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
释义 | 简介38型坦克歼击车(又称 “追猎者”)是二战时期德军最有名的装甲战斗车辆之一,它在二战后期的杰出表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性能优良的48倍口径75毫米火炮和极大的装甲防护倾角。许多西欧的战史专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有“追猎者”才是德军应付数量庞大的美制M4谢尔曼型坦克和苏制T34型坦克的唯一方法。当然,我们在评价“追猎者”的战斗力的时候,除了车前身大倾角的防护装甲和长身管的火炮之外,还应考虑许多别的因素。近30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原西欧国家的保密文件的解密,终于能够让世人对“追猎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而在“追猎者”还未下线之前,一场关于它的归属的争论就已经上演。事实上“追猎者”这款轻型装甲战斗车辆从设计上来讲应该算是一种经典的突击炮(一种在坦克底盘上架置火炮的装甲战斗车辆,比起坦克更易于大量生产,又称自行火炮)。也正是因为如此,主管德军辅助车辆的将领便宣布将这种型号的自行火炮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并将它定名为新型突击炮。然而,二战名将、德军坦克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出于私心决意将“追猎者”作为坦克歼击车来使用,在他的命令中将“追猎者”定名为38型轻型驱逐战车。到了最后自然还是将勋显著的古德里安将军获胜,军方在开始时便将“追猎者”定名为38型驱逐战车,主炮为75mm Pak39(L/48)型,车辆编号(Sd.Kfz.138/2)。到了1944年的9月11日,军方又重新将“追猎者”定名为38型坦克歼击车,而主炮、编号则照旧。 说起“追猎者”这个称呼的来源,各种报道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最新德国的军方资料显示,“追猎者”这个绰号原先按计划是要授予设计中的E-10坦克(德国设计师们的又一个超前的“奇思异想”,拥有400马力的超强发动机能使坦克歼击车获得高达70公里/小时的时速),而不是准备授予低速,低马力的38型坦克歼击车。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的正式官方纪录能将“追猎者”与38型坦克歼击车联系在一起。“追猎者”第一次提及是在德军军需六局与BMM公司的武器设计会议上,而很显然在当时捷克人并没有意识到“追猎者”是德军官方准备授予竞争对手车辆的称呼,而不是给他们自己的产品的名称,便擅自在车辆下发部队的时候使用了这一名称。1944年7月31日,驻扎华沙附近的第743坦克歼击营在向上级部门的报告中首次提及他们已经装备了28辆“追猎者”,并且还有14辆“追猎者”将在8月3日装备到它的第3连。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该部队8月3日战斗力报告中有重新将它改为38型驱逐战车。而在古德里安将军1944年12月4日个希特勒关于车辆命名的说明文件之中,他也将错就错地将“追猎者”的命名来源说成是来自于士兵们给38型坦克歼击车起的绰号。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 设计与发展起初其实并没有人打算利用38型坦克车的底盘来设计并生产一种突击炮,1943年11月26日柏林遭受了大约1424吨高爆炸药的空袭并造成阿尔卡特公司的3号突击炮生产严重的停滞。由于突击炮在前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队急需新的生产能力来填补这个空缺,结果,OKH(德国最高武装部)进行了在BMM公司生产突击炮可能性的调查。当年12月6日,在他们向希特勒作的报告中认为BMM工厂没有装备24吨级突击炮的改进能力和空间,而希特勒则认为要全面挖掘BMM工厂的生产潜力来装配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在最初的设想中这款13吨级车辆将拥有高达55-60km/h的速度并以此来弥补其更加薄弱的装甲(前装甲由原来38t坦克的80mm变成了60mm),但同时也必须在前装甲拥有很大的倾角。而对侧装甲和后装甲的要求则是只要能提供挡住盟军炮弹破片侵袭的防御能力即可。到1943年的12月17日,在原始型的38t坦克和一种新的用38t底盘的支援车辆的基础上,工厂的设计人员很快就绘出了这款13吨级突击炮的图纸。