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谐的自由 |
释义 | 本书立足于(自由)和(和谐)两大主题,通过对中国古圣先贤对于个人和社会地关系的思考,从人性、天道、自然、天下观、夷夏观等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人的和谐自由观。 书名:和谐的自由 作者:国风 版权信息作 者: 国风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202000 页 数: 273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066007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 定价:¥32.60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自由)和(和谐)两大主题,通过对中国古圣先贤对于个人和社会地关系的思考,从人性、天道、自然、天下观、夷夏观等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人的和谐自由观。 又游刃于中西方文化而有余,气象宏大,志深笔长,让人在深入浅出中领悟到天地人的大智慧和大情怀,如果以线条或图案来表示华夏族的思维方式和形态,新石器时代器物上螺族或波浪之类的曲线以及云雷或夔龙之类的纹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对立而统一的思维特点。吾国吾人正是通过变与常的并立并存,交叠推演,历史不断推进,朝向无穷发展,无有终点,这就是所谓的(生生不息)、(未济)、(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旨所在。 《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就是“真正的人的自由的“的社会,而我们现在正在走的社会主义,正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限制的不断消灭”的过程。作为中西两种文化最基本的价值目标或理想,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把焦点集中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而中国,历来就不乏对这个问题的痛苦而深刻的思考,一代代的哲人和先民,成就了我们华夏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形态。 如果“线条或图案来表示华夏族的思维方式和形态,新石器时代器物上螺旋或波浪之类的曲线以及云雷或夔龙之类的纹饰似乎较能反映中国对立而统一的思维特点。吾国吾人,正是通过变与常的并立并存,交叠推演,历史不断推进、朝向无穷发展,无有终点。这就是所谓的“生生不患”、“既济”而“未济“、“不虚江河万古流”的意旨所在。 本文立足于。“自由”和“和谐”两大主题通过对中国古圣先贤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对人性、天道、自然、天下观、夷夏观等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人的和谐自由观。 全书深入挖掘中国人和谐自由的精髓,又游刃于中西方文化而有余,气象宏大,志深笔长,让人在深入浅出中领悟到天地人的大智慧和大情怀。 目录自序——和谐是自由的象征 01. 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 02. 本心、自反与里仁为美 03. 孔子的仁 04. 儒家自由的本质 05. 人为什么会有不仁的行为 06. 人的理性作用 07. 怀疑、心斋与逍遥自适 08. 庄子思想的系络 09. 道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10. 庄子的“心斋” 11. 中国思想中的人性论 12. 对“性”之规定及所采用之说统 13. 即心说性 14. 即生说性 15. 即人为心、身相结台之存在而说性 16. 即此原始之结合必有所不足而说性 17. 自然生命之美以说性 18. 诸种道德之行以说性 19. 人的自觉——人文思想的兴起 20. 神力无边:原始宗教的发展 21. 天命不易:人文思想的萌芽 22. 民为神主:人文思想的勃兴 23. 人神对抗: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24. 知生事人:人文思想的精萃 25. 天人之际——传统思想中的宇宙意识 26. 董仲舒“天人相应”的哲学体系 27. 司马迁对“天人相应”的怀疑 28 荀子对“天”的解释 29. 天有意志与天是自然两种对立思想的辩争 30. 老于“道”的精神境界 31. 庄子的自由思想 32. 道德实践的终极根基 33. 从役物到顺化——自然思想的分析 34. 王弼的魏晋自然思想 35. 郭象的思想 36. 张湛的思想 37. 阮籍与嵇康所说的“自然” 38. 《无能子》的无为思想 39. 中国自然思想的派别 40. 天下一家——中国人的天下观 41. 四方与中国 42. 中国、天下与五服 43. 文化的夷夏观 44. 一个方位、层次和文化交织的框框 45. 现实与理想——夷夏之防与天下一家 46. 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 …… 书摘01 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 就日常生活上的具体处境来看,“自由”之所以成为思考上的问题,是起始于人的不自由意识,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与认知有所束缚,有所桎梏;或者,当他个人的意愿与能力和客观环境的现实条件产生隔阂和阻碍时,不自由的意识便从而产生。这时候,人们会问:在这个处境下,如果我是不自由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可以实现我的意愿呢,这就牵涉到个人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的问题。或者,也会思考:这束缚、桎梏的因素若纯粹出自于我个人,我必然对自己与外在事物有所误解,有所妄想,换言之,我必定有一个被存在的迷惘所扭曲的自我,所以才不得自由,如果我能从迷雾、妄想中解放,或者否定这个已扭曲的自我,而使真我凸现,我就能够自由,这就牵涉到个人主观认识的问题。因此,由个人具体处境所产生的不自由意识促使人思辨自由、寻思“什么是自由“时,自由与不自由就不再是当下即现的行为,而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的对象。 但,作为“思考之我”的一个认识对象时,自由并不是如桌子、椅子等坚实的外在存有物一样,可以确实地透过我们的感官觉识去认识它;同时,它也不像数学或几何的定理一样,可让我们引用逻辑的演绎形式去证明它的正确性或有效性。“自由”对“思考之我”而言,既然不是一种经验上或逻辑演绎上的项目,那么,自由是为何物?我们又是如何去寻究它的意义?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