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准噶尔无叶豆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准噶尔无叶豆 拉丁学名: 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 豆科 Leguminosae 外形特征小灌木,高50-80cm。叶退化为鳞片状,披针形,长1-2.5mm。花紫色。荚果卵圆形。种子坚硬。本属有3种及数变种。 茎由基部多分枝,向上直伸;老枝黄褐色,皮剥落;嫩枝绿色,疏被短柔毛,纤细,稍有棱。叶退化,鳞片状呈披针形,长1-2.5毫米。花单生叶腋,在枝上形成长总状花序,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花梗长1-1.5毫米;萼筒长约2毫米,齿三角状,被伏生短柔毛;花冠紫色,旗瓣宽肾形,长约4毫米,宽约7毫米,先端凹入,具短爪,翼瓣圆形,爪长为瓣片之半,龙骨瓣短于翼瓣,先端锐尖,爪稍短于瓣片。荚果膜质,稍膨胀,卵形或圆卵形,长6-13毫米,宽5-8毫米,具尖喙,被伏生短柔毛,具1(3)粒肾形种子。 生长特性生于流动或半固定沙丘。根茎沿沙地浅层伸长达20米,在根茎上萌发新植株。 若人工播种则播前种子须经浓硫酸处理。早期在初芽前平茬,后期平茬在种子成熟后进行。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地区中国仅此1种。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奇台北沙窝)。中亚也有。 准噶尔无叶豆多分布在流动或半固定沙丘的迎风坡中下部和风蚀谷地的侧坡地段。优良先锋固沙植物。此植物具有抗旱性的生态特征,气孔调节灵敏,水势不大,吸水力弱,蒸腾作用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