就连希特勒在看过之后也特地强调指出这是对BMM工厂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而工厂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让他们失望,整个设计工作也以惊人的速度在进行,1944年的2月24日第一辆木制同比例模型便完成了,两天之后便送交给了武器装备局。从这辆木制模型中便能看出“追猎者”(为方便之后文章概用此名)低矮的轮廓。同时德军统帅部还要求为它安装与四号坦克相同的75mm Pak39型坦克炮并且在1944年3月底之前完成3辆“追猎者”(38型坦克歼击车)的生产并交付部队进行测试。 使用总体上来说,“追猎者”就装甲战斗车辆而言算得上是一个相当小的目标,它的高度仅为1.845m(连机枪防护装置在内一共2.1m),宽2.526m(连边围裙2.63m),同样它也是一个相对较短的装甲车辆,底盘长仅为4.766m(连炮管长共6.27m),而它的火炮离地面的高度也仅为1.402m。“追猎者”在车型的设计上应该说也是相当成功的,所有的装甲表面都有着极佳的倾角,车前身的上表面覆盖着倾角为60 度的60mm钢板而相应的前下表面的倾角为40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甲的防护能力。而德国人精良的轧制钢板焊接技术则是为“追猎者”的装甲防护锦上添花。而20mm厚侧后装甲的上下车身的倾角相应为40度和15度。车身上方和尾部的舱门厚度均为8mm的轧制钢板。 “追猎者”的75mm Pak39型主炮被设计师创造性地安装在了车体正面的右侧,向右转动的角度为11度,而向左侧只有可怜的5度,而一般情况下如果按照常规的居中布置的情况下主炮向左右转动角度应均为15度。这种奇特的火炮布局也导致了该车右侧的行走系统要比左侧多承担850公斤的负载,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车体的平衡性。 “追猎者”的第二个主要武器是安装在车顶上的7.92mm的机枪,车体内的乘员可以通过潜望镜和车体右侧手把上的扳机来进行瞄准和开火,所存在的一个明显缺点便是机枪的弹匣并不是链式供应,在打完子弹后必须由乘员亲自打开舱口盖进行更换。 由于车宽相当的狭窄,驾驶员,炮手和装填手的位置排成一列的被安置在车体的左侧,他们唯一逃生之路只有在位于装填手后方的舱门。而在计划中75mm Pak39型火炮是准备安放在车体的中央,相应的装填手和所有大炮的控制和安全开关在最初的设计中都被安置在右侧,但也同样是由于追猎者车体太过狭窄的缘故,在最后定型时75mm Pak39型火炮被安装在了追猎者车体中尽可能右的地方。因此,装填手不得不从车内的另一侧费力地为火炮填充弹药,操控开关。而车长的座位则是在火炮制退器后方一定距离上的一个相对封闭的位置上,这也使得他无法直接与车内其它乘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追猎者的动力系统应该说也相当不错,6缸,7754立方厘米汽油发动机为其提供了超过150马力的动力。共有5个速度不同的前进档和一个倒退档可供驾驶员选择。而追猎者车内的悬挂系统则基本上沿用了38型系列坦克的基本设计配置,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略有不同。更令德方设计师们感到安慰的是,当战斗全重仅为16吨的追猎者配上与地面接配长度3.02m,宽35cm的履带的时候,他给地面造成的压力仅为0.76kg/cm2,这一数字无论是在德军或是盟军的装甲车辆中都算得上是相当低的,也使得追猎者可以毫无顾忌的行驶在欧洲大地上而不用像虎式坦克那样整天盘算着桥梁和道路的承重能力。而满载的320升汽油油箱足以使追猎者在一般的公路上走上180公里或是越野奔驰130公里。当然追猎者自身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由于主炮位置偏右引起的车体失衡和仅为40km/h的最大时速都离德方理想中的设计目标相去甚远,而正是这些看似工程人员在设计上的“漏洞”(我更愿意称它为权宜之计)成就了“追猎者”设计时间4个月这一坦克车辆研发史上的速度传奇,而快速投产和大批量的生产也正是当时德军对付东西两线如潮水般的盟军坦克部队的唯一可能有效的方法,追猎者则正恰恰满足了这两点,再联想到西方战史学家把它比喻为希特勒的“救命稻草”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改进由于以创纪录的研发周期仓促投产,毫无疑问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追猎者”一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在从批量生产开始的之后每个月里,生产部门一直对其进行着设计改良,几乎每个月出厂的“追猎者”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接着我们来看看这款“早产”的坦克歼击车到底陆续在车表面和车体内做了哪些改进。 