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资阳区 |
释义 | 资阳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水北岸,人口42万,面积680平方千米。工商业基础雄厚。工业拥有电子、轻工、化工、冶金、机械、纺织、食品等10多个门类;商业形成了“十场十厦四条街”商贸群体,有家润多、爱丽丝、金都等三家大型综合超市和商业步行街。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盛产稻米、苎麻、柑桔、水产、湘莲。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水陆交通形成密集网络。 中文名称:资阳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南省益阳市 下辖地区:大码头街道、汽车路街道等 政府驻地:五一西路498号 电话区号:0737 邮政区码:413000 面积:680平方千米 人口:常住人口41.05万(2010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湘H 文物古迹(益阳古城 魏公庙 南岳宫 刘公馆 青龙洲 鹅羊池 大码头 文昌阁 考棚街 诸葛井 鲁肃堤 城隍庙 关濑惊湍 五马坊教堂 古道街) 社会经济发展(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建设 国内贸易 财政和金融 教育 科学技术 社会事业 人口 人民生活) 资阳区概况“洞庭余韵汇资水,雪峰山秀蕴明珠”。美丽的资阳地处湘中偏北、镶资水尾闾,北濒洞庭湖,全区总面积73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东南距省会长沙70公里,到黄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南接桃花江美人窝风景区,西连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张常高速公路贯穿而过,319国道,204和308省道交汇于此,石长铁路、洛湛铁路落站益阳,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资水流经全境,水路空交通十分发达,素有“吴蜀门户”之称,是湘中北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更是东南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向西部梯度转移的要塞。 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秦置县,是益阳市的母亲城,关云长 “单刀赴会”的典故即发生于此。两千多年古老文化的积淀,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清清的古风湘韵流淌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古巷、映照在那一堵堵饱经岁月洗礼的风火墙上,使这片沃土闪烁着古老文明和湖湘文化所特有的亮丽光泽。 从清代古巷、三台塔、诸葛井到白鹿寺、会龙山,从唐代宰相裴休到清代名士陶澍、胡林翼以及近代的周立波、周扬、周谷城、叶紫等文化名人,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资阳,使得古城良好的自然禀赋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交相辉映,成为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洞庭以南,天地之气,圣贤学脉,在此一线”之说。 资阳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区,也是湖南省两个省级环境质量优良县区之一。冬季晴朗干燥,夏季凉爽湿润。境内山湖交错,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地貌错落有致,景色隽秀,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将资阳滋润得满眼都是江南水乡的灵秀与清澈。 资阳是一座发展中的现代新城。资阳人遵循“留山水风光,建现代新城”的城市建设理念,使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整洁宽敞的街道、人流穿梭如织的商贸区、蓬勃发展的工业园、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怡人幽雅的沿江风光带,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资阳夜色更显迷人,从桥北广场到资江一桥,从步行街、古道街到鹅羊池、马良路,到处灯火辉映、花木扶疏、画栋鎏金,处处显示了资阳的朝气与活力。 