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专属渔区 |
释义 | 专属渔区,亦称“捕鱼专属水域”或“渔业养护区”,是沿海国家为行使专属捕鱼权或养护渔业资源在邻接领海以外的公海区域内而划定的,最大宽度从测量领海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主要内容专属经济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指沿海国为行使专属捕鱼权和渔业专属管辖权,或为采取养护渔业资源措施而建立的特别管辖区域。该区域内,沿海国享有专属捕鱼权和渔业专属管辖权,但不妨碍其他国家的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等公海自由;除依照国际协议或经沿海国许可者外,外国渔民不得从事捕鱼活动。专属渔区宽度同专属经济区一样,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六十二条第一、二款规定,沿海国应决定其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及其捕捞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能力。在其有能力捕捞他自己决定的全部可捕量的情形下,可拒绝其他国家进入其专属经济区分享此项资源。如果没有能力捕捞全部可捕量,则应通过协定或其他安排,准许其他国家进入专属经济区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为对专属渔区内的渔业资源实行养护和管理,沿海国在不违背《公约》规定的前提下,可制订有关法律和规章。1970~1981年间,全世界130个沿海国中,有23国建立专属渔区。70年代以来各国实践表明,专属渔区制度有可能逐渐被专属经济区制度所取代。 详细介绍专属渔区 exclusive fishing zone 沿海国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又称“专属捕鱼区”、“捕鱼专属水域”。沿海国为了保护其近海生物资源和本国经济利益,从领海外界起确定一定宽度的海域,制订了包括沿海国拥有200海里海洋权在内的新海洋法公约,并对该海域的所有生物资源和全部水产捕捞活动拥有专属性的管辖权。专属渔区的最大范围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相关解释有关规定 根据联合国第3次海洋法会议通过的《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沿海国家在其专属渔区的,在136个沿海国中,拥有调查、开发、保护和管理所有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有关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8个拉美国家为200海里。但其他国家在该专属渔区范围内的航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不受影响。只有15个国家超出12海里, 沿海国为了确保专属渔区的生物资源免受过度开发的为害,1969年时 103个沿海国中绝大多数宣布的渔业管辖范围在12海里以内,有权采取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并确定捕捞限额。沿海国允许其他国家通过协议进入其专属渔区内从事渔业活动,1960年在日内瓦举行了联合国第 2次海洋法会议,但只能捕捞该沿海国规定的容许渔获量中的剩余部分。同时还必须遵守沿海国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领取捕鱼许可执照、交纳费用、按规定可捕种类与规格、渔获量限额、捕捞区域与时间、渔船与渔具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捕捞,以及进行有关的经济技术合作等。195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1次海洋法会议上,《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还对专属渔区内外海域的金枪鱼类、鲣类、枪鱼类和旗鱼类等大洋性洄游鱼类,大麻哈鱼类和鳟类等溯河产卵鱼类,以及鳗等降河产卵鱼类等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做出了具体规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