首先在1944年4月: a)通过减小车体正面上部火炮防盾的尺寸来减小整个火炮的重量。 b)去除了原型车后部的尖角状手把以装甲钢板取而代之。 c)为了节省维修的时间,不再在车体外部的制动轮上进行钻孔。 d)为避免阻碍主炮潜望镜瞄准镜的视野,削短了置顶机枪的防盾。 1944年5月至7月,经过部队一个月的训练使用之后,军方于5月25日追猎者的生产单位发去了修改意见以期解决或是减轻使用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1. 对车体的装甲作一定程度的改动以便让车体获得更好的平衡。 2. 研发一种新型的驾驶装置。 3. 改进车辆的操纵性能,并使用很厚重的金属弹簧片来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车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对车辆平衡性的影响。 BMM公司自然不敢懈怠,除了满足军方的改进要求之外,设计师们还针对车内乘员在车辆中弹起火时缺乏及时逃生舱口的问题(只有通过打开车后方的大舱口方可)分别在车辆后方、左下方和右下方设置三个小的逃生舱口。而为了便于在维修火炮、发动机和驾驶装置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地让起重机移动相关部件,BMM还在车体顶部和内部焊接了一些相关的设备。 1944年8月 公司给新生产的追猎者使用了更轻的火炮防盾,仅这一项就成功降低了200公斤的车体重量。其次公司还给其改用了直径更大一些的负重轮。而为了削减生产中机械设备工作的时间,从8月份开始所有生产的追猎者都开始使用同一系列的传动齿轮,只是形态大小略有不同,这一改动也结束了追猎者传动装置型号凌乱的局面。而为了帮助驾驶员能迅速撤离车辆工程师们又在相应的位置焊接了两个辅助手把。 1944年9月 这个月所出厂的追猎者比起上个月改动很少,唯一的变化就是为了减少由于悬挂系统过重的负担而造成破损的金属弹簧片的数量,对车辆前后部的相关设备进行了加固。 1944年10月 由于在之前的战事中连续出现敌方弹片或是跳弹击毁驾驶员潜望镜而导致车辆无法继续开动的事件,工程师们因此撤除了原有的驾驶员观察设备并将其安装在车体前部上方新开的两条细缝的后方,还加装了两条金属叶片以便消除风雨和阳光对驾驶员的影响。 为了消除发动机逆火和排气管过热的隐患,圆柱形的老式排气管被新式的装备所代替。而改用更大口径的喷嘴也加快了油箱供油的速度,原先并不可靠的电动供油泵也换成了更加成熟的产品。 1944年11月 接到军方的命令将追猎者部分观察设备作了位置上的改动,成功地为75mm Pak39型主炮增加了5个弹药基数,并且安装了新型持续力更长的水泵机,还为炮管镀上了导热金属以使其在寒冷的冬天仍能继续使用。 1945年 由于军方反映主炮可转动的角度有限,为了能准确的击中目标不得不经常转动整个车辆,而这对传动装置的磨损是相当严重的,为此在12月到1月初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古德里安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并成功地从1月中旬开始在新投产的追猎者上全面使用新型耐磨损的传动装置。而在之后的日子里,由于战事日益紧张德军已无力冒着降低产量的风险对追猎者作大规模的改进,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修修补补的工作,但简化生产型的追猎者(又称38D型坦克歼击车)的研制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3月19日,由于燃油短缺,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古德里安将军下令要立即在追猎者上使用柴油引擎的发动机。但由于武器局在2月份的调查表明,使用汽油引擎发动的追猎者和柴油引擎的追猎者只有一部分的车体部件可以共用,改装势必会大大影响追猎者的产量,在当时局面下这样的命令当然也是不可能有下文的。 变形车辆除了战斗型追猎者之外,指挥型追猎者也是追猎者家族中相当常见的一款。它除了一般的正常战斗能力之外,还带有用于战地通讯的无线电设备,一般作为营部及连部的指挥车辆使用(装备有德军标准配置的Fu8型无线电台)。