欧美的牡丹芍药育种、日本的牡丹芍药产业化生产了。从纵向上看,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以传统技术为主的紫斑牡丹行业,亟待现代生物技术的引进、具有企业经营理念现代管理人才和销售菁英的加盟、高技术科研人员的进入,才能够让紫斑牡丹行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让紫斑牡丹真正绽放在全世界所有寒冷的地方。 栽培品种分类与鉴赏根据对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花色变化、花型变化以及品种形成等问题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花色”、“花型”、“品种名称”三级分方法,符合牡丹品种演化的实际过程。 花色是牡丹最突出、最容易判别的特征,而且花色比较稳定,所以将花色作为紫斑牡丹品种分类的第一等级。花色分为白、粉、红、紫、黑、蓝、黄和复色共9种类型。其中黑色指深紫色和墨紫色,黄色指淡黄色或浅黄色,蓝色指粉蓝色或粉紫蓝色,复色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花型是正确反映品种特点和观赏价值的主要特征,是盘中开花时花朵整体形态特征的综合体现,从单瓣、半重瓣到重瓣,反映了花瓣不断增多和随之发生的外观形态变化。紫斑牡丹花型可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皇冠型、绣球型。 品种名称是品种分类最低等级和基本单元,代表着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的具体植株,是所有信息的总会,其内容以品种名称第一次合法发表时的描述为准。 紫斑牡丹的鉴赏。最为常见的是作为园林栽植的观赏植物进行室外观赏。从宏观上看,可以观赏高大的树形、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紫斑牡丹与园林小品的搭配、与周围建筑等的景观协调等,也可观赏不同季节的牡丹美景,如春季嫩叶颜色与形态,夏季浓绿开展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秋季红叶和果实、冬季干形和树姿。花的观赏,如不同的花色,不同的质地细腻程度、不同的花的姿态、不同的花香,结合品种名称、牡丹文化对其风度、品德、特性和文化进行鉴赏,等等。 除室外欣赏外,可欣赏盆花、盆景。以牡丹花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干花和鲜切花,与其他干鲜花卉或植物搭配,营造出的具有特别含义的插花作品,更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紫斑牡丹与西部民族文化风情甘肃地处中国黄河中上游,东连陕西、宁夏,西承新疆、青海,北及内蒙,南接四川,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气候和独特的景观。在这里,可领略自然之神工、天地之造化。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沙漠绿洲;既有皑皑冰川,又有茫茫戈壁;既有黄土高原,又有一望无际的高山牧场。 甘肃是中国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大约在十多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甘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欧亚大陆桥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咽喉,闻名中外的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以及沿长城古道遍布的文化古迹酒泉嘉玉关城楼、张掖大佛寺睡佛、刘家峡炳灵寺石窟、夏河拉卜棱寺、平凉道教圣地空峒山等,充分显示了甘肃古老而又产烂的历史多民族文化。甘肃历史上就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地区,目前主要生活着以汉、回、藏、蒙、维、东乡、裕固族等为主的45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风情各异的本民族文化。 