资阳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现有1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机械电子、轻纺、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已成为资阳四大支柱工业,有一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和关联度高的原材料资源。城区拥有5万多名熟练技工,劳动力成本低。由于盛产苎麻、棉花、水稻、茶叶、湘莲、“三薯”等,资阳一直是全国苎麻、棉花纺织原材料基地和中南农副产品加工原材料基地之一。全区水电煤气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 历史沿革资阳的前身为原县级益阳市,自秦置县。据《周礼》记载:天下分九州,益阳地域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益阳属楚地(战国时为楚黔中地)。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益阳转属秦国,为长沙郡属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始置益阳县,以地处“益水之阳”而得名,仍属长沙郡。当时益阳县包括今桃江、安化、新化、冷水江、沅江等县市全部,及宁乡、涟源、新邵等县市的部分地方, 在过去的2000多年间,益阳历经各朝各代均为县治。 三国时属衡阳郡。 隋朝先后属潭州和长沙郡。 五代属潭州。 宋朝先后属鼎州、潭州。 元朝升为益阳州,属天临路。 明朝复为益阳县。 清朝属长沙府。 民国三年始属湘江道。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0年4月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33年县城置龙兴、麟兴二镇,1942年合并为龙麟镇。 1949年8月3日益阳和平解放,改为益阳县城关镇,成立益阳行政专员公署,资江北岸的龙麟镇改称益阳县城关区。 1950年3月城关区升为县级,更名为“益阳城关区”,直署益阳专署领导。 同年9月23日,城关区升格为益阳市,仍为县级隶属益阳专署。 1952年11月,益阳专署撤销,益阳市划属常德专署领导。 1953年4月,益阳市升为省直辖市,由省政府授权常德专署领导。 1958年7月,益阳市改属益阳县领导(县级不变)。 1961年7月,复属常德专署领导。 1962年,益阳专署恢复,益阳市又为益阳专署领导。 1984年4月22日,益阳县属地长春、迎风桥、过鹿坪、李昌港、香铺仑、杨林坳、新桥河7个乡和新桥河镇划归益阳市管辖,纳入益阳市行政区域。 1994年,撤销县级益阳市,成立资阳区。行政区划以资江为界,将原益阳县民主垸的4个乡、镇(场)划归资阳区管辖,纳入资阳区行政区域。新成立的资阳区,由益阳市桥北城区、长春垸、民主垸、新桥河上垸组成。 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重点工业开发区——益阳市长春工业园。原长春镇管辖的马良、白马山、五里堆、接城提、杨树、龙塘6个村划归长春工业园管辖。 2005年12月,资阳区被定为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由原来的11个乡、镇、场合并为6个乡镇,杨林坳乡、新桥河镇、李昌港乡合并为新桥河镇,长春镇、过鹿坪镇、香铺仑乡合并为长春镇,茈湖口镇、刘家湖农场合并为茈湖口镇,沙头镇、迎风桥镇、张家塞乡保持不变。由原来的4个街道,合并为2个街道,大水坪街道、大码头街道合并为大码头街道,城内街道、汽车路街道合并为汽车路街道。 “岁纪二千,溯县置秦皇,开疆拓土,州分夏禹,纬地经天,长沙郡属,湖南省一辖,汉继唐承”概括了古城悠长而曲折的历史由来。 文物古迹益阳古城益阳古城区地处资江尾闾,踞洞庭之滨,地当“吴蜀门户”,湘黔驿道所经,历为军事要地。据历史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年,三国吴、蜀为争夺荆州,刘备、孙权各派兵驻守,隔资江对峙。南岸是东吴鲁肃、程普、甘宁垒筑军营;北岸是关羽领关平、周仓布阵屯兵。鲁肃奉吴主孙权旨意,向蜀讨还荆州,邀关羽赴会议和,在益阳的地址上留下“单刀赴会”千古美谈。继后鲁肃移兵江北,筑土为城,是为鲁肃城。岁月推移,鲁肃城逐渐演变成鲁肃堤。唐朝时,房宇向故城东隅发展,但尚无完整的城池。明朝洪武初年筑土为城,挖深壕堑,修立城楼。此后成化、弘治年间加修,方初兴城池规模。城墙从西门拓展到东门口。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刘激开始拓鲁肃堤,以青砖筑城墙,城池进一步拓展。基宽2丈,面宽1丈,高1丈2尺,筑有银城(东门)、金池(西门)、迎恩(南门)、拱极(北门)四座城门。此后万历五年(1577年)加修城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被洪水浸溃。清朝康熙三十年(1765年)、咸丰五年(1855年)、七年、九年多次修葺。