而功率为30瓦的发报机的传输天线则被放置在了车顶部一块白色瓷质绝缘体上,并涂有金属防护层。Fu8(30瓦特的发报机及中波长的接收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在0.83~3MHz,车辆静止状态下通话和电报的工作距离分别在50公里和120公里,而当车辆处在行进中时这两个数字相应地减少到了15公里和50公里。其它一些相关的无线电设备则被分别安装在了车顶左侧和车底。 为了支援阿登反攻作战的需要,德军还在1944年12月改装了20辆喷火坦克,用14mm的41型喷火器替代原先的75mm火炮,持续喷火时间长达87.5秒,但具体次数可以根据每次喷火时间而定,有效射程在50至60米之间,其它的车体部分与“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基本上一模一样。 另一款投入这次冬季突出部之战的比较特殊的车辆是采用了追猎者的底盘,加高了车体安装150mm炮和火炮防盾的追猎者自行步兵炮,主要装备装甲步兵师的自行火炮连,一共前后生产和改装30辆,悉数投入这次战役。 而为了修理和拖回损坏的“追猎者”和其它新型坦克歼击车而研制的“追猎者”装甲抢救车也是“追猎者”系列车辆生产中的另一重头戏,前后一共生产了100辆,改装了64辆。根据1944年8月德军军方提出的每生产14辆追猎者就生产1辆抢修车的要求,从9月开始了生产。期间德军还直接利用“追猎者”来改装,顶部敞开的抢救车除了用于支援一线作战部队之外,还被用作实验改装其它车型底盘,此外在它的战斗室里还装有起重机,纹盘等设备,与原形追猎者有极大的差异。 火力“追猎者”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希特勒的器重,以至于被其比喻为整个44年德军军工部门的首要生产任务,除了因为它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之外,拥有足够强大的火力也是能够博得元首垂青的重要因素。在二战的年代里,坦克装甲车辆主炮的有效火力除了指所发射的炮弹对敌方装甲车辆的穿透毁坏能力之外,还包括火炮的射界,快速捕捉目标的能力和命中率。 一般情况下,火炮对装甲的穿透能力用炮弹倾彻与垂直成30度角的钢板的深度来衡量,通常以毫米为计算单位。而追猎者所使用的75mm Pak39火炮在试验中发射的各类炮弹在有效射程范围内不同距离上对装甲的穿透能力如下表所示: Pzgr.39 Pzgr.40 Gr.38HL 炮弹重量 6.8kg 4.1kg 5.0kg 初速 750米/秒 930米/秒 450米/秒 范围 100米 106mm 143mm 100mm 500米 96mm 120mm 100mm 1000米 85mm 97mm 100mm 1500米 74mm 77mm 100mm 2000米 -----64mm ----100mm 在所有的总共41发备弹中,以Pzgr39型被帽穿甲弹的数量最多,一般在35%到50%之间,主要用来对付敌方坦克。而杀伤软目标的任务则交给了Sprgr39型曳光榴弹。如果幸运的话还能遇到一些穿甲能力极强的Pzgr40型碳化钨芯穿甲弹,用来对付东线装甲极为厚实的苏联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而由于当时钨在德国是属于非常稀有的金属,所以即便是能得到配给的数量也不过是寥寥数发而已,被追猎者的坦克手们当作对付苏联钢铁猛兽的压箱法宝,轻易不会使用。而Pzgr40的另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命中率要比Pzgr39低很多,这主要是由于炮弹重量较轻的缘故。(但可能跟火炮长度也有关联,毕竟虎式坦克的记录中,pgzr40的精准明显是最高的)追猎者所拥有的第四种标准配置的弹药是Gr38HL型空心装药高爆弹。尽管比起Pzgr39,Gr38HL无论是在穿甲能力,命中精度还是破坏力上都要稍逊一筹,但空心装药既可反装甲,也可以打击软目标的优点也使得Gr38HL颇受德军装甲兵的喜爱。 在1000米范围内75mm Pak39型火炮的首发命中率是相当高的。在下面的图表中所给出的命中率估计值是指击中2米高,2.5米宽的装甲车辆的前身的概率,用百分比表示。在取定距离的情况下,第一个正常的数值表示为训练时的射击精度,而括号内的那个值则表示在实战中冷静沉着的坦克兵所能取得的成绩: 炮弹种类 Pzgr.39 Pzgr.40 Gr.38HL 范围 % % % 100米 100(100) 100(100) 100(100) 500米 100(99) 100(98) 100(100) 1000米 99(71) 95(58) 82(45) 1500米 77(33) 66(24) 42(15) 2000米 48(15) 21(6) 20(6) 2500米 30(8) 3000米 17(4) 而事实上这些命中率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真实作战情况下75mm Pak39型火炮的精度,由于对敌我车辆距离估算上的错误以及许多其他因素,真实的首发命中率要比这些数据所显示的低许多。