虽然各民族风俗不一,但喜爱牡丹花是各民族共同的特点,除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农家牡丹园外,各色美丽芳香的硕大牡丹花,相竞开放在寺院庙宇,连同那些不同建筑上的雕刻绘画,更增加了人们对牡丹的依赖和崇敬,把牡丹作为希望的寄托,美好幸福的象征,加之喜爱栽植牡丹的人都很长寿,因此人们一旦谈论牡丹、观赏牡丹之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牡丹曲调,咏牡丹诗词,写牡丹,画牡丹,修牡丹亭,刻牡丹纹,形成了不同民族风情的牡丹文化,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交换牡丹品种是最原始的纯朴文化友谊在甘肃农村,人们把自己家中能有一株观赏价值较高的牡丹优良品种作为一种骄傲和自豪,有“宁舍金银不舍花”的“君子”气度,轻易是不舍得将自己的品种或种子送给外人,只有出嫁女儿索要,父亲在难以推辞的情况下才会给女儿家中分一根小苗,因此,在临洮、临夏一带,常常出现珍贵品种只有爷爷或父亲家中种牡丹,出嫁的女儿家中才会有相同牡丹品种的现状。而相互交换品种是民间最原始的一种品种交流,也是产生杂交新品种的根源。每年开花时节,民间育花者相互走访欣赏牡丹,切磋评价牡丹品质的好坏。他们一边喝酒猜拳,一边赋诗唱歌,一旦某人培育出园艺水平较高的新品种,便会邀请当地的众多文人墨客喝酒赏花,给牡丹起名,在美酒激发情感之时,给无名之花起上一个恰到好处的名字。因此,纵观一千多年遗留下来的牡丹花名中,很多品种如“书生捧墨”“酒醉杨妃”“三学土”“状元红”“人面桃花”“雪中送炭”“醉桃”等脍炙人口的花名,无不印有骚人墨客赏花饮酒、赋诗作画的高雅文化内涵,既形象生动,又入木三分。大有古代伟大诗人李白“酒醉出好诗的”的情景。在赏花赋名的同时,育花人之间就会相互用各自的“珍品”进行品种协商交换,以便在秋天进行兑现。一旦交易谈妥,那种兴奋之情,潇洒之态,有放歌高唱的,有提笔疾书的,情感真挚,场面欢快,真切地体现了民间清平盛世的纯朴民风习俗。 不同民族对牡丹有不同的习俗文化藏族把牡丹作为安康吉祥的象征藏族分布在西北的青海、西藏自治区和甘肃、四川省的部分地区。由于该民族地处高寒地区,虽然在接近林区的地区有野生牡丹生长,但观赏牡丹大量栽植的地方还是不多,主要还是以寺院为主作为一种佛教文化需要来栽植。哪里有藏族居住,哪里就有他们的寺院。只要条件允许的地方,一般都栽有牡丹(藏族称牡丹为“边也梅朵”,意为吉祥如意)。1967年,著者带领意大利植物学家奥斯蒂和德国摄影家约什一块到甘肃藏族的卓尼县(图)的禅定寺院考察时,该寺院中栽植的花卉品种只有牡丹,寺院喇嘛把院中的牡丹象神一样精心管护,任何人不得攀折。禅定寺院的建筑和装饰物上也有大量牡丹雕刻和图案。烘托了寺院的肃穆,体现了藏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做佛事时都用酥油做成的牡丹酥油花。 回族把牡丹看作幸福和爱情的象征回族是伊斯兰信仰者,清真寺是他们举行礼拜和教会活动的神圣地方。栽植牡丹和牡丹质量好坏是他们教长十分关注的工作,一般都有专人养护管理。清真寺的建筑雕刻上有木雕和砖雕与其他花搭配图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性。(图)花儿,是绽放在西北高原上的一朵艳丽芬芳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部分地区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歌。深受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和部分藏、裕固等民族群众的喜爱。曲调之丰富、唱词之浩瀚,可位列全国民间艺术的前茅。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而饮誉艺坛,闻名中外。 民谚云:“陕西的乱弹,河西的少年”。河西是临夏的古称,是花儿的故乡,脍炙人口的“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均发源在这里。各族人民用高亢豪放的歌喉和智慧的心血培育了花儿,花儿也作为劳动人民心中的歌,漫唱在翠绿葱茏的无际田野里;飘荡在突兀陡峻的深山密林中;飞扬在石破天惊的黄河水弦上;应响在举世瞩目的丝绸古道间。许多规模盛大的花儿会场,更使各路花儿交融荟萃,放射出奇异的光彩。人们用花儿倾吐着对幸福生活与爱情的美好向往,一件件散发着花儿馨香的文艺作品争奇斗妍在祖国的百花园里。 河州花儿,又名“少年”,从保留的音调、早期唱词及遗留的民俗等综合推断,是古代羌、汉民歌融合而具雏形的,后经回、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的演唱趋向完美,流传在西北各地。