光绪二年(1876年),知县吴兆熊主持重修城墙,青砖上印有“吴兆熊”字样。民国时期,益阳古城墙被国民党军队构筑工事大肆毁坏,国民党当局大拆城墙。尤以民国32年(1943年)县长王秉丞借口修街,将城墙青砖、麻石拆除出卖钱款私吞。城墙被弄得破败不堪,仅留东门口城墙保存较好。 益阳古有“十五里长街”,分“城内”、“堡上”。“城内”以行政区为主,“堡上”以商业区为主。“堡上”又分“头堡”、“二堡”、“三堡”。唐朝拓街市时,城西地域称歧头,商埠分布在资江北岸红砖埠一线,城区与商埠之间,有部分零星店铺,宋时重儒学,西门外临河处兴建学宫,其后商铺渐兴。明朝嘉靖年间再次扩城,街市逐渐西延,至万历年间已与歧头商埠连成一片。当时,县衙为防御匪患,街市西区沿资江依次筑土堡,派兵驻城,“头堡”、“二堡”、“三堡”自此产生。头堡从学门口至今幸福路、二堡从幸福路至将军庙巷、三堡从将军庙巷至接城堤。到清朝初年,前来堡上经商者日益增多。随后,“三堡”街区继续向西延伸至接城堤。城东河外刘公滩每当冬天枯水时节,舟楫重载难以过滩,均需提驳方可通过,因此,城东沿河一线逐渐形成季节性船埠,益阳城区街道由此向东延伸,这段街市称做东关河街。自东关河街东端与清水潭接壤起,至西端与接城堤交界止,形成一条15华里,即7.5公里长的麻石街。 益阳先民及外来人士在益阳经营了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留下丰富多彩、富有传奇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观景。诸多的景观中,首推的“益阳资江十景”、“革命红色故地”,其次是“三国古城文化”、“资江码头文化”、“益阳古民居”及三台塔、斗魁塔、文昌阁、刘公馆、益阳监狱等古建筑,还有大码头、鹅羊池、古道街、考棚街等新街旧迹的风景点。自唐朝起至民国时期,宗教文化在益阳兴起、传播,在古城兴建了许多寺庙,最负盛名的是“九宫十八庙”。1904年挪威人在城内五马坊建教堂,传播基督教以后,天主教由意大利人相继来益传教,因而在益阳留下众多的基督教堂。著名的有:五马坊教堂以及英国人创办循道公会的礼拜堂(区图书馆)、福音堂(大水坪学校)、待恩堂(二堡区文化馆)、清和堂(在考棚街)、天主堂医院(现市中医院)。 益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城旧貌换新颜。城区向金花湖、马良湖以及接城堤、五里堆、杨树、白马山等村拓展,形成现代新城格局。特别是长春工业园,集工业、商业、旅游、休闲、民居于一体,是资阳区一颗绚丽的瑰宝。现在资阳区委、政府为打出“资水之阳”的新城文化品牌,挖掘和开发益阳古城文化,取得可喜的成就。在资阳城区及城郊新建千载遗址古道街、生态家园明石谷、益阳西施生态园、黄家湖、锦绣江南生态娱乐园、白鹿湖等旅游、休闲景点。 魏公庙相传魏公是明朝末年一位木排客商,在资江上游抢救一武冈遇险的吊船,不幸卷入激流里淹死。船、排行业的人有感于魏公舍身抢险的精神,尊称为魏公真人,奉为神灵,建庙或行江(指航行于水上)祭祀。 益阳魏公庙始建于何时?没有准确的记载,仅从《魏公的传说》来推断,应是明末清初。魏公庙遗址,在益阳市群众街北侧一煤店内。当时庙内香火旺盛,香客中数船民、排工居多,在城中颇有名气,为益阳九宫十八庙之一。 解放后,魏公庙改作新华五金厂,后厂迁他处,进而用作居民住宅和煤店。2002年古历10月10日,由僧侣释仁珍,在故址隔壁一间南货店,恢复魏公庙。庙内头门称弥勒殿供魏公真人。财神殿内供财神菩萨,观音殿内供观音菩萨。恢复后的魏公庙香火较旺,特别是农历9月29日魏公生日的这一天,进香者特别多。 南岳宫益阳九宫十八庙之一的南岳宫,在古城中有三处,即城内南岳宫(在今南岳宫社区)、头堡南岳宫(五一路社区)、三堡南岳宫(在新屋里)。 古时,益阳地方佛教信徒,喜爱上衡山的南岳庙,朝拜进香,由于益阳距衡山路程甚远,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为了便于信徒们朝佛,益阳的南岳宫应运而生。 三座南岳宫,益阳地方人士通常认为城内南岳宫是九宫十八庙之一。城内南岳宫始建于唐朝,明朝时进行重修。清朝光绪年间,大规模地重修过,德慧老和尚加修了佛殿。因此,城内南岳宫,香火盛极一时,朝佛进香者甚多。 一九五○年,城内南岳宫改办僧众工厂,佛事遂停。一九九○年,僧侣释明珍对此庙进行重修,恢复庙中佛事。庙分三殿,南岳殿供南岳圣帝,大雄宝殿供三尊大佛,观音殿供千手观音。重修后的城内南岳庙香火旺盛,一般时间进香者上香,春节期间进香者上千人。 刘公馆刘公馆坐落在益阳市大码头街道办事处建新里社区,是一座古朴的砖木结构,青砖灰瓦的古民居。这座古民居,是为刘姓先人所建,故称刘公馆。 刘公馆与益阳一位古名人的传说有关。这位古名人,是明朝嘉靖年间益阳知县刘激。刘激是四川叙州富顺(今四川宜宾市)人,嘉靖二十九年来益阳任知县期间,主持再次扩城,将街市逐渐西延,扩展集市。在扩城工程实施之际,刘激多次实地视察,指导扩城事宜。当时有益阳本地刘姓者,亦来此置地建房,刘激也多次前来刘姓建房工地。由于彼此姓刘,认为有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益阳本地刘姓者,与刘激沾上缘。刘姓新建的宅第,被称为刘公馆。 数百年来,明朝时的刘公馆几经兴废,现在看到的刘公馆,是刘姓后人重建的。 