当然,大多只要炮手能够瞄准目标中心稍上方并果断开火,一般能取得与括号内数据相仿的实战命中率。 机动性“追猎者”拥有与盟军坦克相仿的甚至更好的爬涉障碍物或是穿越不同地形的能力,它相关的表现特征可以通过下列数据获得: 最大车速 40km/h 公路行驶车速 20-30km/h 越野车速 15km/h 最大公路行驶距离 180km 最大越野行驶距离 130km 越壕宽 1.3m 涉水深度 0.9m 过垂直高 0.65m 最大爬坡度 25度 路面单位压力 0.76kg/cm2 编制与战斗情况早在1944年4月,德军便计划在前线某个步兵师装备一个拥有14辆追猎者反坦克连作为试用部队。然而,由于在诸多细节问题上没能处理好,导致第一批四月便完成生产的20辆追猎者直到5月28至30日才运抵位于Breslau的军械仓库,比预期的日子晚了4-5个星期。其中的十四辆坦克立即被分头送至了各地的装甲车辆测试基地(2辆送到Hillersleben,2辆送到Bergen,1辆送到Wunsdorf,5辆到Kunnersdorf,3辆到Berka,1辆到Putlos)来分头进行开火测试,机动测试,冷气运作以及编写训练和手工维修的手册,而其余的6辆再加上1辆在6月20-25日出厂的追猎者一起被送往位于Eresatzheer 的装甲兵训练营地供正在进行整编的部队进行训练。 在开始生产的三个月之后,追猎者的第一支整编制战斗部队——第731坦克歼击营于1944年7月4日至13日总算完成训编,在此期间共接收了45辆追猎者,由于前线吃紧,这支部队被马上派到了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上去抵抗苏联潮水般的坦克群。而第743坦克歼击营也在7月19日至28日之间接受到45辆追猎者之后也被立刻用火车运送到东线的中央集团军群。由此不难看出当时整个战线上德军统帅部可以调用的部队确实是捉襟见肘。这两支部队的三个连中,每个连都拥有14辆追猎者,这与第1149突击炮连是一致的。另有三辆被分到了营指挥部。每个连连部有1辆,每个营指挥部有两辆38型坦克歼击车上装有Fu 8无线电装置,以便于调动和指挥帐下的作战部队。另外,第731坦克歼击营还配备了4辆追猎者修理车来维修被损坏的歼击车。 除了上述两个最先成立的坦克歼击营之外,此后还有三个坦克歼击营以追猎者作为其制式装备,并完成了全部训编任务开赴战场,他们是:第741营(1944年9月),第561营(1945年2月)和第744营(1945年3月)。为了充分利用好每支部队,德军在坦克歼击营的调度上也是相当灵活的,第741营在成立之后就被拆开使用,其中一个连被派到东部战线,其余两个连在1944年9月22日调至西线的安亨地区,并在挫败美军的市场花园行动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德军制造追猎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编制到独立的坦克歼击营,而是为了能够大量的提供给每个步兵师,使每个师都拥有自己犀利的反坦克武器,而追猎者灵活机动的特点还能弥补各型反坦克炮机动性欠佳的弱点。坦克歼击车的配备使得步兵师不但可以有效抵抗敌军装甲部队的突破,更能大大提高步兵的攻击能力。对于当时坦克生产能力处下风的德国而言这点确实难能可贵。因此大多数生产的追猎者以坦克歼击连为单位被编入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和国民掷弹兵师里。从1944年8月到1945年1月,每个坦克歼击连都装备了14辆追猎者,而从1945年2月开始,为了使更多的部队拥有机动的反坦克力量,每个连装备的追猎者数量下降到了10辆。 在希特勒的最后一次豪赌——阿登攻势的开始的时候,德军在西线共部署了18个装备追猎者的坦克歼击连和以及一个集团军直属的第741独立坦克歼击营,总数为295辆追猎者。到了1944年12月30日,西线主力B集团军群所属的16个追猎者坦克歼击连所拥有的190辆追猎者中有131辆可以投入战斗,而在阿登之战中负责侧翼掩护的G集团军群所属的2个追猎者坦克歼击连以及集团军直属的第741坦克歼击营所有的67辆追猎者中有38辆还可以可投入战斗,很难让人相信这都是在西线盟军压倒性的装甲优势面前德军装甲部队的情况,但事实的确如此。 由于为了弥补三号突击炮及其他装甲车辆在生产上的停滞造成前线部队供应补给供应不足,德军还给以下单位直接发配了追猎者型坦克歼击车: 第16党卫掷弹坦克师(代替四号坦克歼击车) 统帅堂装甲师和统帅堂装甲掷弹师(代替70倍75mm口径四号坦克坦克歼击车) 第236突击炮旅(代替三号突击炮) 为了笼络德国盟友并作为支付获得的各种金属原材料的费用,德国还将部分装甲战斗车辆(其中就包括很大一批追猎者)卖给或送给了盟军。