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资本主义精神
释义

如果简单的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升华,而后者又是前者在现实中的体现和落实,但是韦伯却认为两者互不相通,毫无半点关联。文中也没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任何明确定义。每当要对其进行具体阐述的时候,韦伯却用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来表现。然而,几乎每一个例子中都能概括出一个词――理性。就如新教伦理将世俗生活理性化了那样,资本主义精神也把获取资本的目的和方式也理性化了。

概念

韦伯把那种依靠剥削和抢夺来获取资本的活动称为非理性的,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精神区别开来。而“资金核算、统筹、计划”等被认为是理性化了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韦伯还将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与富兰克林的观念:“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进行比较并认为其便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这句话使得资本主义精神具有了伦理的色彩,从而也和新教伦理之间产生了联系。

资本主义精神

丛书名: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作 者: (美)格林菲尔德 著,张京生,刘新义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 数: 501000

版 次: 1

页 数: 57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808279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回答了一个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这是一个无论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史学家都还尚未能够予以解答的问题.即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究竟是什么?本书沿用了与马克斯·韦伯那一著名论著同样的书名。在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导致行为发生划时代意义变化的深层动因问题。而正是这种变化,从16世纪起,不断地为一个又一个经济进行了重新定向,使之从生存经济转化为盈利经济,从而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性质。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意识发展所作的详细分析使作者得以证明,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精神”并不是对“理性经济行为人”的解放,而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使大众为了民族的声望而义无返顾地参与了无止境的竞争,并因此导致了经济竞争现象的发生。

作者简介

里亚·格林菲尔德:目前任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她是《民族主义:通向现代性的五条道路》一书的作者。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民族主义发端的又一画面

第一章 资本主义精神与英国经济奇迹

第二章 “17世纪的伟大例外”

第二部分 欧洲大陆新经济意识的传播

第三章 第一个皈依者:法国

第四章 统一行动的力量:资本主义精神在德国

第三部分 亚洲的挑战:日本之路

第五章 日本民族主义

第六章 竞赛与格斗

第四部分 经济文明:新世界的资本主义精神

第七章 探索美国体制

第八章 突飞猛进

跋:站在2000年的回顾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民族主义发端的又一画面

第一章 资本主义精神与英国经济奇迹

虽然众所周知但却被人们有条不紊地加以遗忘,亚当.斯密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当时被称为“道德哲学家”的人物。 而且他也不是一位经济人,重音落在最后一个字眼上;在他的哲学里,经济范畴并没有占据如马克思所认定的那种至关重要的地位。 他的第一部伟大著作《道德情操论》是他的理论体系的基石。 斯密专注于社会学中的现代学科的基本问题:社会的构造,社会一体化的机制,或常常被称之为秩序的问题——即分散的个体如何最终超越自我并形成聚合式实体存在,从而给人一种整体感,以及他们如何形成道德情操,即社会(有助于社会一体化)情操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

斯密的基本论点是,人类天生具有构建等级性和内聚性社会结构的倾向,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的愿望的驱动,表现为愿意服从于礼节规范并致力于无所顾忌的地位追求。 这个愿望基本上是非物质性的,而且物质上的自利完全从属于这个愿望。 社会秩序基

于物质利益系统性地献身于礼节或社会习俗之上。 地位是其他人的尊敬,而不是贪婪或追求权势的意愿,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斯密写道,地位是“人类生活中一半劳作的目的”和“全部尘世纷扰的动因,是所有劫掠和不公的缘由,是由贪婪和野心引入这个世界的”。 甚至“理性的人”也做不到弃置不顾,只有那些没有“出人头地愿望”的人,那些教养远远高于人性的普通标准或大大低于该标准的人,才最终“习惯于个人的卑微意念”并沉溺于“迟钝愚蠢的冷漠之中”。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