由于各个民族语言、音调等的互相影响,使河州的花儿唱词格律奇特,产生了“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者摘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的单、双字尾唱词;曲调异彩纷呈。耸立在临夏州和政县陡石关口的松鸣岩花儿会,是河州花儿的传统会场。这里四峰并峙,古松参天,野牡丹开满山坡。据记载,明代开始建寺,先后修了玉皇阁、菩萨大殿、独岗寺等庙宇。每年“四月八”(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佛教的龙华大会,“花儿会”也是由此而兴起,到清代时已颇有名气,陇人祁魁元“我亦龙华游盛会,牡丹听罢独徘徊”的诗句是对当时真实的写照。花儿会上以男女对唱、齐唱为主,常用咪咪、唢呐、四弦子等乐器伴奏。赴会的多为临夏、定西、甘南等地区的各族群众。清人吴镇的“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诗句是较早的赞美之词。 牡丹花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甘肃历史记载就能看出甘肃牡丹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一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去掉了把赏花看成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错误观点,成为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及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欢快与乐趣,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等与自由。每当鲜花盛开之时,不论领导和群众,都能在花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趣。人们在赏花中尽情欢歌,玩耍,下棋,打牌,写生,作画,提诗,写字,别有一翻风味。 牡丹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文化艺术装饰由于牡丹历来被群众公认为“花中之王”,所以不论是中国文化的早期还是现在,都有大量的精美图案被印制在各种生活用品中,不但提高了商品的价值,而且也提高了群众对美丽牡丹装饰品的收藏兴趣。 栽培与管理栽培要点传统繁殖方法有播种、分株、压条等,大规模苗木生产用播种和嫁接方法进行繁殖。芍药属植物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因此,应在8月上旬至9月果皮变黄褐、种子成熟后即采种。用清水选种后,将好种子放在湿沙内贮藏7天左右,即可播种,能生出幼苗,经过冬季,低温下发芽出土。干燥种子延至春季播种,常推迟一年发芽。亦可在每年9--10月将肉质干刨出,从根颈部劈开(一般每兜分3-5株,上面必须带芽),在伤口处洒上石灰、以防腐烂,栽培后培土越冬。 紫斑牡丹属寒冷干燥生态型,抗逆性强,适宜低温和干旱气候。中国长江以北至黑龙江省即北纬52度以南,绝对最低温度-41℃左右的地区,大部分品种都能露地越冬生长,(有少部分品种在该气候条件下是否能越冬,有待进一步观察),而在长春北纬44度以南的地区,通过近十年观察结果,紫斑牡丹能够露地正常生长、正常开花、正常越冬。 (1)、紫斑牡丹一般在海拔60m(山海关以北)至3000m白龙江流域的地方都能生长,海拔高低对紫斑牡丹的影响,其实就是温度高低对牡丹开花日期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牡丹开花日期也相对延迟。如北京地区与兰州市区牡丹开花时间基本相同,但北京纬度高于兰州而兰州海拔高于北京。北京与沈阳海拔基本相同,但沈阳纬度高于北京,沈阳牡丹开花时间比北京大约晚二十天左右。 (2)、紫斑牡丹能够高度耐旱。在年降水量不到300mm,蒸发量却达到1800多mm的兰州中川机场所在地区(中川牡丹芍药园),紫斑牡丹只要在栽植时满足水分要求让其扎根成活后,也能抗旱生长。但如果让其开好花,则每年需浇2~3次水。 (3)、紫斑牡丹品种间的年生长期只有几天的差别。有学者提出紫斑牡丹比中原牡丹生长期短的观点有误,牡丹的生长期是由无霜期长短决定的,无霜期长,生长期就长,反之则短。如果将中原牡丹栽植到兰州或将紫斑牡丹栽植到中原,两个品种的生长周期在当地就会基本一样。 (4)、 紫斑牡丹为长日照植物,喜光照,但在炎热潮湿的7~8月,如果气温长时间保持在30℃以上且通风条件差时,会产生枯叶现象。开花时节,过强的光照会缩短观赏时间、降低观赏效果,故而有些珍贵观赏品种在开花时节,可搭凉棚遮阴防晒。 (5)、紫斑牡丹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PH值6.2~8.3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虽能抗瘠薄土壤,但在肥力较好的土壤中生长健壮,成花率和花瓣瓣化程度都高于瘠薄土壤。东北地区土壤相对疏松地表水渗透力强,新栽植苗木必须注意补充水分,两年后新根扎根较深后就不用多浇水了。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一样怕水涝,因此在黄河以南和低洼地区栽植时必须注意排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东北牡丹爱好者希望有一种栽培简单、冬季不用防寒就能越冬开花的牡丹在东北落地生根。1993年,兰州牡丹园艺公司总经理赵潜龙来到长春,同长春绿化管理处副处长的华东同志进行了几天的长谈后,共同认为甘肃紫斑牡丹在长春露地越冬的可能性极大。并于当年秋天由赵潜龙经理从兰州送来200株裸根紫斑牡丹,在沈阳市绿化处技术科刘德全科长的支持协助下,分别栽植到沈阳青年苗圃、榆树屯苗圃和市内的夏芳园及南运河绿化管理处。另将其中二十株牡丹送到长春,安排到长春园林科研所栽植试验。两年后,这些牡丹由于栽后管理重视不够,加之技术不够成熟,大部分死亡,只剩下沈阳市内夏芳园和南运河绿化管理处院内的牡丹开花,而且长势很好。特别是夏芳园大门口的两株牡丹开花繁茂,美丽壮观,吸引了众多游人争相留影(1998年被盗)。证实了甘肃紫斑牡丹不用人工越冬保护可以在东北正常开花。 沈阳植物园主任在调查了沈阳市南运河绿化管理处的甘肃紫斑牡丹能够在沈阳正常越冬的情况后,当即决定从甘肃引种紫斑牡丹在该园内栽植,并于98年12月向兰州牡丹园艺公司订购了200株,长春绿化处也同批向长春建在人民大街的牡丹公园栽植了100株甘肃牡丹。这些牡丹在经过严冬考验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开花。 随着甘肃牡丹在东北的几次落户,并且生长开花一年比一年好,坚定了两个牡丹园管理者引种栽培能露地越冬的甘肃紫斑牡丹的决心,他们又先后多次与兰州牡丹园艺公司合作,批量引进甘肃紫斑牡丹,并摸索研究出紫斑牡丹在东北栽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期间,牡丹江市铁岭镇的刘兰胜,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刘经理,还有东北各地县的部分个人爱好者也用托运、邮购等方式,从兰州牡丹公司引进了部分牡丹栽培。长春市长春公园2000年引种了一百多株紫斑牡丹,由于管理和人为原因现仅存25株,但每年却都能正常越冬开花。抚顺、锦州、朝阳、延边、九台、绥化、大庆、满洲里等城市均引种了甘肃紫斑牡丹。这些成功的经验彻底改变了露地牡丹不能在东北栽培越冬的历史,加快了甘肃紫斑牡丹的引种进程。 如果说2000年以前东北牡丹栽培只是部分个人爱好者和个别园林科研所单位在引种探索牡丹的试验活动,那么2000年以后,特别从2003年开始,东北各地栽培引种牡丹则出现了一个高潮。 2004年4月,哈尔滨森林植物园在兰州牡丹园艺公司赵潜龙经理的技术指导下,从甘肃引进栽植了近2000株紫斑牡丹,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2004年4月,沈阳市园林科研所再次引种一百多株紫斑牡丹植于园中进行观测,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 2004年5月中旬,沈阳植物园刘延江主任亲自带队前往兰州考察甘肃牡丹开花盛况,看到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型的牡丹时,刘主任满意的说:“有人说甘肃紫斑牡丹只开单瓣花,重瓣花很少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要管理跟上去,甘肃牡丹花会开的很漂亮。”并于当年10月大批量引进栽培了2000多株甘肃紫斑牡丹,越冬后全部成活。 2004年5月下旬,长春牡丹园盛开的牡丹吸引了众多市民,特别是山坡上花繁叶茂,香气袭人的甘肃紫斑牡丹更让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当地领导也对牡丹栽培引种一事给予了高度重视,长春市园林局长提出:“要把长春牡丹园变成名副其实的牡丹精品园。”同年11月,长春市牡丹园主任受委派带队前往兰州考察。 2005年元月,长春市绿化管理处长冒着严寒前往兰州考察,当看到高大、雄壮的甘肃牡丹和兰州中川牡丹芍药园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培育出大批优良苗木后,对总经理赵潜龙说:“一定要用你们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建设好长春牡丹园,让长春牡丹园成为东北牡丹第一园。”