青龙洲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奉命驻军于益阳资水上游北岸,下游南岸的棉花岭(铁铺岭)则驻扎着东吴鲁肃的军队。孙权因讨还荆州不成,十分恼怒,命鲁肃设下伏刀计邀请关羽过江赴宴。蜀将马良等极力劝阻。关羽不允,对送信人说:“明日一定赴会。” 周仓得知,欲将主帅的青龙偃月刀好好磨洗一次,正着急没磨刀石时,忽然一声炸雷,一道青光,震耀得周仓耳鸣目眩。接着飞砂走石,暴雨骤降。他猛地望见江心拱出一条青龙,背脊上鳞甲青光闪闪。周顿时转忧为喜,连声说:“天助我也!”便肩着大刀,一跃而起,骑在青龙背上,在龙鳞甲上霍霍地磨起刀来。暴雨给刀加水,闪电给刀淬火。他一直磨到天光,刀锋削铁如泥。 次日,关羽单刀赴会。刀为此行壮威,使吴兵望而丧胆,不敢加害于他。 可江中青龙已被磨得鳞鳍裂碎,浮在江心。关羽回营闻知此事,即令粮草官开仓出粮,煮成熟饭,泼入江心,以作犒劳。青龙饿极,只管吞吃,不知不觉身体膨胀,再也缩不小了,于是永远匍匐于此,日久成为一洲,后人据此称为青龙洲。 鹅羊池鹅羊池处在益阳古城中心。古时,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洲,河洲是沼泽地,水草芜杂。到明朝末年,有位叫吉藩庄的人,在荒洲开辟十余亩地,形成一处湖泊,作为饲牧鹅羊的场所,后人称为鹅羊湖。清朝以后湖面缩小,遂称鹅羊池。古时的鹅羊池上通金花湖,从接龙(城)堤诸水汇入,东入马良湖,从贺家桥注入资江。 古时,在鹅羊池西北侧,邑人修建白骨塔一座,专门入殓无名尸骨。池南侧后建一条窄狭深巷,称呼为古道街,是有钱人休闲消遣的场所。由于池南一线成街市,池水入资江处不畅流,致使池水严重污染。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五一西路扩建,鹅羊池得到整修,在上、中、下三池四周砌驳岸,在北侧修建一条排污水的暗沟,让池水变得清澈。沿池修建麻石护拦,植种樟树、梧桐树。南侧一线,建有商业街。第三池植荷莲,衬映出鹅羊池飘香景色。近年来,古道街仿建一新。这样使鹅羊池旧貌换新颜,成为市区居民休闲的场所。 鹅羊池总面积43.4亩,三池呈椭圆形。池北依五一西路,北邻沿池路,东起幸福路,西抵向仓路,中间有广场路,三益街穿池而过。池北岸,是党政机关所在地,体育场,邮政电信及新建的民居商业楼,正对池面而向。鹅羊池,是嵌印在古城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码头大码头从广义上讲是指大码头地区,狭义上仅指临河码头。大码头的历史并不长,原是一条窄巷临河小码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益阳县长王秉丞发起修街,拓宽窄巷,将城内城墙上的麻石拆来,修起一处规模特大的码头,大码头一名由此产生。那条拓宽的窄巷北通鹅羊池,得名三益街。 大码头刚建成,益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至益阳光复后才成为益阳港口水运中心。码头是益阳客运的中心站,有客轮通往长沙、南县、桃江、茈湖口。以港口兴市,大码头岸上的街市曾经繁华一时。街市上有益阳最大的百货、南货、国药、旅店,特别是解放后,大码头地区成为益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大码头的经济十分活跃,俗云“大码头的钱有一腰深”。 在大码头上下,上有韩家、大石、小石、向家码头,下有皇庄河(俗称黄洲河)诸船、排码头。诸码头上船、排拥泊、风樯如林。搬运号子响彻资江水面。就大码头及邻近码头而言,无论是船、排数量、水运能力及货物吞吐量,在湖南省可称一大港口,仅次于长沙、岳阳港。 随着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益阳资江大桥先后建成,大码头冷落下来,码头呈萧条状态。 文昌阁“文运昌盛”,历来为益阳人所重视,坐落在益阳古城学门口的文昌阁正是取“文运昌盛”之意。对于文昌阁的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唐朝贞观年间,一说是宋朝。众多文史和传说表明,文昌阁应始建于宋朝,初称学宫,后改称圣庙。元朝末年,圣庙毁于战火。明朝洪武十三年,圣庙得到修复。隆庆五年,圣庙更新其制,中为大成殿(遗址在五一东路北),分古贤祠、明伧堂、启圣祠、儒学门。门内东侧为文昌祠。 清朝顺治年间起,多次重修大成殿。光绪三十三年诏升为大祀,改祠为阁,文昌阁之名由此而得。文昌阁,成为当时益阳古城的最高建筑。 民国十三年(1924年),著名革命先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响,在文昌阁创办进步刊物《资江》,宣扬新文化,新思想。民国十五年(1926年),临时中共益阳地区执行委员会书记袁铸仁与高文华等人组建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袁铸仁任书记,执委机关设文昌阁。 民国十八年(1929年),文昌阁被民国当局改设教育机关,后附设民众图书馆。抗日时期,将中后两殿改为忠烈祠,神龛横匾书“浩气长存”。