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贫富分化的价值阐释 |
释义 | 本书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从价值选择过程解读贫富分化现象。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社会转型中的主体价值选择进行宏观分析;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对贫富分化原因进行价值分析;对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进行分析;探讨消除贫富分化的价值手段。 基本信息作者:唐莉 ISBN:10位[7500464460] 13位[978750046446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定价:¥20.00 元 作者简介唐莉,1964年5月出生,安徽省霍邱县人,博士,现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社会主义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目录第一章 解读中国的贫富分化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贫富分化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特点 二 社会转型的成就与问题 第二节 解读贫富分化的方法论 一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二 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第三节 解读贫富分化的基本思路 一 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 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原则 三 解读贫富分化的具体思路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 本选题可能的创新及其意义 一 本选题可能的创新 二 本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导向 一 社会转型的价值导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二节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 一 共同富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三 共同富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手段的选择 一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二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性与个性的同 第三章 贫富分化与价值悖论 第一节 对贫富分化的实证分析 一 贫富分化出现的过程 二 从社会认知看贫富分化 三 从基尼系数和财富拥有状况看贫富分化 四 我国贫富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 工人和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分析 一 当代中国价值主体的新变化 二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下降 三 农民成为中国的弱势群体 第三节 贫富分化中的双重价值悖论 一 价值悖论的含义 二 贫富分化:对价值目标的悖论 三 贫富分化:对价值主体的悖论 第四章 贫富分化与价值活动 第一节 关于贫富分化现象的总体说明和基本判断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贫富分化的原因争论 二 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分化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阶段性价值目标的选择与失衡 一 关于效率与公平 二 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 三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价值手段的运用与失控 一 市场经济的负价值 二 国家宏观调控及其失控 三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城乡差距 四 社会保障的滞后与贫富分化 五 市场与政府:中国正在求解的高难度课题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标准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社会转型的标准 一 20世纪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观 三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价值标准问题上的探索 一 “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 实践标准 三 生产力标准 四 “三个有利于”标准 五 对价值标准的探索并未结束 第三节 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高标准 一 共同富裕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二 共同富裕作为最高标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 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共同富裕与价值整合 第一节 价值整合的含义 一 如何理解价值整合 二 价值整合的依据和内容 第二节 价值整合与中国共产党 一 中国共产党是价值整合的重要主体 二 利益分化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价值整合 三 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价值整合的资源 第三节 价值整合与科学发展观 一 中国共产党对改革以来发展战略的反思 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 科学发展观与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节 价值整合的内容 一 阶段性价值目标的调整 二 价值手段的完善 三 利益整合 结束语:清除贫富分化,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