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合无症病毒 |
释义 | 百合无症病毒 主要寄主范围和症状:主要寄主范围局限于百合科。所有的寄主植物均为系统侵染,但敏感程度不同。汁液传播。也可以通过叶片接触传播(McWhorter Allen,1964). 学名 Lily symptomless virus 异名 百合曲叶条纹病毒(Lily curl stripe virus)(Rev.appl.Mycol.46,12v) 百合病毒(Lily virus)(Allen,1971) 英文名 Lily symptomless virus 缩写:LSV 分 布 可能哪里有百合,哪里就有此病毒。 寄主植物诊断寄主:被黄瓜花叶病毒侵染过的麝香百合幼苗会发展为坏死斑纹。侵染后三周,会出现各种大小特有的斑纹。开始时出现脉明和萎黄,然后变成灰棕色和坏死(Brierley ? Smith,1944) 只用百合无症病毒接种麝香百合幼苗,让其在低于15.5oC下生长,约60-90天后,叶片出现卷曲斑纹(特有的白色斑纹和极度的扭曲)(McWhorter Allen,1967) 繁殖寄主:麝香百合适合于繁殖保存此病毒,同时是提纯此病毒的很好资源。 检验寄主:用黄瓜花叶病毒侵染过的麝香百合可作为检验寄主,。郁金香(Clara Butt and Rose Cooland)也可作为检验寄主。沿着Rose Cooland的花脉,其外面的黑条纹比里面的明显。这不同于由郁金香碎色病毒引起的典型的碎色。上述均为系统检验寄主。 危害情况此病毒是弯曲的细丝状,长640nm,直径为18nm,只侵染百合科植物。可能通过桃蚜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花叶的相互接触和汁液接种传播,广泛分布在商业交易的百合幼苗中。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在百合中引起卷曲斑纹(和基部斑纹)。当和黄瓜花叶病毒一起复合侵染时在百合中引起坏死斑点。当和郁金香碎色病毒复合侵染时,在鳞茎状百合属植物中引起棕色环斑,在药百合植物叶片中引起碎斑。 形态特征粒体特性:在无限希释溶液中沉降系数是172S。A260/A280:1.20-1.43(Civerolo et al.,1968)。 粒体结构:细长弯曲的棒状粒体,长640nm,直径17-18nm(Fig3,Fig4)。粒体的中心是较深的污色(Fig5)。用2%的磷钨酸钠或1%乙酸铀酰染色,用电镜法观察,可以看到粒体。所以电镜法是判断其是否受此病毒侵染的很好方法。(Civerolo et al.,1968,Lyons Allen,1969)。 粒体成分:核酸是粒子重量的8.3%。 细胞和组织的关系:可能除了分生组织外,所有组织都可被感染,叶子组织产生的病毒粒子比根或茎组织产生的多。薄片研究证明粒体病毒与发生在细胞质的病害有关(Fig6)。细胞质内没有观察到风轮状内含物(Lyons ? Allen,1969)。 传播途径介体传播:其是一种长650nm的粒体,可能是百合无症病毒粒体。它是通过桃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Mowat Stefanac,1972)。但是,Brierlry Smith (1944)报导棉蚜可以通过持久方式传播此病毒。 菟丝子传播:没有资料。 血清学: 用来自受侵染的百合的澄清汁液对兔子进行静脉注射制备抗血清,在试管凝聚试验中抗血清滴定度为1/1280(van Slofteren de Vos,1966)。每间隔一周接受三次静脉注射的兔子,紧接着用部分纯化的病毒给它予肌肉注射,其抗血清的滴定度是1/1024(T.C.Allen)。 检疫与防治注意:“百合无症病毒”这个名称可能是不幸的,因为其它百合病毒有时能隐症侵染百合,而百合无症病毒本身在一些环境条件下引起症状。被认为是百合无症病毒的650nm粒体,在和黄瓜花叶病毒一起侵染时在百合属植物中产生坏死斑点。另外尽管Brierley Smith 描述的此病毒被棉蚜以持久方式传播,但是证据证明(Mowat Stefanac ,1972)650nm病毒,象香石竹潜隐病毒其它成员一样被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看来现在保留“百合无症病毒”似乎是最好的。 另一个病毒,百合环斑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常常在麝香百合引起坏死环斑。但显然其不被包含在这个病毒属(Brierley Smith,1944)。在环斑症状和坏死症状的植物切片中,750nm的病毒粒体和百合环斑病毒的典型风轮状内含物被发现(Allen,1971)。 检疫措施: (一)禁止从疫区引进百合科植物。 (二)特殊需要者,需经指定机构审批同意,在指定港口进口,并有出口国检疫证书,证明种子不带LSV者,再行隔离试种等检疫措施。 (三)限制进口数量,建议限制在20粒/品种。 (四)隔离试种、检疫。凡上述种子引进后,送隔离圃隔离试种1-2年,经检验确证不传带本病毒者出证放行。发现病株者消毁,从健株留种或病株作脱毒处理后获得健苗或健种,归还引进单位。 检疫方法: (一)播种,观察长出新苗的症状。 (二)鉴别寄主反应:如前所述,LSV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呈现相应的症状。 (三)电镜观察:浸绩法制样,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测量粒体大小。 (四)血清学检测:微量沉淀法,琼脂免疫双扩散,酶联法(ELISA)和免疫电镜法测定。 LSV的防治: (一)对于无LSV的国家一般采取检疫的办法,禁止或限制可能传带LSV的种子进口。在进口的材料中一旦发现LSV,应全部销毁,以防蔓延。 (二)对于已经发生的国家。采用的办法主要有: 1、 筛选、培育、利用抗LSV的植物种质资源。 2、 组织脱毒生产无毒苗。 3、 采用喷施农药的方法来消灭棉蚜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