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刀手 |
释义 | 马刀手是以马刀为武器的骑兵,是古代和近代的一种重要的兵种。 马刀手是使用马刀攻击的兵种,以骑马挥砍马刀为主要作战方式。马刀手是各类使用短兵器步兵的天敌。从中世纪的重骑兵发展到工业时代,随着骑士阶层的没落,近代骑兵逐渐放下长矛、直剑,使用轻巧的马刀冲锋。 马刀骑兵图片 说骑兵话“马刀”骑兵军刀,俗称“马刀”,1947年版刘伯承元帅校译的苏军《合同战术》称之为“骑刀”。 古代骑兵的武器有刀、矛、剑、戟和弓弩,到了近现代.除了火器之外,马刀依然是骑兵的基本武器。弗·恩格斯为1858年版《美国新百科全书》写《骑兵》的条目时论述“马刀有直的,有不同程度弯曲的;前一种宜于刺,后一种宜于劈。矛是否比马刀优越,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马刀无疑更适于白刃格斗;……几乎所有善骑的民族都指靠马刀;甚至哥萨克同善于使用马刀的切尔克斯人作战时也不用长矛。……锋利适用的精制马刀仍是骑兵武器之王。”弓刀不独是骑兵的珍物,作为具有传统意义的冷兵器也为其他军、兵种的军官所喜爱并收藏。以著作《超限战》一书名闻军界高层的两位空军大校就是十分珍爱马刀。中外一些优秀将领曾亲自设计马刀。如1881年俄国的戈尔洛夫中将设计了6种马刀装备俄军骑兵,二战时的美国名将巴顿,还有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都为部队设计过马刀。 外国军事学术界认为,骑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九世纪的亚述和乌拉尔目,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也有了骑兵。我国史学界认为,骑兵在我国约始于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是著名的例证。这时期的骑兵因未产生马镫,骑士两脚悬空,没有着力点不利于马上格斗,加上还未出现用于斩劈的厚背长刀.一般击刺性的兵器对敌步兵作战杀伤力小且不方便,而轻薄的剑在砍杀时又易于折断,所以骑兵只装备弓箭.适台远距离作战。这就使骑兵的优点受到限制。骑兵大规模使用并独立成军当属议代。从公元前128年到公元前119年的10年间,汉军与匈敷军队的重大战事.双投人的骑兵近20万。汉军充分发挥骑兵轻捷迅速的特点,千里迂回,创造了大规模远程奔袭作战获胜的范例。从此,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纵横驰骋在战争的舞台上。随着骑兵的兴起,百炼钢技术用于造刀,铁制的环首刀被大量使用,基本取代了长剑。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认为马刀出现于东方,七至八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依笔者而识.中国最早的马刀应该是汉代的环首刀。这从出土的山东沂南汉墓画像中的执刀骑兵便可知。环首刀体是细长型,多为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也无护格。刀柄多用木片相夹,外面缠以粗绳,便于持握。同剑相比,环首刀一面有刃,另一面为厚实的刀脊,因而比两面刃的剑便更适于骑兵冲击时的斩劈。汉代的造刀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三十炼、五十炼甚至百炼钢刀。即以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过三十、五十、乃至上百次的折叠锻打而成。 南北朝时,马镫的出现和马鞍的改进,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正如顾准先生所言,马镫“它立即使白刃战成为可能”。加之马甲具的大量使用,中国古代重装骑兵出现,并取代步兵、轻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南北朝的步、骑兵都装备短柄铁刀,其特点是刀身直,刀柄末端没有圆环。山西太原北齐墓壁画中的人物所佩的就是这种刀。 《新唐书·兵志》说:“秦汉以来、唐马最胜”。唐代骑兵是继汉代以后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上又一兴盛时期。唐在建国过程中和建国后,极重视骑兵建设和对骑兵的运用。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就曾利用突厥马加强骑兵,李世民在历次作战中,都利用骑兵掩袭取胜。终唐一代,唐朝所面临的强劲对手,如突厥、吐蕃、奚、契丹等.都是以拥有众多的骑兵而著称。这也促使唐必须下决心建立强大的骑兵。唐代骑兵,无环首短柄铁刀成为马刀的主要类型。