按计划在44年7月和8月分别向罗马尼亚交付了15辆追猎者。然而,由于当时追猎者的产量实在有限,制造出来的数量还不够德国人自己用的,可怜的罗马尼亚人最终连一辆追猎者都没收到。也可能是由于对盟友的信任程度不同,希特勒对匈牙利人却是出奇的慷慨大方,早在44年的9月双方便计划运送追猎者到匈牙利,此后虽然在时间上有点延迟,但是最终还是有75辆通过铁路交到了匈牙利人的手里(25辆于1944年12月7日起运12月9日到达,25辆1944年12月10日起运12月12日到达,还有25辆1945年1月12日起运第二天到达),这些歼击车都被编制到了匈牙利独立突击炮营,并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直属部队一直在东线作战。 在1945年1月24日德军指挥部门做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单位——第104坦克歼击旅,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包括: 旅指挥部 第1坦克歼击营 第2坦克歼击营 第3坦克歼击营 第4坦克歼击营 第5坦克歼击营 第6坦克歼击营 第111装甲教导突击炮大队 第115自行装甲车辆营 慕欣堡自行装甲车辆营 每个坦克歼击营由两个坦克歼击连组成,每个连拥有14辆38型坦克歼击车,并且每个自行装甲车辆连都装备了16辆半履带装甲车辆(1辆Sd.Kfz.251/3,5辆Sd.Kfz.250/1,5辆Sd.Kfz.250/3和5辆Sd.Kfz.251/21)。 而第1坦克歼击营与其它营不同,它拥有3个而不是2个坦克歼击连,两个连装备了四号突击车,一个连装备了追猎者和营属自行装甲车辆连。德军为了建立这支部队可谓大费周章,专门从一些步兵师(第21,129,203,542,547和551)的坦克歼击连以及相关装甲兵学校中抽调大量人员和装备,此外还包括刚建成的第510坦克歼击营第2,第3连。 才刚建立不久,第104坦克歼击旅便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部队被派到东线的维斯瓦集团军群。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次作为反坦克部队第104坦克歼击旅并不是作为步兵的支援部队,也不扮演战线上消防队的角色,而是奉命利用它的自行装甲车辆部队来寻找苏军装甲部队,接着再使用它的坦克歼击部队将其消灭。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一支多种兵合成的部队,第104坦克歼击旅扮演的坦克杀手的角色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但现在这样的编制又可以改变以往坦克歼击车在战场上作用的单一和被动的局面——单个的反坦克部队常常为了填补东部战线上的漏洞而不得不搜索便几乎半个前线。 到了1945年3月中旬,在东部前线上51个坦克歼击连共拥有的529辆38型追猎者中有359辆可以投入战斗,而在西线的26个坦克歼击连共236辆追猎者中有137辆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在意大利的4个装备追猎者的坦克歼击连的56辆此型号的坦克歼击车中还有49辆可以使用。而在1945年4月10日,战斗结束前德军最后一次的综合战力报告中,东线的661辆追猎者中489辆可以开动,西线101辆中有79辆、意大利的76辆中64辆可以使用,当然这还不包括一些正在后方补充、新建的部队以及正在别的方向上执勤的坦克歼击连,可以说当时情况下德军的这份联合报告并不十分完全准确,但这已经能够充分反映出追猎者令人惊讶的高使用率,更向世人证明了其机械性能的优异和适应战场能力之强。 尽管追猎者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但评价一款装甲车辆最终还是要看它在战场上的表现究竟如何?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和英国战斗部队并没有从命名上系统地区分突击炮,驱逐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而仅仅简单的把它们统称为自行火炮,因此,现在从美国和英国战后相关报告中已经无法找到当他们的坦克遇到追猎者后所发生的一切。但这个问题却可以在少数幸存的德军原始报告中找到答案。