半月后的三九天,第一批40多株高大的甘肃紫斑牡丹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严寒冬季栽进了长春牡丹园,三月初,长春土地未曾解冻,又有5000多株甘肃牡丹、2000多株中原牡丹、2000株芍药陆续栽进了牡丹园。至此,长春牡丹园成为东北最大的“百亩万株牡丹园。” 主要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学术专著简介1 科研机构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 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Zhongchuan Peony Research Institute)位于兰州市北部中川机场旁的中川牡丹园,经甘肃省科技厅和民政厅批准成立,是国内首家以紫斑牡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营科研机构。目前拥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涉及观赏园艺、植物提取、林学、植保、园林工程、外语等多个专业学科,所长赵潜龙先生是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甘肃牡丹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化开发工作。 中川牡丹研究所主要对紫斑牡丹、芍药、大丽花等甘肃特色花卉的进行品种收集、整理、育种、栽培管理、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同时进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服务。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有“甘肃牡丹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甘肃牡丹北移技术研究”、“紫斑牡丹抗寒品种的选育”、“紫斑牡丹籽油提取技术研究”、“紫斑牡丹精油提取技术研究”等。此外,研究所还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对国内外牡丹园的规划设计、建园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制定甘肃紫斑牡丹的种苗质量行业标准等工作。 研究所先后在全国各大园林、花卉杂志上发表牡丹芍药相关的论文30多篇,“甘肃紫斑牡丹嫁接速繁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面积达70余亩,已收集整理紫斑牡丹品种350多个,芍药品种180多个,大丽花品种150多个,并通过杂交选育,筛选出紫斑牡丹新品种6个。研究所培育出的创新性产品“独干牡丹”、“辫子牡丹”、“红叶牡丹”等,树形奇特,观赏性强,深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喜爱。 研究所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沈阳植物园、兰州树木园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并加入了美国牡丹芍药协会、英国牡丹芍药协会、德国牡丹芍药协会等学术团体,每年接待大量国外牡丹专家到访,并利用到国外考察参展的机会,同国外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为研究所的科研水平的提升,为甘肃“中川牡丹”树品牌创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著作李嘉珏,《中国牡丹与芍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6。 最大特色与优点在于博大齐全,将中外有关牡丹芍药的知识、技能与文化、艺术(主要是我国的),进行收集并分析。独到之处,如牡丹栽培类群的形成及其起源、牡丹芍药之遗传特征与品种改良、生物学特性、病虫害及其防治、牡丹芍药园规划设计与商品生产、中国牡丹芍药文化等。在学术界,首次对紫斑牡丹进行详细的理论叙述,对紫斑牡丹的分布范围、主要特点、主要园艺品种也进行了说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