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庄亨阳
释义

人物简介

庄亨阳:(公元1686—1746)字元仲,号复斋,靖南(一作南靖)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进士。官至淮徐海道。亨阳著有《元仲集》一卷,《庄氏算学》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庄亨阳与《禁洋私议》

人物生平

庄亨阳,福建南靖奎洋镇人。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历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吏部检封司主事、汉阳府同知、湖北内监试、徐州府知府、江南按察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道。庄亨阳不仅为官清廉刚正,恪尽职守,政绩显著,更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学者、治水专家,他以学者、科学家的身份享誉海内外。庄亨阳对数学造诣很深,早年研究《九章算术》,后又研究《几何原本》等西洋数学著作,并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上,在任分巡淮徐海道时,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指导修造河防工程,并把研究结果整理成笔记,编成《河防算术》一书,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名为《庄氏算学》,英国李约瑟博士著《中国科技发展史》、李俨撰《中国算学史》、钱宝琼写的《数学史》等著作都高度评价了《庄氏算学》。 庄亨阳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政府大力施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清朝初期。统治者把福建沿海民众支持郑成功抗清斗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人民出海始终极端疑虑,害怕在自己鞭长莫及的海上结党聚社,酝酿抗清活动。早在清顺治十三年就禁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从官,犯人家产赏给告发人,地方文武一律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告发,便一律处死。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以后,曾有条件地开放海禁,但之后清政府又不断地下达各种有关海外贸易的禁令,对中国人民出洋经商和外商来华贸易都有种种的防范和限制。康熙皇帝玄烨说:海外如吕宋,噶喇巴(今印尼雅加达)等口岸,多聚汉人,此即“海贼”之根。康熙年间,漳浦人蓝鼎元《论海洋弥捕海贼书》中描述了当时情况:“一船下水,必有族邻乡保具结,地方官查验,烙号给予护照牌照,方敢外出贸易。”经过这样严格审查的商船,仍禁止他们携带枪炮等自卫武器。中国商船“自度无炮火枪械,不能御敌,又船多重滞,难以走脱,闻声落帆,惟恐稍缓,相顾屏息,侯贼登舟捆絷。”清政府还在《大清律》二百二十五章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经商,或移往外洋海岛者,应照交通反叛律处斩立决。仅属失察者免死,革职永不叙用,获准外洋贸易的,如留在外国,则将知情同去之人枷号三月,还要行文国外,将留下之人,令其解回立斩。 清政府的海禁政策,给福建沿海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阻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人口的自然流动,使福建沿海在东南亚的贸易一落千丈。为此,福建沿海人民对清政府的海禁政策进行反抗及抵制,造成某些社会矛盾激化。此时在漳州一带的士大夫阶层中,也涌现了一批主张解除海禁,对外开放的开明人士,如蓝鼎元、蔡新、蔡世远等,庄亨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夏五月,闽中督抚大臣奉命巡视海疆,庄亨阳“以职守从”,之后庄亨阳以他的实际见识,在《禁洋私议》中指出了与南洋发展贸易的好处及海禁的弊端:“福建僻在海隅,人满财乏,惟恃贩洋。番银上以输正供,下以济民用。如交留吧(噶喇吧,即今印尼雅加达),我民兴贩到彼,多得厚利以归,以未归者,或在彼处为甲必丹转徙贸易,每岁获利千百不等,寄回赡家。其族戚空手往者,咸资衣食给本钱为生,多效巨富。故有久而未归者,利之所存,不能遽舍也,去来自便,人各安其生。自海禁严,(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年久不听归,于是获利者既多,徒望故乡而陨涕者,又有在限内归,而齎金过多,为官吏垂涎,肆行勒索无所控告者,皆其闭也。夫不听其归,不可。若必促使尽归,令岛夷生疑惑,尽逐吾民,则自绝利源,夺民生而亏国计,尤不可也。” 庄亨阳论驳海禁与主张南洋贸易,并批评了一些大臣不恤民情的做法:“又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岛夷以窥中土,不知交留吧者不过荷兰一小属国,去荷兰尚数千里,相隔千里,相隔既远,无从生心。又吾民在彼此,贫则仍留,富则思返,怀土顾家,亦无心引彼窥我之事,此皆前任督抚不恤民瘼,张大其说,以见己之留心海邦,而厉阶之生,遂至今为梗矣。” 庄亨阳敢于冲破陈规俗律,大胆阐述了解放思想,开放海禁,发展海外贸易的外交理念,此外他还建议在开放的同时加强海关管理。他认为:“为今之计,莫如听其自便,不给照,不挂号,永驰前禁,令海船得以及时往返,不遭恶风,无覆破之患,此上策。其次于出口时,取具船户甘结,不得将奸人载回,违者罪之。再则于入口之时,严加议察,异服异言不得入港,其年久在限外回者,令自供籍贯,造册报官存察,到家安插后,陆续取其族长或邻居甘结,地方官不得藉端蒙骗。”庄亨阳的这些主张深得蔡新、方苞等人的支持,并受到朝廷的重视。正是庄亨阳等一批开明的封建士大夫的努力,雍正五年,经福建总督高其卓的奏请,清廷批准恢复对南洋的贸易。 庄亨阳一生博学多才,文理斐然,这一点从他的遗作《秋水堂集》(包括文集6卷、余集1卷、诗集6卷、庄氏算学8卷、历法问答1卷)即可管窥一斑。从他的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与前清一般读书人只把精力用在研习八股,为一旦中试可以皓首穷经,鄙视自然科学的封建士大夫不同,他大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主张和做法比起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要早了整整一个世纪。

