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庄居野行 |
释义 | 中唐诗人姚合所写的五言律诗 作品名称:庄居野行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姚合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庄居野行》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姓名】姚合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 作品鉴赏姚合在任武功县主簿后曾在农庄闲居一段时期,写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较有社会意义。这首《庄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 《庄居野行》诗歌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重商轻农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农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轻农,导致农民都弃农经商,造成“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的严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此诗和刘驾的《反贾客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拓宽了唐诗创作的题材。 这首诗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诗人落笔便直敷诗人“野行”之其事,突现了农村“比屋皆闭户”的萧条荒凉的现实。接着,诗人便挖掘、剖析了农民“闭户”从商的社会原因,说明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症结,在于“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接下去,诗人又展示了农民被迫采玉撷珠的苦辛和边兵敲诈勒索农民的生活画面,并从古今遥迢辽阔的时间领域上对“官家”逼农经商的昏庸举动进行了鞭笞,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的忧恨。结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愤怒质问,更寄寓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赋的表现手法在于体物写志,在记叙性诗歌中用得较多。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层层展开场景,拓展画面,从“田间”至“比屋”,从“屋中”至“垄亩”,从“山颠”至“水府”,从“古来”到“如今”,从“仓”廪到“田”畴..都达到“随物赋形”的地步,而环境的每一推移,又总带情韵以行,让读者透过“皆”、“尽”、“犹”、“常”等充满感情色彩的时间、程度副词而看到唐末重商轻农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虽属平铺直叙,却颇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首诗语言通俗,对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等句,则对比鲜明,讽指深入。 作者简介姚合 (775-854后)唐代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宰相姚崇曾孙。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登进士第,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州、杭州二州刺史。后入朝为刑、户二部郎中,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出任陕虢观察使。官终秘书少监。与贾岛友好,且诗风颇近,时称“姚贾”。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较社会内容。擅长五律,刻意求工。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故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亦称“武功体”。其诗为南宋“江湖派”及明末“竟陵派”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十卷,编有《极玄集》,《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