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士社 |
释义 | 竹士社简介竹士社,2001年4月6日成立于贵州省福泉市福泉中学,由一个中学生组织发展成为大学生社团。以儒学思想为价值皈依,以“复兴儒学文化、建设士民社会、致力民生发展”为宗旨,积极致力民生公益,是一个融思想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儒学社团。 竹士总章第一条 宗旨:复兴圣学、士民天下、正德厚生。 第二条 社训:知行合一、道术兼备。 第三条 竹士价值观:仁义、忠恕、孝悌。 第四条 竹士人操守: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第五条 组织文化:笃行弘道、崇礼重法、亲爱精诚。 第六条 性质:融思想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儒学组织。 第七条 竹士精神:坚韧、挺拔、胸怀天下。 第八条 竹士思想:儒学。 第九条 竹士社章程总章的修改需在得到竹士社文渊阁过四分之三学士支持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竹士社现阶段工作方向: 1、传播、弘扬儒学文化; 2、以儒学文化为精神皈依,为有志服务公共利益的个人提供平台,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3、在全国高校发掘、培育富有儒士情怀的士民群体; 4、布局商业创业,锤炼竹士人才、夯实发展基础、弘扬士商文化。 竹士社入社志愿书:我志愿加入竹士社,笃信儒学、尊崇先师,修德敬天、尊祖孝亲,严守竹士纲纪、维护竹士章程、捍卫竹士尊严,以仁人志士作为生命之定位,坚决、坚定、坚持,为民生发展、为士民社会为儒学文化之复兴而奋斗终生!知行合一、道术兼备。志愿人---- 圣学:古代对入学的尊称。 祭祀仪式祭祀是儒者与昊天上苍交融互通的途径,是儒者与先师先贤心神合一的途径,是儒者对先祖和已逝之亲人感怀、感念的途径,是竹士人必为之事。 第一条 祭祖 第一款 时间 清明节; 第二款 方式 向先祖、已逝亲人之牌位行三拜之礼,若在异乡且无牌位则向家乡之方向行三拜之礼,拜后静默、感怀亲祖。 第二条 祭孔 第一款 时间 先师诞辰,夏历八月二十七日; 第二款 方式 面北肃立、诵读《论语》,宣读祭词,然后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静默、与先师先贤心神合一; 第三条 祭天 第一款 时间 夏历元月一日; 第二款 方式 面北肃立、诵读《大学》,然后闭目正心、长揖诚意,再行三跪九叩之礼,最后默祷祈福。 论语晨读制度第一款 参加者 全社成员; 第二款 频率 每周最少两次、主要负责人建议每日晨读; 第三款 方式 以朗读为主; 第四款 功能 为同仁体悟儒学精义搭建平台; 第五款 程序 甲、肃立:同仁面北肃立、整理衣着; 乙、顺气:深呼吸并缓慢吐出、心神安宁; 丙、聚神:闭目并默念:“仁义、忠恕、孝悌”三遍; 丁、正心:保持闭目并安泰自然、心神祥和; 戊、恭敬:睁眼,持恭敬之心; 己、拜先师:面北长揖,心诚持敬; 庚、开卷晨读; 辛、颂:“坚韧、挺拔、胸怀天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壬、敬天亲祖:面北长揖、默祷感怀。(向天祈福、缅怀先祖、感念已逝之亲人) 竹士学堂“儒士学堂”“儒士学堂”顾名思义——培育儒士的学堂,“儒士学堂”作为竹士社品牌活动,旨在“研习儒学文化、传播儒学精义、培育儒学信众”。其开展形式多样,如定期播放“儒学经典视频”、举办“儒学讲座”、“儒学论坛”等持续的文化活动。 “礼法学堂”“ 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是儒家所推崇的治国方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需要礼法结合综合为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模式。“礼法学堂” 主要通过定期开办法治论坛,就一系列的学术问题展开广泛的研讨,同时我通过开办法治课堂、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为一些弱势群体一些的法律援助,以此践行儒士的社会责任情怀和尚学精神。 “儒商学堂”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 “儒商学堂”主要是通过儒商课堂、儒商论坛,学习、探讨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并依托高等院校的知识资源及人才优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社员提供锻炼经营管理能力的机会,同时培养社员的儒商意识,强调不仅要创业,要成功,还要追求成为有文化修养的阳光富人,用阳光财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竹士书院竹士书院又称竹士社支教, 竹士社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社员前往贵州省修文县等地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竹士支教教授当地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开展少儿读经教育,同时开设应试课程,重点辅导学生英语、数学等薄弱学科。竹士书院第十期已于孔元二五六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西元2010年2月9日)圆满结束。 此外,竹士社每学期还在周边中小学、居民小区开展“国学兴趣班”等义务支教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