正中设有抗日阵亡将士牌位,两壁挂有将士遗像,计将级军官3名、校级军官38名、士兵多名、益阳战亡团员8名,飞行员1名(系盟军美国人罗泊尔)。民国三十三年,民众图书馆重新移入,接着开办益师附小。1963年,益阳县拆除忠烈祠,建立县花鼓戏剧院。至此,文昌阁仅存外壳作剧院前厅,共余部分皆荡然无存。 文昌阁于1993年被列为益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定为益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棚街在益阳城内小南门至市三中原校门口之间,有一条古朴的街巷,古称考棚街,今称闸口巷。考棚街原名大巷口,始建于明朝。 清朝嘉庆年间,益阳县署为振兴文风,在大巷子与罗家塘之间设置考棚,作为考试秀才的场所。考棚的厅堂建在市三中原进门教学楼,厅堂座南朝北,北对罗家塘,南对大巷子,为砖木结构。厅堂东西两侧建有考棚,自南而北横向。考棚用木板做墙隔三十余间,供考生考试。自嘉庆年间起,一批一批的益阳学子在此应考。 辛亥革命后,废科举,兴学校,民国六年(1917年),在考棚街故地办女子职业学校,民国三十一年改办县立中学(市三中前称)。1972年,考棚被拆除,新建教学楼。 大巷子因与考棚毗邻,改称考棚街。 诸葛井益阳古城诸葛井,古传有两处。一处在城内贤街(今床单厂车间),明朝崇祯年间进行过疏浚;另一处在城内魏家巷刘氏宗祠内。现在初步考证,魏家巷一处尚可查到遗迹。 东汉建安年间,蜀国军师诸葛亮在益阳期间,发现城中居民饮水困难,便亲自查找地下水源,掘井供人们饮用。益阳百姓念其德,称为诸葛井。“深数丈‘砖壁内圆,上弇下侈,石瓮其口,水之盈缩视资水为增减,水亦清冽。” 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在井旁新建庙宇时,依井辟池一处,池白昼见星,故名明星池,庙以池名。当时知县汪淮用石砌池,结果星遂晦,池被泥沙淤没。后来,随着明星池被废弃,诸葛井亦被填没。 据当地群众提供,在市三中校园西侧,原是刘氏家祠一部分,有人发现一块诸葛井的石井盖,并有一口被垃圾与泥土填没的废井。这口废井可能是诸葛井。 鲁肃堤东汉建安年间,吴、蜀双方在益阳屯兵对峙。后来关羽单刀赴会,与鲁肃议和,鲁肃移驻资江北岸。鲁肃在北岸建筑土城,人们称为“鲁肃城”。后因土城久经风雨蚀化,废弃成堤,故称鲁肃堤。明朝嘉靖三十年(1951年)开始拓鲁肃堤,修筑城墙,筑有银城(东门)、金城(西门)、迎恩(南门)、拱极(北门)四座城门。 清朝乾隆三十年重筑城墙,嘉庆年间竣工。城墙呈不规则四边形状,且青砖砌筑,东、西、南三面开门设启闸。光绪三年(1876年),知县吴兆熊主持,再次进行修建。 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毁城墙修工事,县长王秉丞拆城墙,使古城墙遭到破坏。现东、南、北三方青砖城墙和东门残存,城墙基宽4米,顶面宽2.55米,残高2.7米—3米。南、北城墙均为防洪大堤,东门石门保存较好。 城隍庙城隍庙,是宣传道教的道观。殿堂上供奉的是城隍菩萨。自古以来,城隍菩萨被视为城邑的保护神,受城中之民倍加崇拜。明朝洪武初年,朱洪武对城隍分府、州、县级加封,县封“显佑伯”。益阳是县级,益阳的城隍菩萨就被封为“显佑伯”,为益阳诸神地方长官。 现存的益阳城隍庙位于资阳区五一东路北侧,始建于洪武二年,为益阳知县周升创建,清朝同治七年知县储恒重修,光绪初年增塑十殿阎罗及十八地狱。庙宇建筑宏伟,门前一对石狮。内有大院、戏楼、香亭、回廊、钟鼓楼、台阁、大殿、后殿、禅房等。城隍庙,为益阳九宫十八庙之一。 可惜庙内建筑陆续毁弃,民国十年(1921年)毁十殿泥塑,民国十八年改为学校,益阳解放后,改办为工厂,仅残留大殿一部分。1994年,由张明安道长在原址上恢复城隍庙,并担任当家师。张道长于2005年、2007年出席全国首教会议,受到中央领导贾庆林的接见。 古时,每逢元宵赛花灯、端午赛龙舟、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菩萨生日,都要供请城隍菩萨,以致相沿成习。 关濑惊湍资江流到接城堤下,江面忽然开阔。但因沙洲鳞次,卵石棋布,水流不畅,便激而为滩。浪涛翻滚,势如万马奔腾,声如惊雷轰响。相传东汉建安二十年(215),蜀汉关羽和东吴鲁肃、甘宁相拒于益阳,关羽屯兵北岸,甘宁屯兵南岸,关羽曾企图趁夜晚经此滩突袭吴军,及至此滩,察觉吴军已有准备,偷渡作罢。后人因名此滩为关羽濑,俗称关侯滩。《水经注》已有“关羽濑”之名,可见此事流传已久。后人有诗咏叹关羽偷渡不成的史事:“夫子昔屯兵,相持水一泓。飞湍如雪涌,触石作雷鸣。不涉风波险,非惊咳唾声。甘宁亦何幸,浪得此威名!”。 关羽濑在青龙洲与萝卜洲上游附近,河滩北原有关王庙,为明朝万历十二年所建。现萝卜洲存关羽神像一尊。 五马坊教堂五马坊教堂位于资阳区城内五马坊,是益阳先民饲养马匹的地方。明朝洪武年间已经形成。1904年,挪威牧师袁明道来益阳城内五马坊购买一幢公馆,稍加修改成教堂,成立会堂,后来称为总堂。以后陆续建牧师楼、女子圣经学校等。教堂成为益阳信义会的策源地与活动中心。此后,教会活动至益阳解放前夕。解放后,教牧人人员相继回国。1954年召开第一次“三自”革新筹委会,将原桃花仑公会、益阳公会(五马坊公会)整顿合并成立益桃公会,邓群辉为公会会长。1958年,教会活动停止。 