为官清正

人们把闽南第一大人工湖——“南一水库”称为“亨阳湖”,是因为那里是清代著名数学家、水利专家、清官庄亨阳先生的故乡。游人来到“亨阳湖”旅游休闲,不仅可以湖上泛舟,观赏旖旎的湖光山色,垂钓湖边,怡然自得,而且可以瞻仰亨阳公墓,寻访先生当年的足迹。 庄亨阳生于清康熙丙寅年(1686年),南靖县奎洋人。他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全国第11名)。历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吏部验封司主事、汉阳府同知、德安府同知、徐州府知府、江南按察副使。 庄亨阳任徐州知府和江南按察副使期间,淮河屡发洪灾。他深入灾区,带领官员与兵民一起抗洪抢险。一次,沛县洪灾告急,县城有被冲毁的危险。他乘坐小船到沛县,组织抗洪,安定民心,经过7天奋战,终于保住了沛县。 他亲自勘察山川湖泽形势,提出治理河防工程的方案,把数学理论运用于河防工程,并总结河防治理的实践经验,编写出《河防算法书》。 庄亨阳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一次,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到江南巡视,地方官员都行跪拜大礼迎接,唯独庄亨阳不行大礼。讷亲责问他,他正色地说,我不是舍不得下跪,只是朝廷没有这样的规章。他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却宽宏大度。一次,他到沭阳县巡视,发现兵丁射箭和燃放火器技术很差,县令袁枚十分惶恐。他却安慰说,你是文人,不熟悉兵艺,但能把政事办好就很不错了。我会派武官来帮你训练兵丁。 庄亨阳在京任职时,常与宰相李光地探讨学问。李光地很欣赏庄亨阳的才学,送给庄亨阳许多西方翻译过来的数学书籍,使他能精研中西数学,编写了“庄氏算书”等书,成为当时著名的数学家。他编的数学题:“钱百文果百颗,梨一颗钱三文,柑一颗钱二文,橄榄七颗钱一文”。(问买梨、柑、橄榄各多少?)如今,依然被中小学老师当作数学趣味题让学生练习。 庄亨阳一生勤政爱民。治理河防,监察赈灾,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但终因劳累过度,病逝于乾隆丙寅年(1746年),终年61岁。逝世后,同僚才发现他盖的只是一条破棉被,衣箱里没有一件新衣服。官员百姓无不沉痛哀悼。当时,大学士蔡新为他书写了墓碑,礼部侍郎、著名的文学家方苞为他作了墓志铭,文中赞扬说,“君之生不怍于人,死不愧于天”! 如果想了解庄亨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诗文著述,可以寻找《清史稿》和他的专著《秋水堂集》来观阅。而到先生的故乡奎洋,则可以听到亨阳公的一个个感人的传说和故事。 庄亨阳幼时家境贫寒,却很好学。一年春节,他跟母亲回娘家。他一连几天都呆在舅舅的书房里看书。舅舅要送红包给他,小亨阳说,我不要红包,我要那本书。舅舅只好把那本书送给小外甥。 庄亨阳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时,母亲去世了。他回到故乡为母亲守孝三年。后应邀到漳州芝山书院任教授。从他作的一首《杂诗》中,可以看出,他虽然辞官归乡,却仍怀着忧国忧民之心。诗云:“耽隐聊藏拙,原非高尚人。曾为三月吏,重悯一方民。驱虎无仁政,闻鸿但怆神。不知花下坐,头裹小乌巾”。 上世纪50年代末,奎洋修建公路,规划路线正好经过庄亨阳墓。当时,来自莆田的修路工见到亨阳墓,说,他们家乡的庙里供奉着庄亨阳公。说什么也不能把亨阳公的墓挖掉。于是,叫工程设计人员改变线路,公路才从亨阳公墓旁边绕过去。 几百年来,在奎洋就流传着庄亨阳写的一首预言诗:“水淹龟山寺,撞破蜘蛛丝。相传廿四世,子孙要迁移”。直到“南一水库”修建后,大家才恍然大悟,亨阳公早就预见到故乡将来会修建水库,子孙要迁移他乡的事了。 编者按: 庄亨阳是南靖清代初期一名知识渊博、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的历史名人,我从小就从前辈口中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今有南靖韩君写来此文,文章不长,只对庄亨阳一生做了简要的说明,但我们还是决定在此期“文化走廊”刊登。因为,清官、好官都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特别是作为一名漳州人更应该记住庄亨阳,了解庄亨阳。