其型制是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有椭圆型护格,刀柄末端通常有小孔,以穿饰钮带,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唐三彩骑兵俑即是此种。隋唐以后刀的制造,灌钢法代替百炼法,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即先把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增加熟铁的含碳量,然后分别用牲畜的尿和脂淬火成铡。牲畜屎中含有盐分,淬火时比水冷却快.淬火后的钢质坚硬,用牲畜脂肪津火时冷却慢,困而钢质柔韧。经过这两种淬火处理后的刀.可“斩甲过三十扎”。 中唐以来.丧失了西北产马地区,北宋军队只得以步兵为主,骑兵只作为附属军种。与宋朝对抗的辽、西夏、金、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弓马娴熟。其骑兵与宋军对阵,十战而胜。宋军也有以骑兵取胜的战例,如北宋名将狄青破依智高.岳飞以骑制骑,朱仙镇大破金兵。宋代步、骑兵以弓驽为主,刀枪次之。宋代步、骑常用的短柄长刀称“手刀”。从朱《武经总要》图来看,宋手刀刀身宽,刀尖几近齐平,又从江苏丹徒出士的宋刀实物为,刀长82---87厘米,刀身宽4---5厘米,有护格。其后,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步、骑兵和抗日战争时西北军步、骑兵装备的大刀片与宋代手刀型制颇为相似。 元代蒙古军队将骑兵机动作战的高效能,发挥到极致。蒙古军主力“怯薛”全部是骑兵,作战时每人配备战马数匹,用于昼夜驰骋时轮流骑乘。除蒙古军外,探马赤军、色目卫军都是骑兵。今俄罗斯彼得宫中,收藏有当年元远征军所遗铠甲,日本博多“元寇纪念馆”存有铁胄和盔。但元蒙古军刀却鲜见实物。因而我国论述古代兵器的著作对蒙古军刀的研究多为空白。据《多桑蒙古史》中记述:“汗曾嘱其诸继承人,用兵以前,必须检阅其队伍,审视士卒之兵械。……兵械最备者,并持微曲之刀”。又从时人绘制的《蒙古军攻西夏要塞图》兵器形象和15世纪绘制的帖木儿指挥的蒙古骑兵高举的弯刀可知,蒙古骑兵所用之刀确是弯曲形,一改我国自汉唐以来刀身平直的传统。直刃刀与弯刀相比,弯刀重心远离刀柄,极大地增加了刀的杀伤力量和杀伤范围。马刀的这种特点在用弹性大、韧度高的钢制刀身上表显尤为显著。 笔者认为,蒙古军骑兵采用弯刀,这同蒙古军三次西征有关。特别是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古旭烈兀部三路大军攻破巴格达、灭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第二年又攻入叙利亚,占领大马士革。大马士革花纹钢刀世界驰名。伊朗骑士名贵的舍施尔(shanishiy)刀,土耳其马、步两用的基利(kilici)和帕拉(pala)佩刀,刀身弯曲度大(14厘米)。刀柄带十字护格,重量轻(无鞘850克),装饰极为豪华。加之伊朗和土耳其骑士,善使弯刀,杀敌不用斩劈,策马冲击时将弯刀平持,其锋平划敌人,使其首级落地。伊斯兰骑士兵器和战技上的这些特点,与之殊死拼采的蒙古骑兵不会不注意,继而影响到蒙古骑兵军刀的制式。蒙古军队西征时杀掠甚酷,动辄屠城,而被俘的工匠能刀下余生。是因为蒙古贵族追崇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各地伊斯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世界征服者史》载,在撒马尔罕“三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成吉思汗把他们分给他的诸子和族人。”蒙古人在西征中掳掠了数以十万计的工匠,他们在军队服役,大大增大了蒙古人的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灭宋战争中,征调伊利汗国(今伊拉克摩苏尔)炮匠阿老瓦丁等造“回回炮”攻克襄阳,即是一例。十三世纪,为西征蒙古军俘获东归的大批“回回”工匠中有炮工,当也有刀工。正是他们,成为中国回族的族源之一。清代,蒙古土尔扈特部进献乾隆皇帝的贡物中,就有颇具中亚伊斯兰风格的弯刀。时至今日,保持民族历史传统的蒙古共和国的仪仗军刀,仍是弯如新月。明代面对蒙古军强大骑兵的威胁,自朱元璋起即重视骑兵的建设。明军用骑兵多次对漠北元蒙残余势力进行远程奔袭。又如平定哈密危机时,明军骑兵“潜军远袭”才控制了局势。总兵李成梁在东北的十次大捷,以及抗倭援朝等历次重要战争,骑兵都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工部规定了全国各地每年制造兵器的数量,其中“马步军刀”为21000把,仅次于弓箭。明朝步兵使用的腰刀,汲取了抗倭作战中缴获日本倭刀的优点,长柄,双使用,弯曲而锋利,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有图可鉴。明军骑兵马刀不同于我国宋代之刀,短柄.