当然这些是目前为止仅存的第一手观察资料,是当时驾驶追猎者的乘员在战后作的简短记录,这些极具价值的信息包含了德军部队在前线使用追猎者的过程中在战术上取得的胜利以及遇到各种问题。 第一支装备追猎者的部队——731坦克歼击营在1944年10月给德军统帅部提及的相关战斗经验报告如下: “追猎者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他的乘员们都为它而感到自豪,步兵也对它充满了信心。特别受表扬的还有MG34型机枪的可靠性能。追猎者强有力的75毫米主炮,低低的车身以及拥有者极大的倾角的装甲使它不但能够胜任与敌军坦克进行搏斗的角色,还可以为攻击或是防御中的步兵提供支援。”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我部在东线第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中变取得了确认摧毁57辆苏军坦克,击退了防线上渗透过来的敌军一个坦克旅,其中有一个连在短短一天之内便干净利落得干掉了近20辆苏联坦克,还在800米距离上成功击毁了两辆Js 2。在此期间,我营没有一辆‘追猎者’被敌军炮火击穿。而为了能赶到集团军司令部指定的作战位置,在连续激战之后又在一天之内在没有一辆‘追猎者’发生机械故障的情况下推进了160公里。” 除了对战斗和机械性能的充分肯定之外,该部的报告中还特地强调车辆伪装的重要性:“在前往集合地点的行军途中,我们将所有的装甲车辆都伪装成类似于灌木丛的颜色,以便能充分利用周围的地形作掩护。也正是这“神奇”般的外衣使得我们的战车能在不引起敌方注意的前提下内迅速移动并取得有利的位置进行观察、开火。” 在这个报告中最让人关注的还是有关追猎者的战斗经验和教训,德军有关部门之后也正是以这个营得出的实战结论来作为编练别的部队时的教条: “在与敌军坦克交火中,车身低矮的特点使得‘38型坦克歼击车’能够在火炮有效距离范内用直射火力伏击敌人坦克,在结束第一次开火之后还可趁敌还在慌乱之中迅速转移作战位置并再次开火。” “令人放心的车前装甲完全可以抵抗苏军7.62cm口径的坦克炮的攻击,绝对不会被其击穿。到目前为止,所有我营的战损都是由于车体侧面或是后面被击穿而引起的,因此,用牢固前部装甲暴露来承受敌人的坦克炮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敌军坦克或是有大量步兵伴随的自行火炮进行反攻,‘追猎者’至少要以一个排的兵力为单位隐蔽抵近战线,但是要避免正好进入敌炮兵火力准备覆盖的突击方向上,村庄、交通要口以及其他一些敌军常常选择的目标也要时刻警惕。而一旦等敌军形成突破以后,就因该从侧翼给渗透过来的敌军以迎头痛击,这才是击退敌军最快捷的方法,并且还常常能给敌军造成惨重的损失。” 当然,在使用追猎者的过程中,德军部队也发现了它许多天生的缺点,这也许只能通过战术上的优势和乘员之间默契的配合来弥补: “应该说追猎者在设计上并不用来在靠近沼泽的地带执行任务的,因为它一离开路况较好的通道或是地形就会像陷入泥潭的老虎一样无法自拔。而如果一直在公路上行动则可以称得上是愚蠢,由于其75毫米口径的Pak39型坦克炮的旋转角度极为有限,就无法对敌坦克的侧翼进行攻击,更危险的是,由于追猎者的侧面装甲相当薄弱,在这样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敌军反坦克炮击穿。” “由于追猎者的行进速度相当慢,因此不能将其编入摩托化或是侦察部队。即使出于无奈将其扮演这类角色,也只会因马达超速运转而导致机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实不仅在野战上,在华沙镇压波兰起义者的战中,731营得追猎者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可能要归功于其操纵的灵活性和拥有的遥控MG34型置顶机枪。虽然其装弹机需要打开舱盖才能重新在机枪补充弹药,但此时聪明的追猎者乘员们会用无线电通知另一辆伴随的友军车辆提供火力掩护。 作为追猎者的样板部队,第731坦克歼击营44年7月底开始投入东线并一直在那战斗到战争结束。尽管初上战场时带去了满编45辆崭新的追猎者,但血腥得战斗也使得731营付出了惨痛得代价,仅仅一个月之后便被除籍了12辆,还有3辆要送回后方大修,到了10月1日,又战损了8辆,而在全部剩下的25两之中也只有18辆可以勉强开动,但在11月,统帅部给第731营送来了10辆新造好的追猎者,12月底又补充进了20辆,之后就没有补充。