1981年,教会复活节恢复礼拜,7月10日成立益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7年增设“益阳市基督教协会”,在原五马坊教堂旧址上,新建一座500平方米的教堂,现为益阳市基督教五马坊教堂。现在教堂主任牧师尹建辉,自1999年以来负责教会事务,教会正朝兴旺的方向发展。 大革命时期,益阳农民协会设立在五马坊,为益阳大地农民运动策源地。 古道街古道街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西起三益街,东至广场路,南邻资江西路,北与资阳区政府隔池相邻。新建的古道街在保持原址和原有古迹文物的基础上以仿古的建筑格局,在再现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古典风貌的同时,把现代建筑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一道观今怀古的感受。新建的古道街总长约300米,主街路面宽度22米,主街由一个中央休闲广场、两条支路组成,主要建筑有一个旅游酒店和五个组团的仿古商住楼,占地面积近5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古道街的建设内涵极其丰富,品位高雅,古今并举,特别是街中的“诸葛井”和“诸葛亭”更富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和传奇色彩,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万分。 街中央喷泉休闲广场是典型的古今结合建筑艺术的佳作,广场门前高达6米的两根“中华龙柱”以花岗石盘龙雕塑而成,巍峨耸立,每条盘龙栩栩如生似要腾空而起,龙柱后中有一花岗古雕塑的大金龟背驮一个雕龙金箱,它象征着“满载而归”。如此匠心独具的设计更显示出古道街的奇特独有、霞光耀眼、瑞气千条的风貌景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益阳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益阳人民世世代代奔流不息的创业精神。观光古道街使人有一日进古道,如梦回千年之感。 行政区划资阳区辖5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总面积735平方公里,总人口42.2万。 5个镇:长春镇、新桥河镇、迎风桥镇、沙头镇、茈湖口镇 1个乡:张家塞乡 2个街道办事处:大码头街道办事处、汽车路街道办事处 1个工业园:长春工业园 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展国民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资阳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5亿,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21.7:37.1:41.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加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4086元。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51.4%,化学需氧量削减9.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9%。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全年发生生产事故175起;增长%;死亡人数15人;受伤人数58人;直接经济损失54.8万元;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28人。 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由资阳区19个责任单位承办的为民办实事30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安排“低保”资金指标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建沼气池、扩改建乡镇敬老院等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 农业2009年资阳区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6%。粮食产量27.68万吨,同比增长3.2%。蔬菜产量20.12万吨,同比增长2.8%。水果产量3.05万吨,同比增长64.1%。出栏肉猪43.16万头,同比增长4.5%。出栏牛0.1万头。出栏家禽达到125.6万羽,同比增长10%。水产品产量1.87万吨,同比增长4.5%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花卉苗木、牲猪养殖等城郊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品牌化、专业化正在形成。