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烛芯效应 |
释义 | 烛芯效应 顾名思义就是像蜡烛燃烧时需要烛芯才能燃烧一样。蜡烛被点燃时,由于烛芯的存在,产生导流作用,被融化的液体顺着烛芯流向温度高的方向,而烛芯的顶端靠近火焰,温度最高,使液体进而气化燃烧,燃烧发出的热量又促使液体继续向上输送气化燃烧,形成循环。很多材料里面所加入的玻纤同样具有相似作用,虽然材料本身不易燃烧,由于受到玻纤的影响,使局部高温,产生燃点,继而形成大面积燃烧,有效预防此类燃烧的方法就是将玻纤进行处理,使其作用效果降低,或者添加硅灰石针状粉可以有效降低灯芯效应。 烛芯效应原理首先无论是可燃的固体还是液体,燃烧需要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符合材料可能燃烧,在这里,又分为不燃:燃料不足或温度不够;闪燃:一定温度,充足燃料,有引火源;自燃:高温,充足燃料。需要指出的是,可燃物不是我们简单的定义。理解可燃物,需要从材料的分解来分析,可燃烧的材料除了本身是单分子(如甲醇、乙醇),其它都和聚合物类似(木材,纤维等),在高温下,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会断裂分解产生低分子量的碎片,低分子量碎片再与氧气作用,生成OH,H等自由基参与燃烧,对于单分子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聚合物中,玻纤的作用对燃烧有促进作用,可认为,聚合物表面受热熔融分解,玻纤类似一个导管,聚合物熔融分解的液体沿着玻纤向火源或温度高场移动,在玻纤顶端,熔融部分进而在分解成燃烧所需要的可燃物后,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燃烧的目的,一旦燃烧后,玻纤的吸管效应就更明显。燃烧提供热量,热量导致聚合物分解产生燃料,燃料维持燃烧,构成循环。而如果没有烛芯类的条件,聚合物在整个面上要燃烧,要困难的多。 有效预防此类燃烧的方法就是将玻纤进行处理,使其作用效果降低,或者添加硅灰石针状粉可以有效降低灯芯效应。 烛芯效应与人体自燃“烛芯效应”也叫“灯苡效应”或“蜡烛效应”。在解释关于人体自燃现象方面,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一种解释。这个解释在大约100年前就已被提出,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个理论,酒醉或昏睡中的人穿的衣服被火点燃,皮肤被烧脱落,皮下脂肪融化、流出,衣服被液化脂肪浸湿后成了“灯芯”,而体内的脂肪就像是“蜡”,源源不断地提供燃烧的燃料,于是尸体就像蜡烛一样慢慢地燃烧,直到所有的脂肪组织都被烧完。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上面所归纳的“人体自燃”的特征。妇女和身材肥胖的人体内脂肪含量高,因此容易成为“人体自燃”的牺牲品。多余的脂肪通常储存于躯干和大腿,因此这些部分的烧毁程度最严重。没有衣服覆盖的身体部分不会被烧毁,因为融化的脂肪需要有衣服做“灯芯”才能充分地燃烧,但是液化脂肪流到这部分的身体后,会将那里的皮肤烫伤,而死者残存的身体部分的皮肤的确有烫伤的症状。脂肪燃烧时会产生浓烟,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死者房间的天花板和墙壁会被熏黑。有些融化的脂肪会流出体内,流到地板上,由于没有衣服做灯芯,它们不会燃烧,而残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在死者身下的地板总能发现黄色的粘稠物质。 1998年4月,加州犯罪学学院的约翰·德·哈安(John De Hann)博士做了一个实验首次验证“灯芯效应”。他从屠宰场买了一头死猪(猪的脂肪含量与人体相当)裹上毛毯,放进一个模拟房间中,房间里有一个木架,上面放着一台电视机。他往毛毯上浇上少量的汽油后将之点燃。猪油流出后浸泡毛毯,使之成了灯芯,火焰便以猪油为燃料持续燃烧了7个小时。大约5小时后,猪骨头被烧裂,流出了骨髓,骨髓大约含有80%的脂肪,因此继续燃烧,直到把骨头烧成了灰烬,甚至比火葬炉烧得还要彻底(火葬炉焚烧后,还会残留一些骨头)。而猪身体没有脂肪的部分,像脚的下部,则保存完整。周围的家具都没有着火,只有电视机受热融化了。这一结果与所谓的“人体自燃”完全相同。星火可以燎身,一点小火的确可以把人烧得粉身碎骨,并无神秘之处。 相关案例人体被火焰焚烧,造成脂肪溶化后浸透衣物,如蜡烛一般以高温燃烧,直到人体组织彻底焚毁的奇观被称为“烛芯效应”。试验和某些“人体自燃”案例表明,这种自然界奇观会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发生,也通常被作为法医对人体在不明原因下自行起火焚毁的解释。 人体出现“烛芯效应”时就好比一个烛芯在外的蜡烛。人体脂肪在高温烘烤下融化成液态,渗入衣物当中并被点燃。这时人体开始依靠脂肪自行燃烧,直到燃料用尽。脂肪作为一种高能燃料,在燃烧时会发出极高的热量,导致肌体和骨骼被完全焚毁,如同火化一般。 David Gee教授的试验在一份1965年的研究报告中,David Gee教授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烛芯效应”实验。他用一小块人脂肪包裹在布料中来代替穿着衣服的人体,并用煤气炉将其加热。一分钟后,这块包裹着布匹的脂肪开始自行起火燃烧。整个燃烧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人体脂肪燃烧时产生黄色的火焰和大量的烟尘及残余物。由于人体脂肪含有较多水分,燃烧之前需要通过加热对其进行“净化”。 火灾调查人员John De Haan的真实案例1991年2月,美国俄勒冈州Medford市附近的一座树林中,两名步行者发现一具正在燃烧的女尸后报警。这具女尸“营养良好”(换句话说,就是肥胖),胸口和后背有多处刀伤,手臂向外展开,小腿和颈部有燃烧迹象,右臂,躯干及大腿的软组织被燃烧殆尽。大部分骨骼仍然完整,但已经在高温中变脆。从胸部至膝盖的大部分肌体组织已被焚毁。办案人员表示脊椎和盆骨已被烧成灰烬,无法收殓。凶手在尸体上喷洒了将近一品脱(略小于半公升)的barbecue starter fluid(一种引燃烧烤碳的油料,类似煤油)。由于被衣物包裹的尸体含有大量脂肪,被喷洒了助燃物并在富有氧气的环境中固定燃烧,因此发生了“烛芯效应”——在高温状态下缓慢地燃烧了将近13个小时。 1998年的试验John De Haan在BBC的帮助下用猪演示了“烛芯效应”。一头包裹着毛巾的猪被油料引燃。由于温度过高,这头燃烧着的猪烤化了楼上的一台电视机。由于燃烧产生了很小的火焰,附近的摆设没有遭到焚毁。将火焰熄灭后,调查人员发现被焚烧部位的肌体和骨骼已被完全焚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