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资中冬尖
释义

简介

资中冬尖是四川省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历史

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清康熙年间,资中人陈永礼对冬菜的历史颇有了解,特别是冬菜不加任何香料自然生香和冬菜在外地久负盛名极感兴趣,通过多方造访,决定大规模生产冬菜,便请一位李姓技师在冬尖传统加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批量加工,并对原料菜有了特别的要求,须取批把叶、齐头黄青菜的嫩尖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使其菜质更加嫩脆,在一些关键加工环节上也进行了改进,为大批量生产细嫩冬尖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出资在资州府沱江南岸(现水南镇石膏小学)购地20余亩,买回一些土陶坛罐,建了工棚和晒坝,请帮工20多名,开始了资中细嫩冬菜尖的大批量生产,外加生产豆瓣酱和酱油、食醋,并结合自己的名字取名“资州兴盛永酱园”,意在酱园和细嫩冬菜尖永远兴旺昌盛。开始了冬尖不断外销,取名为“资州细嫩冬菜尖”,(民间俗称“资州冬尖”现称“资中冬尖”),其关键技术历代一直秘不外传。

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随着资中冬尖的名声越来越大,到1928年(民国16年)资中先后又建成了德丰亨、道盛元、天福兴、贞记等十来家酱园与之争辉,形成资中酱园的兴盛时期,但生产的细嫩冬尖终不及老字号兴盛永酱园生产的鲜、香、嫩、脆。

资中冬尖作为资中的地方特产,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为保护资中冬尖这一品牌,推动资中冬尖产业的发展,2007年资中县成立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并向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提出申请。不久,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受理了资中冬尖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并向社会公告。

传说

传说后周时磐石县(即今资中县)城郊沱江之滨,住着一对农民夫妻。家门前有块菜地,四周长着十几种批把树。农闲时节,丈夫从白云山挖得一大担草药归来,离家不远时,抬头一看,原来满树金灿灿的批把现在一颗都不见了。这是何故?心里一惊,肩头上的那一担草药一下子滑到河中,草药被水冲走。回家一看,原来那满树枇杷全被大风吹落地下烂了。妻子安慰沮丧的丈夫说,枇杷虽然落了,它的甜汁却漫透了菜园的泥土,以后,夫妻俩再园里种满了青菜。奇怪,青菜的叶子长的得象枇杷叶一样。枇杷叶青菜成熟后,味道又甜又香,夫妻俩吃不完,就加盐制成咸菜装入坛中,埋人菜园地下,丈夫便又进山采药去了。春去冬来,转眼又过了一年,等丈夫满载而归,妻子杀鸡煮酒接风时,才想起埋在地下的菜坛。掘土开坛,顿时芳香扑鼻,经久不散,这就是冬尖的传说。

现状

农民常年种植冬尖在12万亩以上,平均纯收入为200元/亩,全年农民净增纯收入为2400万元。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投资5000万元,修现代化冬尖精加工厂一座,改建冬尖初加工厂10座,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资中冬尖项目,开发资中冬尖这一传统产品。计划到2008建成优质无公害冬尖原料基地15万亩,年产冬尖9万吨,为农民实现产值9000万元,使37.5万农民年人均增收240元。

特色

资中冬尖确实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两包乘火车,在秦岭以南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出了秦岭,马上就会芬芳四溢,满车厢都是香的,有的人从外车厢走来无不发出惊奇的疑问:“啥东西这么香哟!”

冬尖用途颇广,用刀剁啐,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可以调汤;还可以合着猪肉宰成啐粒,再合点酒曲,炒成干馅子,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故而畏惧麻辣的北方人最为喜爱。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1958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0顿,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省经委联合颁发优质产品奖,并获得巴蜀食品节金奖。

资中冬尖是我县具有浓郁特色的土特产品,名列四川四大名菜之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该产品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点和开胃、健脾、生血之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资中冬尖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及地区,并远销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国家。八十年代以来连续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全国食品行业优质产品、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巴蜀食品节金奖等殊荣。现在冬尖产业正逐渐成为资中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冬菜梢尖的下节菜叫“二筒子”,可切成薄片,腌制成“菜皮子”,合上调料,也是味道绝佳的小食品。

做法

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资中冬尖确实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两包乘火车,在秦岭以南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出了秦岭,马上就会芬芳四溢,满车厢都是香的,有的人从外车厢走来无不发出惊奇的疑问:“啥东西这么香哟!”

冬尖用途颇广,用刀剁啐,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可以调汤;还可以合着猪肉宰成啐粒,再合点酒曲,炒成干馅子,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故而畏惧麻辣的北方人最为喜爱。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1958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0顿,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省经委联合颁发优质产品奖,并获得巴蜀食品节金奖。

冬菜梢尖的下节菜叫“二筒子”,可切成薄片,腌制成“菜皮子”,合上调料,也是味道绝佳的小食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