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资剑 |
释义 | 男,复旦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协联成员,中科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Appl. Phys. Lett.、Europhys. Lett.特邀审稿人,国防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简介职称:教授 职务: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人物生平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获理学学士;1988和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至1994年德国明斯特大学做博士后。1991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讲师,1995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6年起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系教授。曾先后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日本通产省融合学科研究所、美国Ames国家实验室、日本东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等学术机构访问研究。长期从事光子晶体、自然界光子结构及结构色、液体表面波在周期结构中的传播、表面等离子极元学、半导体低维结构的振动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迄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研究工作被《Physics Today》、《Physics World》、《Nature》等专业杂志介绍和报道,还被《纽约时报》、《卫报》、《法兰克福汇报》、《科学美国人》、《新学家》、《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等大众和科技媒体报道。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计划;2001和2007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现在还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主要为物理系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物理(近代)》的光学部分,特点是脱离课本知识,以期学生自学完成,而课堂进行拓展知识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同学之间仍有争议。 主要研究成果有1、首次从理论上给出了应变超晶格生长的最佳合金衬底。2、解决了Si/Ge体系中啦曼谱与实验与理论长期存在的矛盾等。3、建立了纳米颗粒喇曼散射的微观理论模型,首次从微观理论研究了纳米Si中声子的啦曼散射,所提出的框架的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22次,理论公式已经被实验同行采用。4、首次提出了光子带隙材料异质结和量子阱结构,可以大大增加不透射带宽,以及实现频道数目可以随意调节的多频道滤波现象,在光通讯中有重要用途;首次提出可以用二维光子带隙材料来制作偏振器,其原理与传统偏振器的完全不同,性能优异。5、开展光子带隙材料在国防科技上的应用,理论上证明了用光子带隙材料制作红外隐身材料的可行性等。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在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发表45页综述文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论文被引用130余次。1992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199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