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沟革命纪念馆
释义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确山县城西32公里。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王国华等及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经济学家斐济华曾在这里战 斗或工作过。抗战期间,竹沟被誉为“小延安”、“小陕北”。纪念馆有30间故居组成,文物遗址31处。周恩来总理生前亲笔题书“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北3公里处为革命烈士陵园。竹沟革命纪念馆建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为纪念馆题写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匾牌。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占地9.7公顷。

简介

历史记载

竹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位于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上,在确山县城西32公里处。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大沙河绕镇而过,把它分为 东西两处。竹沟以“簧竹茂盛”得名,泛指确山西部山区,它东临平汉铁路,西通襄樊、南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竹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曾先后设在这里,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为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当时的竹沟成了新四军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地,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都是从这里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在竹沟,还通过开办党训班、教导队等形式为中原各地培养了4800多名军政骨干。因此,竹沟被人们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革命的“小延安”。

1938年9月30日-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路线,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会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建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有长江以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由中原局指导”,中原局机关设在确山县竹沟镇。

竹沟革命纪念馆按原貌修复了中原局、河南省委、八团留守处及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王国华、张震等同志旧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布局

共中央中原局革命旧址群,系清代咸丰年间民居式建筑,青砖小瓦,重梁起架,屋山起脊,四角雕花,每三间 为一单元,每四单元组成一院落,为四合院式庭院。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作为复原陈列,展示刘少奇、彭雪枫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斗争生活的场景。

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建展厅一座,建筑面积780平方米,为青砖小瓦仿古代建筑。

基本陈列为“竹沟革命斗争史陈列”,全面、准确地反映了竹沟革命根据地形成的过程和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领导中原人民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内容丰富、翔实,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早期革命活动”;第二部分是“开辟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第三部分是“河南抗战的领导中心”;第四部分为“中原抗战的战略支撑点”;第五部分是“竹沟惨案”;第六部分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全部陈列展出实物、图片、绘画、文字内容等共计400余件,绘制场景4处,大型雕塑作品四件;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王国华、周骏鸣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再现了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奔赴前线以及与国民党反动势力斗争的场面。馆藏文物近800件,藏品类别主要是近现代文物,特别是反映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如:刘少奇同志曾戴用过的棉皮帽和新四军第五师确山县民兵总队部关防木印等。

纪念馆由来

竹沟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26年党在这里就建立了基层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来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很快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又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我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教导队等形成,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队伍都是从这里出发的。竹沟的重大革命作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恨,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反共势力以重兵突袭竹沟,我军民奋起反击,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敌人惨杀我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此后,竹沟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两任国家主席,4位副国级领导,6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有200多位同志成长为地、市、师级以上领导干部。

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竹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56年,建立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馆名,馆内珍藏上千件文物、实物、文献和图片。198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河南省首批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8年11月8日,确山县投资兴建的新展厅落成,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竹沟隆重召开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周年暨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原省委书记马忠臣、省长李克强等省、市、县党政军领导、老区军民4万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1995年6月10日,朱钅容基总理亲临该馆参观。新展厅对外开放以来,年均接待省内外参观游人5万多人次。

1958年,竹沟镇北1.5公里处建立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收集上千件文物、资料和图片,办起了2个陈列室。1987年,投资兴建的“竹沟革命纪念牌”落成,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碑名,碑名建立了革命烈士公墓和碑林。竹沟革命烈士陵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近旁有一个1995年复建而成的中型水库--竹沟湖,碧水青山,如诗如画,泛舟湖中可领略到“山如碧玉簪,水似绮罗带”的境界。山水尽头,有一个叫做凤凰棚的小山村,竹树环合,民风古朴,宛如一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竹沟湖边还有驻马店市海拔最高的自然村--黄石头庄和颇具神秘色彩的黄狼沟神仙洞。游客们把来竹沟观光旅游概括为“体味红色之旅,感受自然风情”。

竹沟镇

竹沟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26年党在这里就建立了基层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创建了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来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从延安先后来到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竹沟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又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教导队等形成,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队伍都是从这里出发的。竹沟的重大革命作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恨,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反共势力以重兵突袭竹沟,新四军军民奋起反击,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敌人惨杀新四军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此后,竹沟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两任国家主席,4位副国级领导,6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有200多位同志成长为地、市、师级以上领导干部。

竹沟惨案

“确山惨案”历史上又称“竹沟惨案”,这是抗战初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期所制造的一起屠杀 新四军将士和抗日爱国人士的大惨案。 抗日战争初期,竹沟镇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及中共竹沟地委、县委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华中地区抗战的战略支撑点。它的存在和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恐慌,多次蓄意制造摩擦,企图把新四军留守处挤走或就地取缔。

1939年10月,国民党中央政府下达“武力除掉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指令。驻南阳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汤恩伯执行此任务。汤亲拟进攻竹沟的方案,任命该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耿明轩(确山人)为进攻竹沟的总指挥。

耿明轩受命后,立即纠集确山、泌阳、信阳三县反动县长密谋策划,调集确、泌、信三县民团16个中队计180多人围攻竹沟。

当时竹沟留守处共有600多人,其中战斗部队近200人,另有竹沟县委组织的青年队30余人,敌我力量悬殊。

11月11日拂晓,耿明轩亲自坐镇指挥确山县民团,并将其指挥部设在竹沟东北的一个村庄,随后组织一支100余人的敢死队,身着便衣诈称押送国民党六十八军壮丁队去泌阳,强行通过东寨门。冲上东寨门楼,他们将守卫东寨门楼的12名战士全部杀害,随即包围东寨门外的新四军三中队新兵训练队。三中队大部分同志经过激战冲出重围,其余同志遇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4:42