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砖室墓
释义

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

历史

砖室墓,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 据《辞海》注释:(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说文·木部》:“棺,关也:所以掩尸。”《管子·立政》:“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

特点

砖室墓,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于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有两种,一是用大型空心砖砌成,一种用小型的长方形砖砌成,一般由墓门、雨道、墓室等部分组成。

山头外东晋墓群

山头外东晋墓群位于乐清市柳市镇峡门村山头外荒山南麓,2010年7月29日至8月4日,乐清市文物馆联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群由四座券顶砖室墓组成,分别编号M1、M2、M3、M4。根据出土的纪年砖判断,墓葬群建于东晋永和八年(352年)至太和四年(369年)间,坐北朝南,墓向15—30°不等,相互之间距离较近。其中M1、M1、M4平面呈“刀字形”,M3呈“凸”字形,墓壁用单砖错缝平砌,墓顶用楔形砖起券,地面铺成人字形;M1、M3、M4墓底铺有排水管道。墓葬形制较大,做工细致,其中,M4进深6.3米,墓室宽1.6米,高约2.4米,在温州地区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较突出。

由于年代久远,四座墓葬均曾被盗掘,受破坏严重,仅清理出土8件残损瓷器,可分辨的器形以钵、水盂为主;残破铁器1件。M1至M4的部分楔形砖上有纪年文字。其中M1楔形砖上有“永和八年岁□壬子七月廿日立□”(352)字样; M2有“太和二年……”(367)字样; M3则此两种砖都有;M4有“太和四年八月十日张大”(369)字样。从纪年砖文字推断,四座墓葬建造于东晋时期,年代相近,M1、M2、M3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

晋墓

该墓葬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施工区南端,西距龟兹古城东墙约500米;较为集中分布在距地表3—10米的戈壁沙砾层中。戈壁沙砾层上部为厚2—3米的晚期洪淤土层;墓葬系在原戈壁沙砾层上下挖而成。 发现的砖室墓,数量较多,规格高,分布密集,表明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墓群可能有茔区的区划。发掘的墓葬分为竖穴墓(3座)和砖室墓(7座)。砖室墓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斜坡墓道单室穹窿顶砖室墓和斜坡墓道双室穹窿顶砖室墓。

穹窿顶砖室墓由斜坡墓道、墓门、甬道、墓室、耳室等构成;部分墓门上部有照墙,壁面上有砖雕的成排椽头、斗升、承兽、天禄(鹿)、四神、菱格、穿璧纹等建筑雕饰。

部分墓室墓砖上残存红、黄色彩绘;墓葬为多人多次葬,有砖砌的棺床;残存一些髹漆贴金木棺的漆皮和贴金残片痕迹。墓内多撒有五铢钱,随葬陶罐、灯盏、铁镜、铁镞、骨博具、铜带钩、金箔饰物、五铢钱、剪轮五铢、龟兹小钱等。

砖室墓-宋元时期

2009年11月,江苏省宿迁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组织的考古队对市区汇金大厦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宋元时期砖室墓。

此墓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坐北朝南,墓总长约5.5米。墓室长2.5米,高0.93米,墓顶距地表约1.2米。墓室内放有垫放木棺的三排青砖,棺墓已腐朽,仅存痕迹。

在清理中,发现人骨架已被扰乱,无法判断性别、年龄,未发现陪葬品,初步判断是由于被盗原因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此砖室墓砌法非常独特,墓室上部用青砖垒砌成花牙子,墓室下部用一竖型砖排放。

据专家推断,该墓可能是仿照地上建筑垒砌而成的,花牙子有装饰和向内收口的双重作用,该砌法在宿迁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该墓的发现对研究宿迁地区墓葬结构的演变提供实物依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