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资阳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3.1亿元,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22.6%,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8.9%,规模工业快速发展,资阳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80家,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增长24.6%;景泰峰印业、龙建达电阻、口味王槟榔等10家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年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达22家。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12家,省级“双高”企业达9家,高新技术产值达7.5亿元,增长5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4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5%,续建和新开工工业技改项目58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3亿元,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23%。园区发展步伐加快。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4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27%,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5.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我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家,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6亿元,同比增长23.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9年,资阳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资33.5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41.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完成更新改造5.5亿元,同比增长108.7%。基本建设10.4亿元,同比增长11.1%。房地产3.8亿元,同比增长102%。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力度加大。2009年完成城建项目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326.91%。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鹅羊池改造、幸福渠一期工程改造项目竣工。五一西路、桥北广场和马良南路以及57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全面完成,硬化了幸福中路、兴业南路、文昌北路、贺家桥北路、沿江东路。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城区部分排污管网建设和城市防洪主体工程。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项目进度加快,完成资江一桥周边改造、御景华庭等项目拆迁298户2.25万平方米。滨江财富、旭辉家园、欣悦花园工程主体完工,资江明珠、御景华庭、泰祺华苑项目进展顺利。贺家桥片区改造项目76亩土地成功出让,高档小区建设即将启动。和顺家园二期、和益家园二期、和瑞家园安置小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廉租房2002套。新增储备土地505亩,融资1.27亿元。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中央启动农村消费政策的支持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活跃态势,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增长18.6%。其中:批发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8.2%。 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增长喜人。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17.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全年财政支出8.37亿元,增长33.2%。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增长。2009年末,资阳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6.4亿元,比年初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13.5亿元,比年初增长21%。 教育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职业与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推进。资阳区共有小学60所,普通中学17所,中等职业学7所,2009年在校学生49330人,在职教师61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建成沙头镇中学、实验小学等5所合格学校,职教中心实训大楼主体工程完工,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 科学技术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9年,资阳区各级科技投入达到410万元。2009年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0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0万元,新增国家授权专利65件。成功申创国家科技进步县和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一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瑞亚高科、宇晶机器成为首批重新认定的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46人,失业人员再就327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近8000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新增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5414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6108万元,发放社会保险金27483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民政救助资金4863.3万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申创“国优”进展顺利。成功承办了省青少年网球比赛,举办了区第四届大众运动会。资阳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0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387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1人,注册护士501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20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弄平均参合率达97.36%。 人口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9年年末资阳区年人口42.15万人,城镇人口24.07万人,乡村人口18.0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1.71万人,女性20.44万人,城市化56.97%,人口密度760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6‰。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增加14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增加597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