刃窄而微曲。清代军官腰刀亦仿此,唯血槽不同。清代八旗和绿营马、步官兵虽有腰刀.但骑兵重视弓箭、长矛。《清史稿·兵十·训练》载:“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驻京骁骑营及汉军步、炮,定期在卢沟桥演习。清廷兵部在同治九年(1870年)对直隶总督曾国藩所拟《直隶练军马步营制章程》的逐条批复中说,练军骑兵马鞍、肚带等马具“均由乘骑之人自备”而“小枪、洋枪、长矛、药铅、帐棚等项,既经兵部准其由军需局发给。”清军由旧式军队向新式陆军过渡时的练军马队未见装备马刀。 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清末袁世凯编练新式陆军“专仿德国章程”,其“北洋六镇”中有马队,马队军官配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正副头目、正兵、号兵、护勇各配德国制马刀l把、奥地利制曼利夏马枪1支,子弹50发。如冯国璋指挥的第六镇(师)马队装备“马兵刀一千零四十六把”。在新军《马队操法》中,先讲马刀的徒步和马上的斩劈,然后才有奥地利8毫米口径的《曼利夏马枪图说》,足见对马刀的重视。操法强调:“马是器械·以刀辅枪。刀便近剌,枪便远击。”还说:“马兵小枝,忽遇敌军马兵大队,力敌不能.退走不得,唯有下马拔刀冲入敌队,剌马腹、劈马骰,逢人伤人,逢马伤马。如伤敌官一可当十。或敌军马炮队多,即刺其马,一马伤而诸马难行.炮亦将踯躅,我军可乘势进击。”清末新军马刀攻防招式简单实用。一改我国传统刀术套路的虚华。 民国时期,国民党陆军中编有骑兵军、骑兵师,步兵师中亦编有骑兵连。骑兵教程多译自德、日等国,马刀亦大体仿日本制式。国民党军骑兵一般用马枪、冲锋枪下马徒步作战的方式,不善马刀砍劈,甚至乘马射击。笔者所见国民党军华北“剿总”编印的骑兵马刀斩劈教材仅寥寥数个动作。虽有教材但在国民党军的骑兵学校(例如天水骑校)却没有乘马斩劈的课目,在其骑兵部队中大多也无马刀装备。而国民党军青海马步芳所属的骑兵(以回族为主,包括撒拉族、藏族)不善枪炮火力之战,却精于马上白刃格斗。所用马刀,环柄宽刃,形同西北军步兵使用的大刀片,平时不挎腰间或马鞍,用皮鞘背负于肩。新疆和平解放前夕,青海骑兵第五军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召开盛大集会,由军长马呈祥亲自率部表演精湛娴熟的骑术和马刀斩劈,以慑服当地军民。青海马家骑兵,战时即令是冬季,也是脱去皮袄衣袖袒臂挥刀冲击,野蛮凶悍。1937年1月20日在河西走廊的高台,红军西路军骑兵师长董俊彦以下500余骑,全数殁于青海马家骑兵的刀下。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与青海骑八师马彪部激战于大小营集,新四军第四师许多名官兵倒在敌骑兵的马刀之下,其中包括新四军抗日干校的学员,这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最大一次失利。 大小营集失利之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愤而组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是在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后为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教授下,师法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却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第四师兵工厂所在地的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连睡觉都压在枕头下面。骑兵团十分重视乘马斩劈的训练,通常在200米距离上设置立姿、卧姿目标9个,骑手纵马袭步前进时挥刀或劈或刺。训练中,马术和斩劈技术最突出,并受到师长彭雪枫表扬的是宁夏盐池籍红军战士冯福林(后为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他的腿曾在平型关战斗受伤,他忍受着极大的伤痛练就了一身骑兵武艺。I 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对在沙山集抢粮的口军,彭雪枫指示骑兵团“一定要等敌人出村远点再打,这不仅可以发挥我师兵工厂制造的长马刀的作用,还可以避免误伤人民群众。”结果仅9分钟,300余日军即被骑兵团马刀斫倒大半,80余名当了俘虏。 1944年10月20日,继红军西路军骑兵师覆没8年,新四军第四师大小营集失利3年之后,在河南水城和安徽涡阳交界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与敌骑八师展开殊死的白刃拼杀。