所以时至12月1日,尽管激战不断,但731营所拥有的追猎者数量不降反升,总共26辆之中有11辆可以使用,再加上44年底的大补血,次年2月1日731营的追猎者数量骤升至41辆,可用27辆,在3月1日731营的最后一次占地报告中,该营全部的力量——28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中可以出勤的数字为13辆,或许从战斗力的角度而言称其为连可能更为恰当,但这样的装备情况在当时的德军部队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评价平心而论追猎者没有猎虎战车的显赫威名,性能也不如猎豹全面突出,设计上的非议也不在少数,但正所谓瑕不掩玉,追猎者不但生产简单,而且可靠性高,2战中敌我双方都对其赋予了很高的评价,其战斗性能在战后也得到了众多欧洲国家的认可,捷克斯洛伐克就将其更名为SF-1继续生产了249辆,而瑞典的追猎者则服役到了六十年代,并且以其为蓝本设计了其第一代S系列坦克,而永远的中立国瑞士也对追猎者情有独钟,在1947年前后共以G13的编号购买了158辆(火炮改为75毫米STUK40型),作为其反坦克力量的核心,直到70年代才退伍。 可以说,追猎者在百年战车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功绩,虽然西方将其喻为希特勒最后的希望可能言过其实,但却道出了只有性能与产量的结合才是装甲车辆生产的真谛,而追猎者正恰恰是二战德国唯一符合这个信条的战斗车辆,只可惜德国人醒悟的太晚,追猎者也来得太迟了。 性能数据列表Jagdpanzer 38(t) Hetzer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15750kg 车长 6.38m 车宽 2.63m 车高 2.17m 引擎 Praga EPA AC/2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1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78/97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75mm PaK39 L/48 ; 1x7.92mm MG34/MG42 弹药 75mm:41发 ; 7.92mm:1200发 装甲 8-60mm 爬坡度 25?37?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5m 越壕宽 1.31m 涉水深 0.89m 坦克世界中的追猎者追猎者作为一款能够装备5级火炮的4级坦克歼击车,能够使用长管75炮和105榴弹炮,这种前者的穿深足以威胁一些6级战车,而后者恐怖的威力则足够在运气够好的情况下秒杀5级以内的大部分敌人。可惜极短的视野和很小的射角使得他往往不被主流玩家所喜爱,不过依然有不少玩家痴迷于他恐怖的105炮的威力,以换取炮王勋章。 性能数据: 生命值(HP) 270 重量/最大载重量(吨) 16.17/16.8 价格(银币) 164,800 车组成员 1. 车长(通讯员) 2. 驾驶员 3. 炮手 4. 装填手 行动信息 发动机功力(马力) 100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42 转弯速度(度/秒) 31 装甲信息 车身装甲(毫米) 前方60 两侧20 后方20 武器信息 炮 7.5 cm StuK 40 L/43 弹药量(枚) 40 杀伤力(HP) 83-138 穿透力(毫米) 74-123 射速(发/分钟) 17.75 观察范围(米) 300 通讯范围(米) 360 配置信息 炮 等级 名称 杀伤力(HP) 穿透力(毫米) 射速(发/分钟) 价格(银币) IV 7.5 cm StuK 40 L/43(标准) 110/110/175 98/126/38 17.75 25,000 V 10.5 cm StuH 42 L/28 350/350/410 64/150/53 7.89 22,460 V 7.5 cm PaK 39 L/48 110/110/175 106/143/38 17.75 27,380 发动机 等级 发动机 功率(马力) 着火几率(%) 价格(银币) II Praga TN 100(标准) 100 25 800 III Praga TNPS 120 25 1,150 III Scania Vabis 1664 165 15 4,980 悬挂装置 等级 名称 载重量(吨) 转速(度/秒) 价格(银币) III Hetzer-Ketten Ausf. A(标准 ) 16.8 31 1,950 IV Hetzer-Ketten Ausf. B 18.5 34 4,370 通讯设备 等级 名称 通讯范围(米) 价格(银币) III FuG 37 ( 标准 ) 360 690 VII FuG 10 520 21,600 VIII FuG 11 700 33,6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