意识开放

漳州地区历代学人,著述浩瀚,其中庄亨阳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水利专家。他历任山东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吏部佥封司、湖广德安府同知、徐州知府、淮徐海道按察副使。任上,他是一个敢于向西方学习,具有相当开放思想的士大夫,《秋水堂集》中有他关于实际政务的奏疏和议论文章,如《上德制台》、《上陈中堂》、《河防说》、《上讷公》、《天然湖略节》、《序海图说》、《禁洋私议》等篇章,闪烁着积极进步的经济思想的光芒,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浓厚的重农思想庄亨阳不论在山东潍县或淮徐地区任上,他都把办赈救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放在一切实务的首位和中心,用农业收成的好坏作为衡量治绩的标准。乾隆七年,庄亨阳一到徐州就把解除水患对民生的威胁作为自己施政急务,他说“兴利贵在因时,除患务求探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遍历河干,审察形势,访耆硕而咨官僚,早夜讲求,颇得其所以水患之由,及所以御水之法。”在徐州三年,庄亨阳每次遇到水灾,都能尽全力地动员百姓抗灾救灾,黄河水冲决石林,沛县城危在旦夕,百姓人心惶恐,争相逃窜,庄亨阳驾起小船,亲率百姓堵筑堤坝,连续七天七夜,终于保住沛县县城。

庄亨阳认为要解除水患“宜导而疏之”,主张“蓄汇兼筹”,在上游建水库蓄水,下游开渠泄洪,中游综合治理,因而必须开毛城铺天然减水闸,使黄河水南泄洪泽湖,徐州水患才能平息,开天然坝使徐州上游的淮河水入注高、宝诸湖,使上江的水患平息,开范公堤而注之海,则兴、盐、泰诸州的水患才能平息。庄亨阳在淮徐期间组织百姓修筑南四湖,黄淮堤防,扩大中小库容和修建金沟、境山等数十座水闸,以提高泄洪能力,同时,清理了黄、沭、睢、汴等河道的沙障,拓宽了运河狭窄地段,解除了长年困扰徐州的水患问题。主张放洋开禁发展国际贸易庄亨阳所处的时代,清政府大力施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清政府的海禁政策,给福建沿海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阻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人口的自然流动,使福建沿海在东南亚的贸易一落千丈。此时在漳州一带的士大夫阶层中,也涌现了一批主张解除海禁,对外开放的开明人士,庄亨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夏五月,闽中督抚大臣奉命巡视海疆,庄亨阳“以职守从”。他在《序海图说》一文中,指出“独是洋商海贾,艘舶往来,货利所丛,甘心者众。”他在《禁洋私议》中直指与南洋发展贸易的好处及海禁的弊端:“福建僻在海隅,人满财乏,惟恃贩洋。番银上以输正供,下以济民用。如交留吧(即今印尼雅加达),我民兴贩到彼,多得厚利以归,以未归者,或在彼处为甲必丹转徙贸易,每岁获利千百不等,寄回赡家。其族戚空手往者,咸资衣食给本钱为生,多效巨富。故有久而未归者,利之所存,不能遽舍也,去来自便,人各安其生。自海禁严,年久不听归,于是获利者既多,徒望故乡而陨涕者,又有在限内归,而赍金过多,为官吏垂涎,肆行勒索无所控告者,皆其闭也。夫不听其归,不可。若必促使尽归,令岛夷生疑惑,尽逐吾民,则自绝利源,夺民生而亏国计,尤不可也。”庄亨阳敢于冲破陈规俗律,大胆阐述解放思想、开放海禁、发展海外贸易的外交理念,还建议在开放的同时加强海关管理。他认为:“大抵防海之策,不外乎严岛、澳之巡徼,密口岸之防闲。”“为今之计,莫如听其自便,不给照,不挂号,永驰前禁,令海船得以及时往返,不遭恶风,无覆破之患,此上策。其次于出口时,取具船户甘结,不得将奸人载回,违者罪之。再则于入口之时,严加议察,异服异言不得入港,其年久在限外回者,令自供籍贯,造册报官存察,到家安插后,陆续取其族长或领居甘结,地方官不得藉端蒙骗。”正是庄亨阳等一批开明的封建士大夫的努力,雍正五年(1727年),经福建总督高其卓的奏请,清廷批准恢复对南洋的贸易。

庄亨阳的经济思想体现在他实际政务中,是朴素的、直观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像庄亨阳这样一批有开放意识和眼光的封建士大夫在前面作下铺垫,才有一百年后林则徐等人向西方学习,放眼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形成,从这一点上看,庄亨阳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后世今天都是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