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骑八师环柄宽刃马刀一寸,而且刀身细,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我方的马刀已劈中敌人。此战我骑兵团大胜骑八师,一雪多年旧恨。 八路军骑兵的马刀或自筹或取之于敌,比较杂。如1938年,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骑兵营一部,遵照中央关于派骑兵部队进入大青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组建大青山游击支队,其中的七一五团一营一连,留在内蒙古蛮汉山为中心的凉城,卓资组建骑兵。以在凉城县缴获的枪械、马刀、马匹,扩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在所获蒙伪军马刀中,有刃向内微曲,颇具土耳其独有的亚特坎(Yataghans)风格之刀。 1938年11月,大青山骑兵支队在内蒙古萨拉齐以北遭日军骑兵2000余围攻,我骑兵歼敌200余人。1942年7月至11月,大青山骑兵支队成功的粉碎日军第二十六师团主力及骑兵集团一部共1.3万人的“扫荡”,歼敌一部。1945年具有红军传统的大青山支队成为绥蒙军区骑兵旅,旅长为康健民(后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这一时期,我骑兵使用的自制马刀为铁制,木刀室外包白牛皮,较日本三十二年式马刀长,战士们俗称“八八刀”。解放战争中,我内蒙古骑兵共编有5个师,其中一些部队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特别是黑山阻击战。骑兵第二师蒙古族战士邰喜德(后为赤峰市政协副主席)创造了一次战斗用马刀手刃敌军2 7名的战绩(一说为40余名)爹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六十年代中期,我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此刀全长1.02米,刀身不镀铬多刃柄(除木质部分外)、刀鞘均为铁质,并烤蓝,带鞘全重1.42公斤。作为“堪用品”在部队平叛和剿匪作战中,颇受广大官兵的欢迎。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骑兵则使用苏联制造的1927年式骑兵军刃,其形为高加索式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1891/30年式7.6 2毫米步枪枪刺,其突出特点是挂环在刀鞘的弯曲凸出面,与其它军刀相反。此种苏军骑兵军刀与日军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一些专业博物馆展出时概称其为“战刀”。笔者以为“战刀”是俗称,而非军语,兵器应在鉴识的基础上准确称谓。 1964年,我兵工厂试制了一批马刀(从编号看不足百把)下发骑兵部队试用。如骑兵第一师4团分到4把。刀柄为铸铝与木结合,护拳、刀鞘、刀身全部镀铬,刀柄与护拳之闻有铜制夹刃,刀鞘为革包,刀室为木制,双挂环,刀身弯曲度较日式马刀稍大,血槽宽,全长0.92米,全重1.3 5公斤。当时试用的骑兵第一师4团参谋长郭福奎说此刀嫌短,斩劈时易砍伤马股,护拳为薄铁皮制易变形。其后定型的产品对此进行了改进。1965年,我军装备了南京生产的65式骑兵军刀,以替换服役长久的日本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65式骑兵军刀刀身镀铬,刀长为96厘米,带鞘全重1.8 5公斤。6 5式骑兵军刀其外形除刀柄材质及闭锁装置、涂漆和刀鞘挂环外,与日本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大致相似。尤其是刀柄护拳内有皮指挂革。65式骑兵军刀是我军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1969年10月,继骑兵第一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之后,我军最后一个成建制骑兵师,骑兵第二师也改编成西北某守备师。80年代末,骑兵团也从我军序列中取消,现骑兵最大的编制为内蒙古军区某部骑兵营。因而大批的6 5式骑兵军刀也随之逐渐完成了使命,或封存于仓库中,或为边防民兵所用。 作为西北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即使在紧张学习高新技术条件下装甲兵战术的日日夜夜里,我仍痴迷的关注着书卷中往昔骑兵辉煌的战史。触摸着收藏于书斋中的我国最古老的马刀,擦拭着我国最后一种骑兵军刀,以及马鞍、马镫、马靴、马刺,常使我尚武的心绪鼓荡不已。我依恋地看着这些传奇的兵器、装具终究归于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